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流人物郭沫若
周如清
总所周知,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大文豪,是新时代的奠基人之一,是二十世纪成就辉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巨星。
正如毛泽东主席生前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郭沫若正是二十世纪风流人物的代表。
他一生著有大量的歌颂党和祖国的诗集和诗歌、历史剧等文化作品。
主要代表作有《女神》、《星光》、《前茅》、《蜩螗》、《瓶》、《战声华》、《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作品。
他不但对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而且对历史、地理、考古、戏剧、甲骨文等的研究都有重大成就。
《革命春秋》一书,是郭沫若自传,他天生的聪明过人,六岁就能熟练的背诵“三书”、“四经”、《论语》等经典书籍,所以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华横溢,比清朝康熙年间被称为一代宗师的大文豪纪晓岚还要略胜一筹。
因此他的民声蜚声于国内外。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见真才学。
就是说往往关键时候才能突显出一个人的才华风流本色和气质。
在关系到国家威望声誉的紧要关头是郭沫若站出来解围。
才打破了尴尬局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总统访华期间一次他的夫人同看中央文武百官的面,提出了一道问答题,想测验一下中国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她说,一人有一个,一家有几个,全中国有十二个,猜这是个什么?可以说,当时在场的有学问的人不在少数,包括一向被称为铁笔杆子的,张春桥、姚文元在内,这样的厂场合,谁都明白响炮早放、有粉往脸抹这个道理,一个能答出来的是光彩,有名有声的,有面子的,是微风的是正经四座的,也是显示一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水平的,沉默了几分钟没人回答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是如此的被动和尴尬?如果要回答不上来可要落个外国人的耻笑了,平时都不互不服气。
是你能我也能,你行我也行,这个时候才是检验你能不能和行不行的试金石和分水岭的时刻,最终还是郭沫若站出来脱口而出,十二属,并带有轻视的口吻说“您出的题太简单了吧”,尼克松夫人有点不好意思的伸大拇指说ok,来赞赏郭沫若,当时在场的人松了一口气无不佩服郭沫若的才华和头脑灵活,由此看来一个人学问是假不了的,但是农场生长冗香生长在深山里和紫和同类,一旦拿到市上就身价百倍了。
常言道“是名士自风流,郭沫若的私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
人说文如其人,他的私生活,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着浪漫绚丽的色彩,因为他有学问,留洋见过大世面,视野开拓,思想开放有着超前的意识,不受传统观念枷锁的束缚敢于走出在错觉中生活的小圈子,不管别人说三道四,只要自己认准的路就一直走过去,人怎么过都是一生,所以他一生结过七次婚,当年留学日本和一个日本姑娘结婚并生有子女,回国时把他们留在日本,曾来中国找过郭沫若。
郭沫若的最后一位夫人也就是她的第七任夫人据说是一位乒乓球运动员。
当时的国务院周总理前来参加了她的婚礼,同着众人,周总理和郭沫若一边握手一边半开玩笑带有严肃成分说“沫若,我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婚礼了”,这句话别人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只有周总理有权利能说这句话,因为他是一国总理,是中国按级来说属于二号人物。
郭沫若是相当聪明智商高人一筹的人物。
他心知肚明总理的话中有话的含义就是
郭沫若学问再高,再回说,他又能说什么呢?只是微笑着点头表示虚心接受总理语重心长的劝说。
由于当时是毛泽东时代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是一个突出政治的年代,周总理的意思是郭沫若是个有学识的名人,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老是平平的离婚结婚要注意政治影响,用天津人的话说“打住吧”不能再有一次婚礼了。
郭沫若也十分清楚他和周总一位置相差十万八千里,关系上说不是同事关系,而是君与臣,上级与下级,领导被领导的关系。
恩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国家总理郭沫若就是李学问再高能力再强,铃声在总理面前只是一个小小的下属,下级服从上级,是共产党的一贯原则。
总理的话看似玩笑其实不是玩笑也不是,白的是上级领导给你指点迷津和指示要求,当然郭沫若深深理解周总理的话的分量,他铭记在心,所以郭沫若没有第八次结婚了。
郭沫若是才华横溢的风流人物,是人们公认的、无可争辩的。
之所以身前有多少人崇拜他尊敬他欣赏他追随他?中国历来有文人相轻的说法,嫉妒他的才能,在背后说三道四。
他郭沫若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写几首诗吗。
因此郭沫若在逐字逐句研究解剖分析了杜甫的组诗“三史”和“三别”得出了结论,在《论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批评说“有些人把李白和杜甫相提并论,说都是人民的诗人只是唯心论是错误,严格的说这是一个做学问人的观点立场态度和世界观的问题。
”。
我想这些人可能是郭沫若的对立面政务刘少奇生前说过,谁能背后没人说谁能背后不说人?也是中国的文坛在所难免的,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事情。
纵观郭沫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风光的一生,风流的一生,一生写出了大量的作品,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他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永远留名青史。
2016年1月15日于浙江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