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

汽车制造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下游主要为个人消费、基建、客运和军事等。

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行业产销量萎缩。

受行业收入下降及原材料钢材价格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有所加大,行业内规模体量小、盈利能力弱及对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信用风险或将明显上升。

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样本企业汽车销量2018年来出现下降,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财务方面,由于销量下降及原材料成本保持高位,样本企业毛利率出现下降,且2019年前三季度降幅较为明显。

得益于回款较好及费用控制,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尚可,但投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非筹资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般,且样本企业财务杠杆水平普遍较高,其中部分样本企业偿债压力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仍以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全部为AA+级以上(含AA+级),发行利差总体较小。

级别调整方面,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行业共有3家主体信用等级下调,其中1家违约,其他主体信用等级无变动。

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继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且在前期政策刺激并较大量释放有效需求之后,政策空间及效果或将受到一定约束。

行业景气度持续弱化有助于市场出清并实现优胜劣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

外商独资新能源车企的顺利投产以及合资车企中外方持股比例的政策放开,或将给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及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行业基本面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历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高。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影响,2019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下行,产销量下降,其中乘用车降幅较大。

在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汽车市场或已进入存量博弈与优胜劣汰阶段。

汽车制造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

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自2000年起步入快速发展期,产销量连创新高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 年下半年我国汽车销量由高速增长转为低迷。

但2009年起,得益于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以及《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推出,汽车产销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0%和46.1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在经历2009-2010年高速增长后,受宏观经济调整以及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相继退出等因素影响,2011-2012年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增速大幅回落,其中2011年汽车产销量同比仅分别增长0.88%和2.49%。

得益于国家推广节能汽车政策以及三四线城市需求的提升,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速有所回暖,当年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6%和13.87%。

2014-2015年,随着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增速总体回落,其中商用车产销量有所下降。

2016年,国家实施购置税优惠、限超治理等政策以及车企产品布局调整,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46%和13.65%。

2017-2018年,随着购置税优惠退出及限超治载政策消化,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下降,2018年产销量分别为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16%和2.76%,产销增速多年来首次为负。

2019年前三季度,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0.3%,呈加速下滑态势。

乘用车市场:2018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15%和4.08%。

主要受前期汽车消费政策刺激下提前消费与基数较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产销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73个百分点和5.48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152.78万辆,同比下降2.7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999.47万辆,同比下降2.52%;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73.46万辆,同比下降16.2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5.26万辆,同比下降17.26%。

2019年前三季度,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0.3%,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下降11.53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

商用车市场:受限超治载政策消化及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影响,2018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427.98万辆和43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05%,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12.12个百分点和8.90个百分点。

其中:货车产销量分别为379.1万辆和38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4%和6.95%;客车产销量分别为48.9万辆和48.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03%和8.00%;2019年前三季度,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07.4万辆和312.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和3.4%,增速分别下降7.27个百分点和9.71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及汽车产业升级需求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诸如财政补贴、充电设施建设、扶持性电价、免征车辆购置税等多项优惠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经多年大力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1年的0.84万辆上升到2018年的127.0万辆,销量从2011年的0.82万辆上升至2018年的125.6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其中2014-2015年来增幅快主要系补贴政策刺激所致。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8.8万辆和87.2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9%和20.8%,产销率增速大幅下滑。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生产成本、使用便利性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劣势,且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为尽快获得补贴,倾向于生产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车型,其销售增长对政策补贴依赖度大。

随着《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的实施,2019年7、8、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同比下降4.7%、15.8%、34.2%。

未来随着新能源补贴进一步退坡,且特斯拉、奥迪、宝马等新能源高档车型国内推出,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经营压力将显著上升。

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短期下滑压力大。

随着国内汽车销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得到大幅提升,2016-2018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为140辆、156辆和172辆。

虽然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受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道路交通规划不合理、停车位不足等)及低消费人群占比较大等因素影响,国内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增速呈下降趋势,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消费增长。

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9辆,与发达国际仍有较大差距,但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仍主要依赖于基础设施配套的改善、汽车出行方案的改变以及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还会受到居住条件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

国内汽车行业或已进入存量市场博弈时代,并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实现优胜劣汰和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汽车制造行业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和规模驱动,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目前形成以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五家大型集团为主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

汽车制造行业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和规模驱动,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往往竞争力较强。

近年来汽车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汽车年销量超过两百万辆的企业集团有六家,分别为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中国长安、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2018年前六家企业集团占全国汽车销量总额的74.57%,且排名相对稳定。

2018年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其中上汽集团销量为701.25万辆,较第二名东风集团多318.17万辆,领先优势明显。

从产业集中度看,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前五位的企业销量合计1880.16万辆,市场占有率为66.96%,同比下降 1.50个百分点。

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2503.63万辆,市场占有率为89.16%,同比上升0.64个百分点。

2018年,受益于多款新产品的推出以及老款车型换代,吉利控股汽车销量增幅明显;东风集团、中国长安和北汽集团销量继续下降,其中中国长安受长安福特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影响,当年汽车销量排名滑出业内前五。

未来随着国内汽车制造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期,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阶段性下滑,预计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实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

此外,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中整车厂在产业链中较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上游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更为竞争激烈,且技术水平一般。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子)行业尚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反过来加重了整车制造企业对汽车核心部件研发压力,制约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短期内,汽车制造行业内五大集团产销量主要依赖合资品牌的格局较难改变,且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和部分合资企业外资持股比例的调整,内资厂商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政策刺激与退坡对国内汽车行业运行影响很大。

汽车制造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