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本)
形 成 性 考 核 册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分校班级:
国家开放大学 编制
使 用 说 明
本考核手册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工程力学(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与《工程力学(本)》教材(白新理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配套使用。
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反馈学习信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保证。
“工程力学”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特点是既具有丰富的理论,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基本概念多,公式多,原理多,学生有时感到抓不住重点。
通过形成性考核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明确应掌握的课程重点。
同时,形成性考核对于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包括4次形考作业,分别对应于文字教材的0~3章、4章、5~6章、7~11章。
学生应按照教学进度按时完成各次计分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情况评定成绩,每次作业以100分计,并按4次作业的平均成绩计算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工程力学(本)作业一
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第0—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是( )A 三链杆相连,不平行也不相交于一点 B 三铰两两相连,三铰不在一直线上
C 三铰三链杆相连,杆不通过铰
D 一铰一链杆相连,杆不通过铰
2.在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上增加二元体后构成( )
A 可变体系
B 瞬变体系
D 不变且有一个多余联系
C
4a
F
P(下拉);D
2a
F
P(下拉)8.图示刚架杆端弯矩M BA等于()A30kN·m(左侧受拉)
B30kN·m(右侧受拉)
C10kN·m(左侧受拉)
CA点竖向位移DA点水平位移
= ( )。
10.位移计算公式ds GA
F F ds EA F F ds EI M M QP Q NP N P
iP ⎰⎰⎰++=∆μ是由
A杆端弯矩B结点角位移C结点线位移
D多余未知力
2.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刚度()A无关
B相对值有关
C绝对值有关
3
4
5.在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
iP
C结点数D杆件数
11.力法的基本体系是()
A一组单跨度超静定梁B瞬变体系
C可变体系D几何不变体系
12.撤去一单铰相当于去掉了多少个约束()
A1个B3个C2个D4个
)
) ) )
( ) ) 10.力法的基本方程使用的是条件;该方法只适用于解结构。
四、计算题 (共40分)
1.对下面图a 所示的超静定结构,选图b 所示的力法基本体系,要求
(1)列出力法典型方程;
(2)画1M ,2M ,P M 图; (3)求出各系数及自由项。
(10分)
A 平衡方程
B 位移条件
C 物理关系
D 位移互等定理 5.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ij k 代表1=∆j 在基本体系上产生的( ) A i ∆B j ∆
C 第i 个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
D 第j 个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 6.图6所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
A 2
B 3
C 4
D 6
C绕杆端逆时针转动D使梁的下侧受拉
12.力矩分配法的直接对象是()
A杆端弯矩B结点位移C多余未知力D未知反力13.汇交于一刚结点的各杆端弯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
A 1 B0 C1/2 D-1
14.一般情况下结点的不平衡力矩总等于()
A汇交于该结点的固定端弯矩之和B传递弯矩之和
1.位移法基本体系是一组。
2.单跨超静定梁的形常数是指由杆端位移引起的。
3.图示刚架有个角位移。
A 实际荷载
B 移动荷载
C 单位荷载
D 单位移动荷载
2.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的形状特征是( )。
A 直线段组成
B 曲线段组成
C 直线曲线混合
D 变形体虚位移图
3.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xy 平面)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0=zx τ;
B. 0=zy τ;
C.0=z σ;
D.0=z ε;
4.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xy 平面)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0=zx τ;
B.0=z σ;
C.0=z ε;
D.zy τ和z ε均为0。
5.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中,正应变x ε与位移分量的关系为( )。
A x u ∂∂;
B x v ∂∂;
C y
u ∂∂; D y v ∂∂。
6.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中,正应变y ε与位移分量的关系为( )。
A x u ∂∂;
B x v ∂∂;
C y
u ∂∂; D y v ∂∂
7.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中,剪应变xy γ与位移分量的关系为( )。
A y u ∂∂;
B y v ∂∂;
C y v x u ∂∂+∂∂;
D x v y u ∂∂+∂∂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