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中的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一、直接判断法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弯”或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一般属常识性知识题目.例题2: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C.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纵波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的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解析:根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可知,A正确;波源停止振动时,其产生的波在介质中继续向前传播,所以B错;地震波中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由题意可知海啸运动其实是一种水波,而水波既不是纵波也不是横波,所以C错;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也就是能量向前传播的过程,但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不断损失.传播的振动能量越来越少,所以D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点评】:利用这种解法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凭感觉做题,即在没有真正读懂或看清题意的情况下就凭常规思维或思维定势匆忙选出答案.二、逐步淘汰法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例题4:质量不等的A、B两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为5kgm/s,B球的动量为7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碰撞后B球动量的增量为2 kgm/s,则下列关于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属于碰撞问题.结合两小球运动的实【点评】:对于题干或选项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字样的选择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迅速找出反例排除不正确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
三、特值代入法它是让题目中所涉及的某一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将特殊值代人后能将错误选项均排除出去的选择题,即单项选择题.当然,也可以作为二种将正确的选项范围缩小的方式应用于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例题5: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应用特值代入法如下,根据题干和选项的特点,每一个选项中都有△l,所以对△l取特殊值零,即盘静止时对物体的支持力应等于mg.而当△l等于零时,只有A选项的数值等于mg,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例题6: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 )解析:摩托艇登陆的地点必与水流的速度v1有关故先将B排除,当水流的速度v1=0时,登陆地点到O点的距离是零.将v1=0分别代入A、C、D选项,只有D是符合题意的.所以正确答案是D.【点评】:由以上的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观察到,当题目所设置的选项均是由物理字母表示的数值时,在一些情况下,用特值代入法解题十分简便.这种方法也可以配合排除法等方法在解答不定项选择题时使用.四、作图分析法“图”在物理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等.若题干或选项中已经给出了函数图,则需从图象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用图象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例题7: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则 ( )A.a1>a2B.a l=a2 C.a1<a2 D.不能确定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一t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②、③不满足AB=BC,所以只能是①这种情况.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故选C.例题8: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大 B.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 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解析:子弹以初速度V0穿透木块的过程中,子弹、木块在水平方向都受恒力作用,子弹做匀减速运动,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子弹、木块运动的V--t 图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OA、V0B分别表示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子弹的运动图象,而图中梯形0ABV0的面积表示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即木块长l.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变为V0'时,子弹、木块的运动图象便如图中虚线所示,梯形OA'B 'V0'的面积仍等于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即木块长Z,故梯形OABV0与梯形OA'B 'V0'的面积相等.由图可知。
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加时,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点评】:在利用作图分析法解题时,如何能根据题意将题目中抽象的文字用图象正确地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在画图时,要特别注意状态变化连接处的特征和前后不同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也要将这种区别和联系表现在图象上.五、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致(如:设定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等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办法.例题9:如图所示,在一粗髓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 )解析:弹簧对m1的拉力与m1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当m1的质量越小时摩擦力越小,弹簧的拉力也越小.当m1的值等于零时(极限),则不论m2多大,弹簧的伸长量都为零,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m2无关,故选A项.例题10:平行玻璃砖的厚度为d,折射率为n,一束光线以入射角α射到玻璃砖上,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侧移距离为△x,如图所示,则Δx决定于下列哪个表达式 ( )解析:由于△x随厚度d、入射角α、折射率n2的减小而减小,因此若将d、α、n推向极限,即当α=O时△x=0,d=0时△x=0,n=1时Δx=0.考查四个选项中能满足此三种情况的只有C项.故选C项.【点评】:值得注意的是,当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做单调变化时,采用该办法解题较为筒捷.但是,若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不是单调变化(如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时,该办法一般不再适用.六、单位判断法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或者,尽管式子两边的单位一致,却仍不能确保此式肯定正确,因为用单位判断法不能确定常数项的正确与否.例题11:一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Q,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间距为d,极板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则极板间的场强为 ( )解析:因介电常数ε没有单位,此题不用对它作分析计算,仅需将其表达式与点电荷场强的公式相比较,一眼就可以看出在表达式的单位上,B、C、D均不符合要求,正确选项只能是A.例题12:用下列哪组数据可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解析:因为所要表达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个/摩尔”,从所给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可以得到这个单位,故只有D是正确答案.【点评】:利用“单位判断法”有时可以在解题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可以与逐步淘汰法结合使用.七、类比分析法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相互的联系或所遵循的规律,然后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处理一些物理背景很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着使用这种方法.例题13:两质量均为M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 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O点沿着OM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相似性,故可以将该题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类比,即将两个星体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而小物体类比于异种电荷.由此易得C选项正确.八、整体分析法当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物体有多个时,把多个物体所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当题干所要分析和求解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例题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内有光滑圆形轨道,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沿该圆形轨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A、C为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D点是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点.小滑块运动时,物体M在地面上始终静止不动,则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N和地面对M的摩擦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滑块在A点时,N>Mg,摩擦力方向向左B.小滑块在B点时,N=Mg,摩擦力方向向右C.小滑块在C点时,N>(M+m)g,M与地面间无摩擦D.小滑块在D点时,N=(M+m)g,摩擦力方向向寿解析:以M和小滑块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当小滑块运动到A点时,系统中的部分物体(滑块)只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没有水平加速度,而M又一直静止不动,故地面对整体没有摩擦力,所以A选项错误.当小滑块运动到B点时,系统中的部分物体(滑块)既有水平向右的向心加速度又有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g,滑块处于完全失重,而M又一直静止不动,故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g,所以B选项正确.当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系统中的部分物体(滑块)只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超重)没有水平加速度,而M又一直静止不动,故地面对整体没有摩擦力,同时N也大于(M+m)g,所以C选项正确.同理可得D选项错误例题1 5: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着绳子上的一一点O,使小球B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在原位置保持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对杆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是 ( )A.f不变,N不变 B.f增大,N不变C.f增大,N减小 D.f不变,N减小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O点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易得在这一过程中拉力F在不断变大.再将圆环、轻绳和小球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易得,f增大而N不变,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