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4、 加强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策略,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加强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计算的正确率, 另外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策略,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各个学段还应重视词语教学。
五、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从学生生活中提炼交际话题, 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引导多向互动交流。
在交际过程中应重视倾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应对能力的培养。
六、 习作教学应认真完成教材要求的习作练习,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还要加强小练笔训练,通过习作的量变, 实现习作能力的质变。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 发现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讲解纠正, 对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和作业潦草的学生要做到耐心教育, 热情帮助,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防止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8、 活用西师版课标教材网上资源。
网址:
。
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教会学生进入该网站上的主题资源 , 运用主题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习质量。
三、 识字教学第一学段应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充分利用汉字的规的指导, 书写规范、 端正、 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
第二、 三学段应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 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能力、 默读能力、 分析理解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等的培养, 彻底舍弃误导学生、 培养懒汉的字词句篇手册之类的书籍, 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宜宾市义务教育阶段 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0 年 3 月 - 2 - 一~六年级语文 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质量是学生学习是否合格的检验尺, 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为提高我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特提出如下教学指导意见, 供学校参考。
一、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
对动物、 动作、 方位、 数字等最基本话题的词汇和句型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
建议平时教师多使用录音机领读和朗读, 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要重建课堂教学的倾听 模式。
3、 培养学生纯正的发音, 突破语音关 培养学生纯正的发音, 突破语音关将是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方面可供借鉴的方法很多, 如读音记忆法、 图片直观记忆、 猜词游戏记忆、 单词连环记忆、 歌曲、 童谣等。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第九单元 五年级(下) :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第六单元 六年级(下) :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3、 期末复习时间:
期末考试前的一周。
(宜宾市教科所 李冰 执笔) - 6 - 一~六年级英语 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为了 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市的 1-6 年级英语教学工作, 鉴于小学英语有一年级起始和三年级起始两种, 我们把具体教学内 容、 目 标及要求, 按课程标准不同级别分解到起始年级和高年级教学中,从基本教学策略、 重点问题引 导、 教学进度三个方面对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仅供教师们参考。
7、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数学从 16 年级都要设置课堂作业。
每一节数学课, 原则上都要留有适量课堂作业, 并要求学生按时认真完成。
要依据课时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筛选、 精心设计作业, 体现趣味性、 科学性, 还要兼顾差异性, 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学生课堂内的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
三、 教学进度建议 1、 学年上期教学进度建议:
前半期 后半期 一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第七单元 二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第九单元 四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第九单元 五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第八单元 六年级(上):
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 营造宽松、 和谐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如 TPR 活动、 游戏、 歌曲、 童谣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课后的开放性作业, 同学之间的相互探究, 使学生这一兴趣得以延伸。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突破听力关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非常强调听的要求, 学生英语听力的基础知识必须扎实, 比如说听指令、 做动作。
要想学好英语、 使用英语, 突破词汇将是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常见的方法, 如词类归类记忆法、 前缀后缀记忆法、 故事语篇记忆等。
二、 重点问题导引 1、 抓好开头, 打好基础 从小学起始年级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缓起步、 重适应、 慢加速 这一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尽快适应小学英语的学习, 并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由于三年级(上) 的内容偏简单,三年级(下) 偏难, 可利用开学初的近两到三周时间, 提前集中教一部分字母、 语音。
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牢固基础, 打好根基, 再盖楼 , 起步稳、 缓, 注意知识传授的梯度, 重在抓学生对小学英语学习的适应过程。
所以, 降低难度, 减小容量, 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更合理地安排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
教完余下的所有教学内容。
(宜宾市教科所 袁雪虹 执笔) - 4 - 一~六年级数学 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 思想、 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了突出课程改革工作重心,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以提高学科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努力探索新的教法、 学法、 寻求新的亮点,加大研究、 指导、 监控的力度, 深入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基础教学,全面提升师生数学素养上来。
人教版课标教材从中年级起每册均安排了几次小练笔(三上 4次, 三下 3 次; 四上 4 次, 四下 3 次; 五上 5 次, 五下 4 次; 六上 3 次, 六下 1 次), 每次小练笔都以课文内容为依托, 解决了学生写什么 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利用这些现成的课程资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服务。
七、 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途径, 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切不可随意丢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6、 重视评价。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时, 既要关注对知识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评价, 关注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与 - 5 - 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 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旨在引导、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的今后继续学习增添新的动力。
要认真学习和把握《教师教学用书》 中明确提出的学习目标。
在撰写教学计划和备课时要认真研读学习目标, 让学习目标通过每一个教学内容得到落实。
二、 要培养学生严格的学风, 通过严格的学风带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严格的学风可用三个一 表达:
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 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
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可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 教师指导, 进行各种课外活动。
如朗读、 讲故事、书法、 手抄报、 短剧等, 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 7 - 5.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突破词汇量 众所周知, 词汇量是学习语言的障碍之一, 新课程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
教材出现词汇超过600700 个, 课程目标要求三会的也有 400 多, 不少单词拼写难, 不好记, 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学中要注意对学习素材的选择, 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 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 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问题, 从数学的角度、 用数学思维的方式, 参与主动探索、 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 经历问题的产生、 数学知识的形成、 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 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建议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 的精神, 最根本的问题是改革课堂教学。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模式(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解释、 应用与拓展)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和谐、 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学习, 从而大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完余下的所有教学内容。
2、 学年下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前半期教学内容:
教材册次 半期进度 一年级下册 识字 1语文园地四 二年级下册 1《找春天》 语文园地四 三年级下册 1《燕子》 语文园地四 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 语文园地四 五年级下册 1《草原》 回顾 拓展四 六年级下册 1《文言文两则》 回顾 拓展三 后半期教学内容:
1、 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2、 选择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现实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是学生熟悉的、 在生活里接触或经历过的内容。
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逐步形成数学意识, 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中, 吸纳传统教法中的精华,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双管齐下, 找出最适合自己教学和自己学生学习的最佳结合方法, 突破语音这一难关; 要防止母语的负迁移 , 防止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影响。
4、 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读能力, 突破开口关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从听、 说、 读、 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使用英语, 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