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磁转换知识点
一、磁体与磁场
1.磁体:带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
2.磁体的三个性质:
(1)吸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
(2)指向性:磁体两极静止时,一端指南(指南的为南极S),一端指北(指北的为北极N)。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例1、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能够指南北是因为()A.异种电荷相吸B.有吸引铁的性质
C.被地磁场磁化了D.受地磁场的作用
3.磁化与去磁:
(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化时异名吸引)只有铁质物质才能被磁化;
(2)去磁: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敲、火烧、摔等方式)。
例2、如图所示,ab,cd为铁棒,当电键S闭合后,ab,cd就被磁化,磁化的极性为()
A.端为N极,d端为N极B.a端为S极,d端为S极
C.b端为S极,d端为S极D.b端为N极,d端为N极
4. 铁皮能屏蔽磁场,纸片不能屏蔽磁场。
例3、如图甲表示一个放在磁场中的铁质球壳截面(截面
有一定厚度),外磁场的绝大部分将沿铁质球壳壁内“通过”,极少部分“进入”球内空间.这种现象可以称为“磁屏蔽”.试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于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空气与铁这两种物质,“导磁能力”强的是( ) (2)为使精密仪器不受外面磁场的影
响,可以将仪器放在铁球(外部/内部)
的空间中,从而达到磁屏蔽的目的.
(3)学完上述知识,用如图乙所示的
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对象有:铝
片、玻璃片、纸片、铁片.将这些研
究对象分别置于U形磁铁与回形针之间,插入后回形针会下落.
4.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北极所受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6.磁感线:磁体周围假想的带有箭头的曲线。
(1)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2)磁感线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一般采用虚线,因为磁感线在磁体周围实际是不存在的。
(磁场是实际是存在的)
例4关于磁感应线,正确的说法()
A用磁感应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
B磁感应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线
C磁铁外面的磁感应线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它的北极
D在磁场中,画出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叫做磁感应线
例5磁体周围磁感应线的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平面上B在磁体周围的空间
C磁感应线的分布都是均匀的D以上没有正确的
7.地磁场:
(1)磁体存在指向性的原因是: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2)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相反: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3)磁偏角(地磁两极连线与地理两极连线的夹角):是我国宋代的沈括首先发现的。
例6 下列关于地磁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B.观察发现地磁场的南北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重合
C.赤道上空的磁感线由北指南
D.地球南、北极的磁感线和海平面平行
二、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丹麦的物理学家)
(1)本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本实验通电导线必须南北放置:排除地磁场的干扰。
(3)本实验还可以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例7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
2.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
(1)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的影响因素:电流方向、
线圈的绕向。
(2)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同。
(3)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四指指向为线圈中电流环绕的方向,大拇指
指向为N 极。
如图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 缓慢向左移动时,则( )
A .悬挂磁铁的弹簧伸长
B .悬挂磁铁的弹簧缩短
C .悬挂磁铁的弹簧长度不变
D .悬挂磁铁的弹簧可能伸长,也可能缩短
3.电磁铁:带有铁芯的线圈。
(1)通电线圈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无铁芯、线圈中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
(2)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的优点:可控制有无磁性、可控制磁性强弱、可控制磁场的方向。
4.电磁继电器:分为低压控制电路与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
(1)工作原理:当控制电路通路时( )当控制电路不工作时( )
(2)作用:高压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控制更安全。
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转动。
(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但不能持续转动。
(在平衡位置时线圈受到平衡力作用)
3.电动机的原理: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
(2)平衡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3)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
(4)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少部分的内能。
(5)主要组成部件:蹄形磁体、线圈、换向器、电刷。
4.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改变:改变线圈中的受力方向。
(1)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2)改变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
5.电动机转动速度的改变:改变线圈在磁场中所受力的大小。
(1)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
(2)改变线圈周围磁场的强弱
(3)改变电动机中线圈的匝数(通常一个电动机的线圈匝数无法改变)
6.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使列车对轨道的压力减小)
四、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说明磁可以生电
(2)1931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必须是闭合回路
(2)回路中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
(1)磁场方向
(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
4.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及少部分的内能。
(3)手摇发电机产生的是交流电(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
(4)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即每秒50个周期变化。
(每个周期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5.高压输电的原因:
(1)目的:减小线路中电能的损失(产生热量Q=I2Rt)
(2)高压输电时线路中的输电功率不变,由P=UI可知电压升高时电流减小,热损失也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