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赤潮
赤潮的危害
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 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 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 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 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垃圾制作的作品
地球人的行动
防治措施:保持室内清洁 通风 对电器辐射采取防护措施, 并保持距离 厨房要有通风换气设施 宠物要经常洗浴,养成良 好的排便习惯,并注意及 时清除 女性朋友要慎用化妆品和 日常化学用品 建议男士少抽烟或不抽烟
1、尽量乘坐公交车辆
2、请用布袋购物 3、拒绝一次性用品 4、简单装修房屋 5、反对笼养鸟
白色污染
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我们目前常见常用并常说的一 次性“塑料餐具” 。 当白色的、轻轻的但却有相当厚度的 塑料一次性餐具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着实为这方便又实 用的小东西叫过好——它因不能重复使用而卫生,不需要洗涤 而方便,等等。
但很快,我们就认识到,这类塑料餐具,虽说在用后被我 们扔掉了,但却永远成为这个地球上的无机物垃圾。用专业 术语说就是,自然状态下不能分解。于是,这给人类带来方 便的东西也给地球带来麻烦。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野到山林, 从小河沟到扬子江,到处可见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于是, 人们开始呼吁治理这“白色污染”,消灭这“白色污染公 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 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 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 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的预防
海水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物质基础。 携带大量无机物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入 海是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工 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海洋超标排放,在工业集 中和人口密集区域以及排放污水量大的工矿企 业,建立污水处理装置,严格按污水排放标准 向海洋排放。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 到破坏,大气中CO2 的浓度不断上升。 CO2 就像温室的玻 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对地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的辐射,但却能阻碍 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 像给地球罩上了一 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 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 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以内,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 中,有20座地处沿海。海平面升高无疑将是对人类 的巨大威胁。 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 发生变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 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 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 减产。
酸雨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 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 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 物的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
5.渗入地下,使水中铝、铜、锌、镉的含量比中性 地下水中高很多倍.
环境的污染和保护
11电信林神辉 邱程鹏 周日程
世界10大污染事件
• • • • • • • • •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8、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臭氧空洞的危害
大气中的臭氧总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 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加2%。到达地面的 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 健康,象皮肤癌、白内障、各种传染病患者 会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 成破坏,农产品减产、品质下降,渔业产量 减少,森林覆盖率减少……等等,给人类和 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巨大灾难。
保护环境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一 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
•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 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 性物质等。
来源与危害
• 1.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 尾气,工业废气等。 • 2.危害: 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 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
酸雨的治理
1、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2、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 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 钙随灰渣排出。 3.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 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可吸入颗粒物来源:
沙尘暴:
光化学烟雾
• 洛杉矾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 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 风景宜人的地方。 • 然而好景不长,从40年代初开始,只要 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 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 空变得浑浊不清。
光化学烟雾
酸雨
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燃烧高硫煤排放的 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 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 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 化作用及氧化剂的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 水降下形成酸雨. 酸雨的pH值一般少于5.6.
6、分类回收垃圾
7、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8、及时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9、使用无氟冰箱 10 多用肥皂 少用不用洗涤剂
十 件 大 事
您 能 为 环 保 做 的
------摘自2000年5月<<中国环 境报>>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让我们行 动起来吧!
谢谢观看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 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
臭氧空洞
在距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层由太阳强辐射造成的 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部分有害射线不能 到达地球表面,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是地球的“保 护伞”。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大量使用冰箱、空调,释 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氟利昂),上升到臭氧层, 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1979-1990年,全球臭氧 总量大致下降3%, 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全球臭氧量 最低值,大约低于全球平均值的30%-40%,相对于其他地 区来说,就象是一个洞,这就是“南极臭氧洞”。
海 边
白色污染的治理
首先,政府参与,严令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再者,尽快寻找并生成理想的替代产品 :
一次性纸餐具首先被考虑,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生利 用,可降解或半可降解等优点,但是,纸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 对大自然的破坏,一方面砍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制 浆带来水浪费与水污染。换句话说,与塑料一次性餐具比,纸 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只是提前了时间,改变了方式而已; 在老区沂蒙,有一个叫李玉忠的农民,从用秸秆做家用器 皿的传统中得到启发,大胆地试制“秸秆碗”,在一次性使 用后,入土是肥料,入水可自动“化”解为鱼饲料;弃之路边, 几天后就化为乌有,实现了自然状态下的分解。
温室效应的治理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应共 同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 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二.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
1.来源:石油炼制,工业废 水,生活废水,使用过农 药、化肥的农田排水,降 水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地面 淋洗固体垃圾等。 2.危害:污染水源,改变水 质,加剧水源危害。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海滨 风景区。
臭氧层的保护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减 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 排放,发达国家要求到2000年停止使用氟氯 烃,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 年淘汰;
并组织人力物力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温室效应
温室,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 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的玻璃(或 塑料薄膜)能够透进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 向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 ,这样 热量就被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出许 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