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后娶王茂元之女。
令狐楚、王茂元是政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作品介绍李商隐的诗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渡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短暂的欢娱,无望的爱恋,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
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
写作背景《锦瑟》诗歌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一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马嵬》(其二)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字词汇总字音锦瑟(sè)沧(cāng)海惘(wǎng)然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词语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可待: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的竹签,这里指时间。
卜:预料。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锦瑟》是抒情诗,慨叹年辈已逝,表现诗人无限悲感,难言的怨愤,及怅惆的苦痛心情。
《马嵬》(其二)是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锦瑟》《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
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
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
正如《玉谿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意,或表现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人认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像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
像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像苍茫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及的青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怎么只能今后再去慢慢追忆呢?即便在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
赏析首联: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感慨万千。
(起兴)颔联: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活着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即使杜鹃啼血,也难以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典故、传说)颈联:梦想和恋情都破灭了,剩下的只有眼泪和迷惘。
明月生于沧海啊,我的泪水如珍珠,蓝田的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尾联:这份深情,只能留待将来慢慢怀想,回想当年,旧情难忘,当时竟是那般的无奈,那般的迷惘!(直抒胸臆)思华年包括:身世遭逢如梦似幻,有才见弃似沧海遗珠,追求向往如烟云飘渺。
整首诗体现了凄迷、哀怨、寂寥、怅惘的情绪。
典故、传说简释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鲛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马嵬》(其二)李商隐对唐玄宗荒国误政的批判,是通过诗句的两两对比进行的。
“空闻”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
极尽狼狈和慌乱对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其讥讽之意愈明。
】《锦瑟》1.构思新奇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
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
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之美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马嵬》(其二)1.采用倒叙手法。
由悲剧的结局回溯事变的进程,以突出“唐玄宗的悲剧是由他的荒淫失政造成的”这一思想,加强全诗的批判力度。
2.用对比手法暗寓嘲讽。
全诗至少构成三重对比:颔联将玄宗赴蜀途中的情景,与先前的宫中生活进行对比;颈联将玄宗迫于兵变赐死贵妃事,与他们曾于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誓永为夫妇事进行对比;尾联将玄宗贵为天子而不能救其所爱,与普通民间婚姻之能美满幸福进行对比。
在对比中见出讽刺之意。
3.遣词命意冷峻警拔,锋芒毕露。
知识迁移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读《长恨歌》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_______以_______和_______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
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3. 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 白居易/唐玄宗和杨贵妃2.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是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
3.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
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
拓展阅读李商隐诗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佳作欣赏千古绝唱——解读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心底的情谊,随时间的流逝渐渐深埋;心中的遐想,化作纷飞的落叶成为永恒;眼中饱含着泪水,注视着一望无际的天空。
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最美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显得多余……微弱的烛光下,一张消瘦的脸,惆怅的目光,失落的神情。
他的一生,就是为情而奔波着……他就是李商隐,李商隐生在晚唐,此时的唐朝正逐步走向没落。
在唐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中,李商隐的命运要悲惨得多。
论才学,他们三人不分伯仲。
可是天嫉英才,让他出生在晚唐。
这样,他又显得卑微许多。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的光辉早已暗淡下去。
他,只能面对着黑暗的现实,在冥冥的主宰里“苦中作乐”……他的出生,是个不幸。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家境寒微,使他没有童年的快乐,没有儿时的美好。
自少年时代起,就要“拥书贩春”,养家糊口。
面对这不公的命运,他也曾悲叹道:“生人穷困,闻见所无。
”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他也知道,在这样的乱世,只能奋斗。
可是,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也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他“厄塞当涂”,屈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
对于常人,可能早就因为这些而崩溃。
可是李商隐却在这重重的不幸中振作。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高官厚禄既与他无缘,他便放弃这些世俗的东西,去追求更深的境界。
即使没有翻手为云,覆掌为雨的权力,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不止有出仕这一条道路。
正是因为他这一变化,让他成就了非凡。
没落的晚唐,没有李商隐这么一位大官,却有他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也算是一种欣慰……他的诗,与众不同。
里面没有为国伤感的字眼,也没有战乱纷飞的画面。
在千篇一律的诗卷中,这也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
他走遍大江南北,尝遍人情冷暖。
这些给了他无比的神韵,写出了一篇篇旷烁古今的名篇。
一个“情”字,概括了他的全部,他的诗全是为“情”而诠释。
“情圣”用于他身上,实在是恰倒好处。
也正是他那微妙却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很多灵感。
悲惨没落没有离开他一刻,美满幸福他也曾拥有过。
不管这一切的一切仅犹如指间一瞬,也是他自己的回忆,或美好,或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