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 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复习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下面哪位同学来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点。
(二)进行新课1.梳理本课知识点,梳理本单元线索(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2、考点展示,命题解读和复习要求(1)考点1 联系的普遍性教师活动复习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分析联系的普遍性并得出对应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生活动:复习知识,梳理考点。
教师活动: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学生活动:课堂探究,回答问题。
小结: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而是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练习巩固(略)(2)考点2:联系的客观性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复习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举例分析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区别。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学生活动:复习知识,思考问题小结: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自主释疑,练习(略)(3)考点3:联系的多样性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复习联系多样性的原因、表现和方法论。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学生活动:复习知识,做练习。
(4)考点4: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教师活动:复习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地位,区别于联系。
《国家》这首歌探究:国与家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国与家的关系?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复习知识。
小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思考:“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因此,整体功能总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你怎么看?【分析】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相反。
练习巩固(略)(5)考点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师活动:复习提问系统的含义和特征,得出方法论。
学生活动:复习知识,举例:田忌赛马,三个和尚没水喝,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小结:方法论: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你怎样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两对关系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二者的区别在于系统更强调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而且系统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巩固联系(略)本课小结: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1、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2、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升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都是联系中的一部分,是家庭的一部分、国家的一部分、社会的一部分,让我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堂小结本课时是一节复习课,紧密结合了高考考点,注意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把握知识框架结构,恰当运用了《国家》这首歌来复习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既能突破重难点,又能较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但在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尝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后习题巩固提高——考点导练: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1、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的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
这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2、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到来前,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发表电视讲话,介绍西藏当前形势和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向全区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
西藏解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离不开自治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启示我们:①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②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③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④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2、联系的客观性3、从2014年1月10日到2015年2月18日,为农历的“甲午年”,俗称“马年”。
“甲午年”有两个立春,俗称“双春”,因此有人认为在这一年内结婚很吉利。
这一观点:A、承认了联系的普遍性B、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C、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4、到2015年,甘肃省要逐步形成7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
这些基地将以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的形式,把不同的工厂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B、联系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联系能够被认识和利用考点3、联系的多样性5. 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考点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6.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习近平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这说明:A、整体统率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B、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C、部分影响整体,关健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有决定作用D、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考点5、系统优化方法8、《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指出,选择大宗、稀缺、稀贵资源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废弃资源实施重点突破,不断优化资源结构,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依据是:A、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C、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法,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马来西亚的客机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空难事故,马航的伤,世界的痛。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面对这场浩劫,全世界都没有袖手旁观:很多国家都派出了搜救队和医疗队;国际组织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承担了重要的搜救、治安、食品供应和医疗工作;大量非政府组织的搜救工作也成效卓著。
请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上述材料的认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联系的观点。
对马航进行国际救助是必要的,国际社会成员应互相帮助,更应帮助马航恢复信心。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从多种条件分析事物的联系。
马来西亚客机的空难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由此可能引发乘坐马航飞机的恐慌,并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③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应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国际社会尽力帮助马航走出危机困境,有助于人们增强对整个世界客运飞机的信心。
板书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总特征、实质和核心、根本要求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系统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