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卷语文语文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卷语文横刀立马的高中语文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
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
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
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
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
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
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
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
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
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
B.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
C.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相成。
D.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
B.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点。
C.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
D.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B.文字的产生是在语言产生之后,不管是表意文字、表词文字还是标声文字,都是民族语言的符号和辅助工具。
C.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斑头雁聂鑫森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
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
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
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
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一回家了。
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
我们去湖边看看!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
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
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
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
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
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
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
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
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
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
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
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
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
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
吴班长,您受伤了?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
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他们吓住了?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
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
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
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5.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5分)6.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步消失。
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
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2017年7月31日中国新闻网)材料二:注: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
材料三: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
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
比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摘编自《守住传统村落的味和魂》,2017年8月24日贵州日报)材料四: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
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