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朗读好习惯

培养朗读好习惯

语文教学总结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毛学校曹秀丽
2010.1
语文教学总结
忙忙碌碌的一个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语文工作,可以说是辛苦中浸透着与喜悦。

由于班中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花费精力很多,但是看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心中充满欢喜。

下面我就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工作和感受。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

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作文中。

而作文一直以来又成为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的事,作为教师的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等等。

在本学期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可谓精品。

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

例如:学习《观潮》,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如:学习《鸟的天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在描写静态的大榕树时,又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

又如:学习《白鹅》、《白公鹅》、《猫》一系列描写动物的文章时,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的方法。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习作中这样描写:“小松鼠的在睡觉的时候,尾巴好像没有了骨头,软软的,像一块大肥肉”。

“我家的小乌龟,在水中一副游泳健将的派头”。

“小乌龟从床底下迈着四方步,大模大样得出来了”。

“我家的龟老爷,真是架子十足”等等。

绘声绘色,读者学生的作文,真是乐在其中。

这写都是学生原创的语言,虽然有模仿的痕迹,但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在模仿中创造语言,尝试一种语言风格是很有好处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在小学整个阶段的作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着重从片断训练入手,在观察、思维、积累的前提下,重点训练学生作文的言之有
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做好与高年级的衔接,体现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层次性、系统性,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学会实际观察非常重要,因为在许多作文训练的要求中,写作材料都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学会实际观察,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也就无法达到作文要求。

实际观察不同于看图作文,学生不是借助于画面,而是亲自到复杂的环境中去观察对象和现象,以此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在学完《鸟的天堂》和《爬山虎的脚》,我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写一写校园中的石榴树。

向学生提出写作的要求: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然后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石榴树。

引导学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在近处,采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枝干、叶子、果实。

不仅让学生用眼睛看,而且让学生用手触摸,一边看,一边想象,大约观察二十分钟。

然后回教室动笔写。

学生的这次练笔非常成功。

学生不仅按照自己观察的顺序和想象进行描写,同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真实而生动。

如:运用一些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远远望去、走近一看等。

尤其是对果实的描写,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语言真实、自然而又充满个性。

如:“一个个石榴就像小红灯笼似的挂在树上”。

“一个个石榴就像小孩子笑红了脸,又象一个个小喇叭,唱起了欢乐的歌”。

“红红的石榴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燃烧的熊熊火焰。

”“从远处看,石榴树就像几把大大的雨伞,树上的石榴就像雨伞上面美丽的花朵。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拳头大的石榴了,你看它们像顽皮的孩子,躲在树叶缝里和人们住迷藏。

微风吹来,石榴在树上,一荡一荡的,好像咧着嘴向我们笑。

”“石榴树远远望去,好似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鸡正在抖凤冠。

”学生能够抓住枝干、叶子的的点进行描写。

如:“这粗壮的枝干弯弯曲曲的,像一只只拐杖”;“石榴树的叶子像一条条小鱼儿一样”;“叶子有的已经变黄了,它的样子很像小船,随风飘动”。

“石榴树的枝干有的摸着粗糙,有的摸着很光滑,因为有的枝干老了,有的是新的,所以是光滑。

”“先长出叶子是嫩红的,长了一段时间的就变成嫩绿的了,最后变成翠绿的了,绿的好像快要滴出水来。

有的是两片一对,有的是一片一对。


学生这次练笔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仔细观察,有目的观察,使学生言之有物。

学生生动的描写没有雷同的,主要源于指导的粗线条,老师不知道描写,
只是指导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抓住植物的枝条、叶子、果实的特点进行描写。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的素材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

因此,要指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人、事、物,从中采撷有特点的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

如:本册的第二篇习作,写观察日记。

我让学生种蒜苗、泡豆芽,并教学生如何作好记录,最后整理成一篇质量较好的观察日记。

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所以写起来比较容易。

将豆芽、蒜苗的整个生长过程描写很具体,体现了连续观察的重要性。

又如:今冬下的第一场大雪,给学生带来不少的惊喜。

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雪景。

引导学生从雪花的形状、颜色、厚度,踩在雪地里的感受,雪后的树、房子、主席台的样子。

回教室后,让学生以总分或分总的结构形式写一写美丽的雪景。

学生的作品很真实,朴素、自然。

如:“今天的雪真大啊!操场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松树也披上了白色的大衣”。

“雪花盖住树枝,给树披上了一件银装,远远望去,又象许多白色的的珊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正是课标的要求。

经过多次写作素材的积累,并告诉学生如何选取有用的素材,很多学生开始懂得如何选材,不再愁每周的周记没有内容可写。

如:我班高倩楠同学转走,学生挥泪作别,周记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写了送别的场面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因真实所以感人。

四、注重平时练笔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随文练笔。

既是文章的拓展,有时培养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学完《鸟的天堂》,让学生写赞美的话语,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学生想象描写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的场景,学完《电脑住宅》,让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名住宅设计师,写一写自己设计的房间。

学完《乌塔》,让学生对乌塔的想说的话记录下来。

学完两首送别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场景。

如:“李白二目含泪,拥抱着孟浩然说:‘老朋友,我们彼此情投意合,无话不谈,度过了那么多的好时光,而今天我们即将分别,心中无限感伤。

当一叶小舟,慢慢远去,
李白奔跑到岸边,放声说:孟兄,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心永远相连’”。

学生的每次练笔,都很认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好文章。

五、适时补充写作知识
利用班队会时间,我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补充了一些写作知识。

通过讲述《一股泉水》法国大仲马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如果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你就会感受到写作中的快乐,你的奇思妙想便会纷纷涌出来,写东西就不再痛苦了。

通过讲述莫泊桑《花钱买打》的故事,使学生领悟到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力,写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平时要养成认真、细致观察各种事物的习惯,要真诚地感受生活,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吸引人。

通过讲述海明威《饿着写和站着写》的故事,告诉学生写作语言要简洁,还要能够吃苦。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他今后的作文一定会大有帮助。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