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模拟题
一、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是(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和(智能组成要素)。
2 机电系统中常用的负载综合方法有( )和( )。
3 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滚珠螺旋传动分为( 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形式。
4 根据主轴回转精度的定义,其误差表现为三种形式,即( 轴向窜动)、(径向跳动)和(同轴度)。
5 根据摩擦性质分,导轨主要分为:( 滑动摩擦导轨副)、(滚动摩擦导轨副)和(流体摩擦导轨副)。
6支承件的静刚度主要包括(水平支撑)、( 垂直支撑 )和(系杆)三种形式。
7步进电机的主要通电方式有(三相三拍通电方式)、(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和(五相十拍通电方式)三种形式
8 伺服系统按照控制原理分为(直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
二、名词解释
1 回差:回差指在固定输入信号量下,从量程起点加至该值与由量程终点至该值时仪表的读数与实际输入信号之差。
2 阿贝误差原理:在长度测量中,应将标准长度量(标准线)安放在被测长度量(被测线)的延长线上。
3分辨率: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
4灵敏度:灵敏度指检测仪器示值相对于被测量参数变化的位移率,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
三、思考题
1 说明同步带的设计计算过程。
首先落实电机的额定功率P0、主动轮转速n1、中心距a、工作情况(查取修正系数k0)
1、计算设计功率P,P=k0*P0
2、确定带的型号和节距,根据计算得到的P及主动轮转速n1从相关图表中落实带的型
号及节距
3、选择小带齿轮数,根据主动轮转速n1和确定的带型号从相关表中查取最小许用齿轮
数Z1,根据Z0=i*Z1(i=n1/n2)得到大轮齿轮数,从标准带齿轮数中选取标准值。
4、确定带轮节圆半径d1=Z1*P/∏ d2=Z0*P/∏(圆周率)
5、确定同步带节线长度L=2acos¢+∏(d1+d2)/2+∏¢(d1-d2)/180 ¢=sin-1
(d2-d1)/2a
6、计算同步带齿数Z=L/P
7、计算传动中心距a0=P(Z0-Z1)/2∏cos∮
8、确定同步带所需带宽:计算基准额定功率P0=(Ta-mv2)v/1000 Ta、m 从表中查
取计算小带轮啮合齿数Zm,计算b0,根据ISO5296-78圆整为标准带宽
9、进行工作能力验算,确定所选参数是否合格。
2简述提高齿轮传动精度的主要措施。
3通过合理的设计丝杠的支撑形式,可以使丝杠副在无论受到哪个方向的轴向力,丝杠只受拉力而不受压,说明这种支撑的形式,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可采用两端单方向确定结构,课本P102页3-51图,由于丝杠两端分别确定一个轴向,丝杠工作时永远处于受拉状态,轴向力也右一个轴承承受,并可以实施预紧等措施。
4简述采用矩形和三角形导轨组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矩形和三角形导轨组合导向性优于双矩形组合,承载能力优于双三角形组合,工艺性介于二者之间,应用广泛。
但要注意,若两条导轨上的载荷相等,则摩擦力不等,使摩擦量不同,破坏了两导轨的等高性。
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在两导轨面上摩擦力相等的前提下使载荷非对称布置,并使牵引力通过两导轨面上摩擦力合力的作用线。
若因结构布置等原因不能做到,则应使牵引力与摩擦力形成的力偶尽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