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1.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

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

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

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4). 有利 (5).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6). 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蚯蚓能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2)①C特别喜食A,也捕食B,说明C与B存在捕食关系,C又和B争夺A,故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

②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捕食的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根据“B把卵产入A体内”,可知A、B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又根据“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可知,B、C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C之间有捕食关系。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⑴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食物网中能量最少的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此生态系统中的草受到污染,那么有毒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内积累最多。

⑷此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而青蛙、蛇等则是___________。

⑸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⑹如果老鹰的数目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答案】 (1). 5 (2). 绿色植物→田鼠→老鹰 (3). 老鹰 (4). 第三、四、五营养级 (5). 老鹰 (6). 绿色植物 (7). 消费者 (8). 捕食和竞争 (9). 增多【解析】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据图分析,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田鼠→老鹰;绿色植物→田鼠→蛇→老鹰;绿色植物→鸟→蛇→老鹰;绿色植物→昆虫→鸟→蛇→老鹰;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老鹰。

【详解】(1)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田鼠→老鹰。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所以此食物网中能量最少的营养级的生物是老鹰,占有的营养级是第三、四、五营养级。

(3)有毒物质不能被分解,只能沿食物链逐级积累,所以若草受到污染,有毒物质老鹰体内积累最多。

(4)此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而青蛙、蛇等则是消费者。

(5)鸟捕食昆虫,同时又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6)如果老鹰的数目减少,蛇被捕食的压力减小,食物(田鼠)增多,所以短期内蛇的数量会增加。

【点睛】1.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草鼠蛇猫头鹰(1)组成:包括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2)食物链中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营养级和消费级并不一致。

(3)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动物的营养级有的可变,如狼吃兔时属于第三营养级,而吃狐时则可能是第四营养级或更高。

3.某实验室有两种酵母菌甲和乙,在条件相同、体积一定的培养液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増长都符合S型,各自所能达到的环境容纳量为13个单位和5.8个单位。

实验表明,将甲乙混合培养时每个甲所利用的资源相当于0.4个乙所利用的资源:而一个乙所利用的资源相当于3.15个甲所利用的资源。

请完成下列问题:(1)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

若单独培养母菌甲,甲种群数量为_______个单位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2)对上述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其实验操作是:①先将静止放置的培养酵母菌的试管______,再取出1mL母菌液,移入一只干净的试管;②从1mL酵母菌液中取出少许,滴在盖有盖玻片的_______上;③将上述装片放在视野________(填“较亮”“较暗”)的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若将甲乙混合培养,两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依据题中数据分析,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一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解者 (2). 6.5 (3). 轻轻振荡几次 (4). 血球(血细胞)计数板 (5). 较暗 (6). 竞争 (7). 乙【解析】根据题意,在相同环境中,酵母甲的环境容纳量更高;将甲乙混合培养时,一个甲所利用的资源相当于0.4个乙所利用的资源,而一个乙所利用的资源相当于3.15个甲所利用的资源,说明甲和乙共同培养时乙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据此分析。

【详解】(1)酵母菌属于真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能把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在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若单独培养母菌甲,甲种群数量为K/2时即6.5个单位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2)①先将静止放置的培养酵母菌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取出1mL母菌液,移入一只干净的试管;②从1mL酵母菌液中取出少许,滴在盖有盖玻片的血细胞计数板上;③将上述装片放在视野较暗的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若将甲乙混合培养,两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一方是乙。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分析种间关系,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能够识记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样品应混合均匀后取样、计数的方法等。

4.如图甲是某人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式图,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1)图甲所示食物网中______ (填“有”或“没有”)图乙中D所代表的生物。

食物网中相邻营养级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其主要作用是______;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______。

(2)如表表示能量流到鸭时的变化情况(能量单位:KJ•cm-2•a-1)请比较鸭摄入能量与其同化能量的大小关系并分析原因:______。

(3)捕食害虫和杂草的鸭,也是该生态系统的产品之一。

请分别从环境和能量角度分析,与一般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该人工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势有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 (1). 没有 (2). 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 双向的(4). 鸭同化的能量小于其摄入的能量,因为其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无法被鸭吸收而随粪便排出(5). 减少农药使用(6). 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解析】图乙:根据A与B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详解】(1)乙图中的D代表的是分解者,食物链或食物网是由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不包含分解者,食物网中相邻营养级属于不同种生物,是捕食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2)分析表格数据,鸭同化的能量=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能失的能量。

故鸭同化的能量小于其摄入的能量,因为其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无法被鸭吸收而随粪便排出。

(3)与一般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该人工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势有减少农药使用和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点睛】易错点:食物链或食物网是由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

5.下图是对非洲某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__和_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2)图中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3)假设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若要使鸟体重增加b,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m,那么m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曾发生火灾,之后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通过对该物种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没有发生进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量流动 (2). 物质循环 (3). 负反馈调节(4). 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一下营养级利用 (5). m=20ab+5b (6). 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解析】根据食物网示意图可知,存在的食物链有:草→虫→鸟,草→鸟,据此分析。

【详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因为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还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另外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