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知名专家讲课;
在此期间,内容上从简单到详细要求,又被简单化,甚至删除掉,规格 上由地调局规范到部行业规范,进行了十余次规范修编,难以敲定。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3. 2014年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2014年,计划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和《地质灾害防治 勘查规范》升级为国家标准,后起草的《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规范》很 快定稿,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 进行了多次修编,目前 尚未定稿。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上。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4. 缺乏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思路
(据fell等)
5. 缺乏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思路
我们面临的斜坡
有什么问题?
地质灾害
经常出现吗?
概率或可能
有什么后果?
危害
问题严重吗?
风险
可以接受吗?
风险尺度
该做些什么?
风险减缓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6.《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目前状态

概率分析


结果分析


因果状况特征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我国以往地质灾害评价带来的问题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例如,现状工程一般划定评估带宽度两边各500m,在评估带之内有 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则评价为危险性大,有地质灾害隐患的,预 测评估则评价为危险性大。假如一个现状工程距坡脚400m,而带内 滑坡的最大滑距为150m,崩塌最大崩落距离80m,那么,崩塌滑坡 对现状工程就没有影响,风险很低。
2.2005年-2013年不断推进与十余次修编
2005年,地调局代表团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滑坡风险管理》 国际会议,翻译了主要文章,并印发了内部读本《滑坡风险管理》;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列为一个课题专门研究; 2008年、2010年分别在西安举办了滑坡风险管理学习班,邀请多名国际
损性等; ➢ 5)调查和估计流动承灾体的时空概率,如人员呆在建筑物内的时间,交
通工具的流量等; ➢ 6)定性或定量进行风险性评估; ➢ 7)风险减缓措施建议等。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6.《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目前状态
3.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的内容
➢ 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与区划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 在开展1∶10 000调查的重点区段,宜进行地质灾害风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4. 个人主张: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和培训,积极推行地质灾害 风险管理
地质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在造山—夷平的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中,完全制止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重力侵蚀作用和自然物理现象的发生是不可能的,要想主动有效 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首先要对地质灾害的自然属性有比较全面和 深刻的认识。 地质灾害损失大小,还取决于承灾体,即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建筑、 工厂、基础设施、自然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它不是一个纯技术决策问题,而 是集技术决策、政府管理(政策)、社会参与、法律制定及成本核算、 效益分析等为一体的综合决策行为,是地质灾害管理的高级阶段。
1. 术语与定义
援用了风险管理的术语和概念 保

➢ 易发性 Susceptibilit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危险性 Hazard


➢ 危害性 Consequence


➢ 易损性 Vulnerability

➢ 风 险 Risk
的 概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6.《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目前状态
2.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张茂省
报告内容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方法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典型实例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万)起草和修编说起
1. 2004年起草
第一次没有涉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内容; 第二次完善时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内容,但认为尚不够成熟; 第三次请科学院系统起草,讨论时认为还不成熟又被删除了。
险评估与区划。
4. 地质灾害点评价的内容
➢ 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复活的可能性及其危险性评价 ➢ 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危险性(失稳概率)、风险评价
报告内容
➢一、为何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方法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典型实例
1.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政治目标 其他约束
条件 预算
例如:术语和定义部分,要不要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术语,危险性怎么 来定义;地质灾害调查要不要按照风险评估的的要求来调查,地质灾 害评价与区划包括风险区划吗,提交成果要不要风险评价结果等等。 目前,正处于“要”与“不要”的纠结之中。
纠结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国标,应按是从事该项工 作的技术人员基本都会使用的技术方法,能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另 一方面,作为国标,如果现在不写进去,会阻碍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 这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方法何时才能能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按照满足风险评估的需要,要求测量和记录以下内容:
➢ 1)在图上绘制地质灾害隐患的范围,判断其变形破坏方式和斜坡失稳 可能性;
➢ 2)实地判断致灾体可能的轨迹,并在图面上用箭头和虚线标明; ➢ 3)推测滑移速度、最大滑距和最可能滑距,实地勾绘可能威胁的范围和
对象; ➢ 4)调查和估计受威胁的人员数量,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经济价值及其易
2. 地震、极端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例如, 5.12 、4.14地震,2013年7月的延安、天水极端降水,在原 评估的低危险区或中危险区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原因是过去的评 价没有考虑不同诱发因素在不同强度下,危险性的概率。
3. 不同地区评价出的易发程度、危险程度差异大,不能进行对比 在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中危险区,甚至低易发 区、低危险区,在不严重的地区可能化为高。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
社会 需求 政策 风险 验收 标准
承灾体 易损性 时空概率
频率 分析
灾害隐患的特征 结构、位置、体积等
危险性分析
运移距离 和速度
风险估算
结果
风险评价
判断
风险减缓和控制
监视和检查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示意图 (据fell等)
1.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确定范围
危险性分析
地质灾害的表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