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特许经营进展现状分析特许经营的历史回忆1.中国的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真正进入中国是1990年,其标志确实是上海华联超市的出现(当时叫自选商场)。
那时,整个中国对特许经营还不了解,但到目前为止,短短15年内,中国差不多全面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
2.世界范围内的特许经营世界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是从19世纪末的美国开始的,它最先在茶叶市场上开始出现。
当时美国的茶叶大部分从中国进口,因为鉴定茶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消费者买茶叶时有专门多顾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卖茶叶的特许经营体系。
市场营销的差不多理论1.产品(Product)目前,中国市场还处于产品导向的时代,大多数企业仍然注重产品,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
因此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产品依旧处于第一位的。
2.价格 ( Price)中国专门多行业在营销中最后的招数确实是打价格战,比如空调、彩电、食品等等,差不多上差不多上靠打价格战进行营销。
3.促销 (Promotion)中国促销的要紧形式是空中战,也确实是广告,在广告上投入的资金特不多。
但是现在差不多进入后广告时代,广告的作用差不多大打折扣了。
4.分销(Place)分销确实是通路的建设,这是近年来市场营销中逐渐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
Æ传统的通路模式由于中国幅员宽阔,因此传统的通路往往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典型的如农资公司,从全国代理商到省级代理商到市级代理商再到县级代理商,最后才到乡、镇、村各个零售商店,通过零售商店到达农民手中。
通过如此的层层加价,零售价格就会比原来高出专门多,如此的通路在今天是没有竞争力的。
【案例】我国的农资系统要进口一种农药,首先要从国外购买并运进来。
然后转给总代理-中国农资公司,然后是各省(区)的农资公司,各省(区)农资公司之下是各县、各乡、各村,最后才能到农民那儿。
农民买到的农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
因为层级专门多,而每一个层级都要赚钞票。
Æ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传统经销商的两个差不多角色确实是分和销,分是指把商品从大分到中,从中分到小;销是指销售,但实际上没有销,真正的销是由零售商店来完成的。
因此传统消费品的通路是由一个点到一条线,而且这条线特不长,甚至能够讲是世界上最长的通路。
Æ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及零售商的崛起随着高速公路的进展,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使得经销商的功能开始转变,传统经销商、批发商在营销通路上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结束,代之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零售商时代的来临,与之相应的是制造商地位的下降。
【案例】进入家乐福的代价前几年,关于制造商来讲,最大的喜讯确实是产品差不多进入某某超市,特不是家乐福如此的大型超市。
然而天下最倒霉的情况也是进入家乐福,因为代价太高,甚至可能赚不到钞票。
产品进入往常,就需要交条码费,一个条码费500元钞票,要有100种产品就要交5万元钞票。
一家店交5万元钞票,十家店确实是50万元,之后还有进店费、上架费、仓储费、治理费、促销费、广告费等等,这些都叫做渠道费用。
渠道费用越来越高,零售商越来越大,经销商就越来越小,制造商的操纵能力也越来越小。
启发:在那个供大于求的时代,消费者最重要。
因此关于厂商来讲,一方面通路的长度要越来越短,通路的宽度要越来越宽;另一方面,谁掌握了消费者谁就掌握了以后,而零售商正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一环。
从产业结构看通路建设1.农林与牧业关于这一产业来讲,随着顾客规模时代的来临,企业没有顾客规模就没有以后,而顾客正掌握在零售商那儿,因此零售商确实是通路的领导者。
2.汽车与建筑业关于汽车行业来讲,它的掌控权现在都在厂商那儿,因为汽车现在是由厂商定价的。
然而,五年以后,随着团购、网售等新型通路的进展,那个掌控权也许就不在厂商那儿了。
中国的建筑行业目前的通路也是掌握在厂商那儿,即建筑商和开发商那儿,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
3.服装业现在服装的价格差不多上由批发商定,批发商买进服装以后能够随意定价,因为那个通路掌握在他们手里。
4.家电业由于大型零售商对消费者的操纵逐渐加强,因此家电业的价格开始掌握在零售商手上,通路的领导权也掌握在零售商手中。
5.手机业手机业表面上是由厂商、批发商在定价,但实际上差不多快由消费者定价了。
而价格到了消费者来定的时候,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商品的寿命就更短了,商品的价格变化也就更快,这被称为通路成员力量的转变。
启发:通过对以上几个行业的分析,能够了解到通路成员力量的转换及其对市场的种种阻碍。
对企业来讲,应当首先了解那个行业的通路掌握者是谁。
在供大于求的时代,通路的领导权最终可能掌握在消费者手里,而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确实是零售商。
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通路建设关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图1-1 不同行业间通路成员的力量转变【图解】粗线框代表通路的领导者。
行业不同,通路的领导者也不同。
企业应该把握这种转换,因为通路的掌控权专门重要。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通路掌控者,而通路掌控者决定企业的以后。
因此关于企业来讲,应当将目光集中在通路的掌控者上。
【自检1-1】有一个台湾人到天津投资2亿元建一个饮料厂,生产在台湾专门畅销的番茄饮料。
他认为既然在台湾销路专门好,那么在大陆也一定专门畅销。
那个台湾商人的思路是有问题的,请问他的问题出在哪里?见参考答案1-1答案1-1返回他的问题在于他不了解市场最后的操纵权是在顾客手里,而不是在厂商那儿。
因此要先做市场,不是先做工厂。
没做过市场调研。
没有上市往常,免费请人家喝时,大伙儿都讲挺好,但并不代表上市后人们会同样喜爱;消费者假如不喜爱,你的产品就不可能畅销。
第二讲通路的治理(上)通路建设1.通路的选择现在正处于以通路建设为营销战略核心的重要时代,因此通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个地点所讲的通路的选择是指你要选择谁、选择哪个地点去建设你的通路。
Æ治理的差不多职责与通路的选择治理学的差不多职责包括目标、组织、领导、激励、操纵,因此通路选择好以后,要激励、要操纵,操纵好以后,通路还会有专门多冲突,因此需要修正。
通路的选择确实是目标的制定,是通路治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
图2-1 通路战略示意图Æ企业运作模式与通路的选择从商业行为上来看,传统企业与现代化企业的差不在于,传统企业是通过代理商、批发商来进行通路建设的,而现代化企业则直接通过连锁店的形式进行通路建设。
更重要的区不是职能上的区不、服务上的区不、治理上的区不,这才是关键所在。
现代化企业要保证正常运作,关键是要关注顾客规模(消费者)和通路的建设(通路),即让你的产品通过你的通路到达消费者那儿。
图2-2 营销通路的进展历程图2-3 通路的选择2.通路成员及其职责通路的成员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等,通路的各个成员担负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Æ制造商在传统的思维里,认为制造商是治理得最好的,因为它的商业行为囊括了制造、服务、销售、物流,整个过程差不多上专门严谨的。
然而治理再好,卖不出去也没有用。
因此制造商的职能开始转变。
Æ经销商在传统的思维里,认为经销商确实是简单的倒买倒卖,也可能是仅凭关系,不需要严谨的治理。
而现在的经销商往往属下还有专门多人,包括大量的促销人员和业务人员,这就给经销商提出了提高治理能力的要求,比如对财务、物流、仓储、市场的治理等等。
可见,经销商也不是往常的经销商了。
Æ零售商在传统的思维里,认为零售商专门小,只是路边的小摊贩,或者小便利店等等,而现在的零售商可能确实是晚上灯光最亮的那家,甚至治理最好的确实是零售商,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等。
能够讲,零售商的时代差不多来临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作为企业首先要把握好通路成员的角色及其转换,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地建设自己的通路。
表2-1 通路成员的职责【表析】从上表能够看出: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之间职责分明,整个通路才能有效率;此表格依照不同行业的情况也会有所变动。
①行业差异例如汽车行业,销售打算大部分是由厂商制定的,而服装行业的大部分打算差不多上由经销商制定的。
销售打算的制定权反映了关于市场的实际领导能力。
因此从销售打算到物流治理,再到库存、资金流、促销,一直到终端,都能够看出,谁掌握了通路谁就领导通路。
②时刻差异例如三年后,在汽车行业和服装行业中,假如操纵权发生了变化,职能也会随之转变,而且转变会特不快速,那时那个表格就要重填。
3.通路效率的评估Æ目标达成率通路成员的职能目标明确了,然而目标是否能够达成还不一定,这就需要对目标达成率进行评估,否则整个通路建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Æ业务员的治理阻碍目标达成率的要紧是业务员的业务行为效率,因为业务员是职能的最终实现者。
业务员治理的差不多原则确实是要么让他访问客户数量越多越好,要么让他在客户那儿待的时刻越长越好。
业务员治理的难度首先在于观念问题,因此改变观念是最重要的。
应当提高业务员对顾客及企业的忠诚度。
图2-4 业务人员销售效率分析雷达图【图解】图2-4描绘了业务人员销售效率的8个指标,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价。
任何一项指标越靠近同心圆的圆心表明效率越低。
通路冲突1.通路冲突的类型通路冲突是指经销商之间发生的利益竞争。
Æ水平冲突(类型间冲突)水平冲突是指两个企业通路中处于同一地位的成员之间进行的竞争,例如这一品牌制造商与另一品牌制造商,这一品牌经销商与另一品牌经销商,这一品牌零售商与另一品牌零售商之间的冲突。
Æ垂直冲突 (渠道系统内的冲突)垂直冲突是指同一通路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成员之间进行的竞争,例如制造商与经销商,经销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
图2-5 通路冲突的类型图2-6 渠道冲突缘故示意图第三讲通路的治理(下)窜货Æ窜货的危害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通路冲突确实是窜货,它的危害也最大,是通路冲突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窜货的危害一般有以下几点:①丢掉市场、损失利润;②成员丧失信心;③新产品推出困难;④腐蚀营销队伍;⑤损害市场形象;⑥竞争对手受益。
【案例】旭日升为何失败旭日升曾经是一个专门好的企业,从专门小做到专门大。
那个企业更了不起的是它阻碍了消费者的消费适应,它使得中国大陆的消费者开始适应喝冰茶。
然而旭日升在进展中忽略了两件情况:第一,确实是从小做到大的过程中,那个市场如何操纵。
比如讲有三个经销商,发货价差不多上100元,规定经销价差不多上103元,但实际上有一个经销商为了扩充市场,以102元销售商品,如此他的销量就大了,侵占了不人的市场。
这种恶意地把商品销到不人市场、侵占不人市场的行为,被称为窜货。
窜货如不加以操纵,最终的结果确实是价格窜底。
旭日升在1999年的时候,差不多上价格窜底,对企业造成了专门大的阻碍;第二,统一和康师傅这两个特不了解饮料业的强大对手的竞争,使得旭日升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