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推拿课件:夜啼

小儿推拿课件:夜啼

若孕妇内蕴郁热,恣食辛热动火之食,或 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或婴 儿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心火上炎, 心中懊侬难言,烦躁不安而啼。夜间阴盛 阳衰,阳入于阴则入静而寐。由于心火过 亢,阴不能潜阳,故夜间不寐而啼哭不止。 彻夜啼哭之后阳气耗损,无力抗争,故白 天人寐,正气稍复,入夜又啼。周而复始, 循环不已。

6.机体的某些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可引起皮肤瘙痒
而造成小儿夜啼。
病理
• 脾寒腹痛
• 脾为太阴,为阴中之至阴,喜温而恶寒。 若孕妇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 脾寒乃生;若用冷乳喂儿,中阳不振;或 因调护失宜,腹部中寒,以致寒邪内侵, 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 间属阴,阴胜则脾寒愈盛,故啼在夜间。 白天阳气盛,阴寒之气得阳而暂散,故白 天能安然入睡。
倒。

2.其他原因

如小儿饥饿、口渴、冷、热、尿布湿了、衣
着不适、周围环境嘈杂也会引起孩子夜啼。
病理性哭闹
• 病理性啼哭

多是由于孩子患有某些疾病,引起孩子不舒适或痛苦。
其哭闹特点为突然啼哭,哭声剧烈、尖锐或嘶哑,呈惊恐
状,四肢屈曲,两手握拳,哭闹不休,虽然妈妈抱起或喂
奶仍无济于事。有的孩子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面色
苍白,吸吮无力或不吃奶。

引起小儿夜啼的常见疾病有:

1.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小儿可发生耳痛,发烧可使小
儿哭闹不止。

2.寄生虫病,如蛲虫病使小儿肛门瘙痒,难以安睡。

3.皮肤湿疹,因使身体不适而啼。

4.佝偻病,因缺钙而出现哭闹、多汗、易惊等症。

5.腹痛,如肠套叠,此时小儿可出现哭闹不安、面色
苍白、呕吐等。
• 治则:温中散寒 • 处方:外劳宫,补脾,平肝
五分钟推拿法
• 处方:五指节,小天心,神门,平肝,补心, 清天河水,补肾阳,补脾阳,上三关,顺 运内八卦,外劳宫,捻手背,开天门,推 坎宫,揉太阳。
脾胃虚寒型外治法
• 1.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量。 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药未置用普通膏药。 贴于脐部,每晚1次,次晨去掉。 2.白胡椒8粒,艾绒30克,共研为细末,每 次取适量,开水调成稠膏,敷于肚脐,外 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
暴受惊恐
• 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 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神志不宁,寐 中惊惕,因惊而啼。
证候辨别
• 辨疾病轻重 • 小儿夜间啼哭,白天入睡,哭时声调一致,
又无其它病证,此等夜啼病情轻,可按脾 寒、心热、惊恐、肝旺辨证。若哭声尖厉、 持久、嘶哑或哭声无力、昼夜无明显差异, 多属严重病变的早期反应,病情较重。
3.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稠膏,晚上 睡前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和纱布, 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去掉,每日1次。
• 4.灯芯草烧灰,取适量,涂在乳头上,让婴儿吮 乳时吸吮。
惊恐伤神型
• 主证:宝宝会出现夜间突然啼哭,面红或 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 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 怀,唇舌多无异常变化,脉数,指纹色青。
注意事项
• 1.小儿夜啼切忌滥用镇静药。

2.小儿不会言语,如因疾病引起啼哭,比如
日夜俱哭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拒食等,
则应去医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3.小儿夜啼时,不宜给巧克力、可可糖之类
的糖果与饮料加以哄骗,这些都是含有兴奋性的
食品,对病情不利。

4.对小儿应培养其按时而眠的良好习惯,平
夜啼
夜啼
• 夜啼是指婴幼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 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 能安静入睡的一种病证。多见于新生儿及6 个月内的小婴儿。
诊断要点
• 1.入夜定时(多在子时左右)啼哭不止,轻 重表现不一,但白天安静。 2. 多无发热、呕吐、泄泻、口疮、疖肿、 外伤等表现。
病因
• 1.环境改变 初生小儿由羊水包裹的胎内环境转化为襁褓 之中的胎外环境,初度昼夜,未经寒暑,感受有异。气血 阴阳运行节律尚未调整。当寐不寐,时时啼哭。这种啼哭 将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 2.不良习惯 如夜间点灯而寐,摇篮中摇摆而寐,怀 抱而寐,边走边拍而寐等,一旦习惯条件改变则啼哭不止。 《幼幼集成.夜啼证治》说:“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 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 哭二三夜自定。” 3.胎禀脏气失和,喂养调护失宜 由于先天禀赋有偏, 后天调护不当,而致脾寒、心热、惊恐、肝旺诸因,皆可 夜啼不止。本节所论夜啼以此类病因为主。
辨虚实寒热
• 哭声微弱,时哭时止,四肢不温,便溏, 面色白者属虚寒;哭声响亮,啼哭不止, 身腹温暖,便秘尿赤者属实热;惊惕不安, 面色青灰,紧偎母怀,大便色青.面色时 白时青者属惊啼.
辨证分型
• 1、心热型 • 2、脾寒型 • 3、惊吓型
脾胃虚寒型
• 主证:宝宝往往会出现面色青白,四肢发 凉,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 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 白,指纹淡红。
• 桃树嫩枝治小儿夜啼 [配方] 桃树嫩枝7支。 [制用法] 水煎内服。 [功 效] 用治小儿受惊夜啼。
惊恐伤神型外治3法
• 1.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陈茶叶1克, 共研为细末,温开水调成稠膏,敷肚脐, 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连 敷3~4天。
• 2.青黛、琥珀粉各10克,温开水调和做成丸 剂,每日1丸填满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每日换1次。
• 治则:镇惊安神 • 处方:平肝清肺,天河水,小天心。
五分钟推拿法
• 五指节,小天心,神门,平肝,补心,补 脾,补肾阳,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阴阳, 清补肺,顺运内八卦,关三腑一,正捏脊, 揉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惊恐伤神型内服法
• 蝉衣9克,鸡内金15克,将二药微火焙脆研 成极细的细末,每次让宝宝服用1克,每日 3次。
• 3.生姜15克,葱白30克,食盐15克,共捣 烂,炒热,用小毛巾包好,熨肚脐上,每 日连熨数次,连续3~5日。
心经积热型
• 主证:宝宝会出现啼哭时哭声响亮,面赤 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 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 苔黄,脉滑数,指纹多紫。
• 治则:清心,安神 • 处方:平肝,天河水,清胃。
服食。 • 4.清心宁神茶淡竹叶3克,灯心1小撮,绿茶
0.5克,蝉衣1克,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心经积热型外治5法
• 1.牵牛子(黑丑)7粒,捣碎,用温开水调成糊状, 临睡前敷于宝宝肚脐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 2.朱砂10克,凡士林适量,将二味药调成稠膏, 敷于肚脐处,或敷于两手心(内劳宫穴),两脚心 (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 3.吴茱萸10克、五倍子15克、朱砂5克,面 粉15克,共研为细末,水调成糊状,敷于 两足心,每日1次。
预防
• 1.穿着冷暖适宜,勿着凉,勿过热。 2。乳母勿多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 3.勿受惊吓,保持环境安静: 4.不抱怀中睡眠,不通宵开灯,不将光源 正对儿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护理
• 1.寻找导致啼哭的原因,如饥饿、过饱、 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料刺激 等。并予解决。 2.检查衣服被褥、包被内有无异物,皮肤 上有无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 理。 3.合理喂养,饥饱适度,及时添加辅食。 4.居室阳光充足,并有适当的户外活动, 睡眠时使室内光线暗淡。
诊断鉴别
• 生理性啼哭

生理性夜啼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
精神状态和面色均正常,食欲良好,吸吮有力,
发育正常,无发烧等。只要家长满足了宝宝的需
求,或解除了不良刺激后,哭闹即止,宝宝便会 安然入睡。原因有下面2种:

1.睡眠的黑白颠倒

小儿如果白天睡得过多,夜里就很精神,不
愿意再睡,无人理睬就会哭闹不停,出现日夜颠
时要寒暖适宜,避免小儿受惊。

5.喂养小儿要有时有节,定时定量,尽量避
免或减少夜间喂食。

6.对于一些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啼哭,如
必须开灯睡觉或让妈妈抱着睡觉,要及时纠正,
任其哭上两三晚上就会好的。
五分钟推拿法
• 平肝,清心,清肺,取天河水,补肾阴, 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 运水入胃,清大肠,五指节,小天心,神 门,倒捏脊,揉心俞,肝俞。
心经积热型内服法
• 1.赤小豆甜饮赤小豆加水煮烂后加适量冰糖, 代茶饮。
• 2.莲子饮莲子30克,煎水代茶饮。 • 3.冰糖百合粥百合30克,冰糖适量,共煮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