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顶山中药材生产基地现状调查与设想专业: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姓名:***指导老师:*** 副研究员摘要:为给九顶山药业有限公司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确切的依据,采用了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市场调研等调研手段,对公司中药材基地的生态环境、种植情况、管理以及规划情况作了调查。
九顶山中药材基地种植基地具有种植黄连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科技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系统建立等上都还薄弱。
公司应加强组织建设,用科技发展基地最终实现基地GAP的创建。
关键词:药材基地;现状调查;规范化种植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the medicalherbles production base in Jiu DingshanMedical plants Ai XuehuaAcademic advisor:Asociate Prof. Chen Xingfu Abstract:In order to offer suppor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Jiu Dingshan medical corporation,this paper adopt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looking up document,marketsurvey,etc,to inves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ropping conditions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conditions of medicinal plants base of company.The cropping medicinal plants base of Jiu Dingshan medical corporation provides desi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corptis chinensis franch cropping,while with making th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Operation (SOP) ,technology troops development ,the estabulishment of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till have long way to go.the company should enhance trade union constraction,us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and finally fulfill the estabulishment of the GAP baseKey words:the base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resent condition,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人类的生态意识也逐步加强,随之而产生的对绿色食品的热衷,特别是对绿色植物药品的信赖更是急剧增加。
再加之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现有药物很难适应新的疾病治疗要求,而化学新药的研制却越来越困难,且投资大、时间长、风险大,并且易产生耐药性和药源性疾病。
因此,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1]。
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 146种,药用动物1 581种,其中野生药用动植物约占80%[2],常用药材有2000种,其中能够人工种植的仅有300种左右[3]。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特别是以野生作为主要来源的中药自然药物资源不断减少,这种供求关系的紧张就必然导致中药种植行业的兴起。
四川作为中药资源的重要宝库,拥有川芎、川贝母、红花、附子、大黄、黄连、黄柏、厚朴等大批常用大宗药材。
资源大省的的四川却面临着资源丰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尴尬境地。
中药种植行业因其生产过程属于农业而产品又属于药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使中药材在“农村、农民、农业”三农中常常是作为副业,甚至是主业出现的[4]。
鉴于四川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范围广,大量种植既可解决致富问题,也可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四川省把发展中药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优先发展的支撑产业,并在1999年以政府为直接组织者的形式发起了由四川省与科技部批准挂牌的国家首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由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经费支持,主要研究川芎、川贝母、附子等项目[5]。
邛崃在资源方面也十分丰富,虽然在制药、药材包装、销售等环节有一定的发展,但在中药材种植上仍然存在规模小、种植不规范等现象。
因此,由邛崃市科技局牵头,针对邛崃现有种植情况作了详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了一些企业进入中药种植行业,目的在于解决特别是资源丰富但人均收入很低的山区、丘陵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
成立于2002年的九顶山药业有限公司,作为邛崃市发展中药材种植行业的龙头企业,承担着带动山区农民致富的,在九顶山地区建立中药材基地,走山区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成了该公司主要工作。
公司在九顶山地区种植了黄连、黄柏、厚朴等药材品种。
黄连规模已经达到130余亩,厚朴和黄柏已经达到了700余亩。
1 调查方法本调研报告采用了实地调查、资料查阅、访问调查调研等调研手段[7]。
2005年7月21日-25日,以实地调研的形式,对九顶山黄连基地的土壤、黄连生长情况、示范基地及农户的种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都做了调查,并在后期通过实验室分析对土壤成分情况、黄连有效成分含量及质量情况做了化学分析。
2006年2月-5月期间,以资料查阅的形式,对邛崃市科技局、农发局的科技工作简报以及下达的文件等资料的收集归纳整理,对九顶山药业公司内部的资料也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访问调查的形式,三次到基地调查黄连生长情况和管理情况,通过询问当地农户了解了当地农户种植现状,询问公司管理人员了解公司发展规划,询问邛崃市科技局、农发局等了解邛崃对中药材种植的政策导向;还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了解了中药现代化的现状以及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的事项等。
2 九顶山药材基地现状2.1 药材生产基地的自然生态条件2.1.1 气候条件该地区阴雨雾多,雨日较多,日照少气温低。
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历年最高气温为21.5℃,最低气温-4℃。
年日照时数为68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15%;最多为8月的10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5%;最少为11月的2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9%。
年降雨量在1723毫米,无霜期241天,春、夏、秋三季179天,冬季186天,形成春秋相连长冬无夏的山区气候特点,属于凉湿气候区。
这些气候特征满足了黄连生长需要的温度低、空气湿度大,惧高温、干旱的特点[7]。
2.1.2 土地资源条件该地区土壤的成土母质多为泥岩和砂岩,土壤为黄棕壤或黄壤,呈酸性发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丰富等都能够满足黄连生长发育需要。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效氮、有效钾等养分含量都与我国黄连地道产区——重庆石柱县黄连土壤的养分含量相近,磷素营养的含量高于石柱县黄连土壤磷素养分的含量,具有建立黄连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土地资源和土壤条件[8]。
2.2 基地中药材种植情况2.2.1九顶山地区农户种植情况根据邛崃市科技局从镇乡以及药材收购公司提供的资料来分析,九顶山地区的中药材资源较为丰富。
具体情况如下表1:表1:九顶山地区中药材种植情况品种种植面积(亩)年产量情况(万斤)黄连 3500 3黄柏 1200 20厚朴 1000 10杜仲 15000 30红梅 5000 20从表中可以看出,基地农户种植的药材面积总的来说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从去年七月份的实地调查种植情况看来,农户种植的药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单个农户种植的种类多,但面积较小,未形成规模;其二是,种子来源渠道混乱,滥施化肥、农药,采收技术不规范,造成中药材质量较差。
就黄连种植来说,九顶山地区已具有40余年种植黄连的历史,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和一定的种植、加工技术。
现公司基地附近农户大面积种植黄连,少的有几亩地,多的一户达200余亩,九顶山地区现有在地黄连共3000余亩。
适合与基地搞“公司+农户”的种植形式。
当地还有很多野生品种资源,如重楼、鱼腥草、羊角天麻、银杏、野核桃等。
可以看出,药材基地适宜种植的品种是较为多的。
2.2.2 基地种植情况基地现种有黄连、黄柏、厚朴、重楼这四个品种,其中以黄连规范化种植为主,厚朴、黄柏以间作方式种植,重楼是新试种品种。
黄连栽培地前作是灌木林地,经过砍荒后再栽培黄连的,每年都新栽有黄连,规模已经达到130余亩,最长生长年限的已有4年。
据2005年7月对植株生长情况调查分析,该区的黄连种植情况很不理想。
虽然采用了“造林栽连”、“林间栽连”“经济林再生栽连”等栽培技术,但管理效果都不好。
黄连生长所需要的严格遮阴、摘苔、除草等的管理都未确实做到。
生长在阴山地带的黄连长势相对较好,地处阳山的黄连基地未对其实施搭棚遮阴管理而新造的林木又未成林,所以长势很差。
为解决黄连遮阴问题以及为建立长期品种发展而于2005年栽种的厚朴、黄柏面积已达到700余亩,最高的树苗有2m左右,但长势较差,分支较多。
有50余亩是在已经栽好黄连的基地上栽种的,其余木本药材都是栽在新砍荒的海拔在1700以上的龙窝子地段。
根据其长势分析,到2008年其能起到的遮荫效果可以用于“造林栽连”的技术。
重楼是新试种的品种,面积很小,其适应性还为体现出来。
2.3 基地中药生产组织形式基地管理采用分级管理方式。
由公司指派具体人员全全负责基地管理项目;再由负责人将基地管理事务以签定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当地的农户;由承包者通过招工形式招集当地农民工按照公司管理人员对药材基地的栽培、除草、施肥等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基地承包出去管理,免去了招工以及用工过程中产生的麻烦,同时也节省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基地管理运作基本正常。
因为药材的栽培、除草、施肥等的管理是具季节性的,所以基地人员招工也是季节性的,忙时一般都需要招聘120-130左右的工人,但同时也需要4-5个长期在基地的工人对基地及工棚等进行看护。
一次管理完成后,公司以每亩200元左右的管理管理费用付给承包者,而黄连的栽培管理需要精细管理,所需劳动强度不大,但费时,所以基地招的工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基地工人工资也相对较低。
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道路已经修通,并每年都进行不定期的检修;为解决基地工人的吃住问题,公司去年新建了能容纳50人住宿的工棚,并建立了简易食堂,修建了简易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