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考行测88分大神亲做心得——数学思想

国考行测88分大神亲做心得——数学思想

国考行测88分大神亲做心得——数学思想行测最关键的是什么?种种技巧都只为一个目的——速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得数学者得天下,失言语者失全局。

对于数学运算来说,要提速固然要掌握技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看到题目之后几秒内想到解题方法和技巧。

国考为什么要考数量关系?不是单纯考查计算能力(同样适合资料分析),而是分析问题本质,选取合适方法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流程一、模型选取:确定选取模型种类,主要是代数模型还是几何模型二、条件抽象:将文字叙述条件转化为所选模型中数学量三、分析模型:根据问题本身分析如何求解此模型,选取合适数学工具四、模型计算:选取模型对应数学工具解决五、模型检验:代入检验一.转化与化归思想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以上三种思想方法都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种变换法、分析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等都是转化的手段.所以说转化与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一个正方形中有一内切圆,另一正方形又内接于该圆,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

如何转化?——把握题目本质!(14国考-64)30个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表演节目,他们按顺序从1到3依次不重复地报数,数到3的人出来表演节目,并且表演过的人不再参加报数,那么在仅剩一个人没有表演过节目的时候,共报数多少人次?A.77B.57C.117D.87直接分析每次报数分别是多少会非常麻烦,此时我们要运用转化思想,我们要注意到“围坐在一起、按顺序从1到3依次不重复地报数,数到3的人出来表演节目”,那么也就是每3次报数产生1个表演人员,而表演人员是已知的,故29*3=87(14国考-67)一个立方体随意翻动,每次翻动朝上一面的颜色与翻动前都不同,那么这个立方体的颜色至少有几种?A.3B.4C.5D.6“任意翻动朝上一面的颜色与翻动前都不同”也就是相邻两个面的颜色不同,要总颜色“最少”,则相对的面的颜色相同,立方体6个面正好构成3组相对的面,所以答案为3种。

(11国考-68)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

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了多少次?A.2B.3C.4D.5泳池长30米,两人速度和为90米/分,则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和应为1×30,3×30,5×30,7×30……,而1分50秒两人游了90×11/6=165米,所以最多可以相遇3次,所以选择B选项。

将求相遇的次数转化为求两人共游的距离。

(11国考-80)一个班的学生排队,如果排成3人一排的队列,则比2人一排的队列少8排;如果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则比3人一排的队列少5排,这个班的学生如果按5人一排来排队的话,队列有多少排?A.9B.10C.11D.12这题的条件“如果排成3人一排的队列,则比2人一排的队列少8排;如果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则比3人一排的队列少5排”,其实3人一排就是个陷阱,是个干扰条件。

实质就是2人一排比4人一排多13排。

2人一排有最后一排排满和不排满两种情况。

先假设排满,那么2人一排比4人一排多13排,就是13*2人,4人一排比2人一排每排多2人,所以4人一排的排数应该是13*2/2=13排,总人数13*4=52.如果没排满,则是51,5人一排都是11排,问题不大(实际上51不满足题目条件,如果考虑3人一排的情况的话,但是这个不影响答题,完全可以不考虑)这题有个启示:就是题目中的条件不一定都有用,要善于转换。

(10国考-50)一公司销售部有4名区域销售经理,每人负责的区域数相同,每个区域都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而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

问这4名销售经理总共负责多少个区域的业务?A.12B.8C.6D.4每个区域都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而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

那么每名经理都管3个区域(与其他任意一名经理都有一个共同区域,而且没有他能单独管的)那么就是4*3/2=6(07国考-8)一名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他要么上午出去游玩,下午在旅馆休息;要么上午休息,下午出去游玩,而下雨天他只能一天都呆在屋里。

期间,不下雨的天数是12天,他上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8天,下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12天。

他在北京共呆了()。

A.16天 B.20天 C.22天 D.24天不下雨每天在旅馆待半天共12个半天下雨每天在旅馆待2个半天设不下雨天数为x则12+2x=8+12 x=4另:比大小法(13.413联考-17)一个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名字都是由2个或3个字组成的。

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之后,两组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为10.此时两组学生中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为()。

A.5B.8C.10D.12解析:两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其实就是两组名字字数为3的学生数量之差,而这个数字绝对值等于两组学生中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

(14山东-61)甲杯中有浓度为20%的盐水1000克,乙杯中有1000克水。

把甲杯中盐水的一半倒入乙杯中,混合后再把乙杯中盐水的一半倒入甲杯中,混合后又把甲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乙杯中,使得甲乙两杯中的盐水同样多。

问最后乙杯盐水的浓度为多少?A.6%B.7%C.8%D.9%先考虑溶液,最开始:甲1000,乙1000;第一次:甲500,乙1500;第二次:甲1250,乙750;最后:甲1000,乙1000.再考虑溶质,最开始:甲200,乙0;第一次,甲100,乙100;第二次,甲150,乙50;最后:甲120,乙80.剩下就很简单了。

C二.换元思想换元法又称变量替换法,即根据所要求解的式子的结构特征,巧妙地设置新的变量来替代原来表达式中的某些式子或变量,对新的变量求出结果后,返回去再求出原变量的结果.换元法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将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使超越式化为有理式、高次式化为低次式、隐性关系式化为显性关系式,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变未知为已知的目的.(08国考-47)已知,那么的值是:()A. B. C. D.1 (1)这个发现正面解决很麻烦,可以采用逆向法那么1+1/(3+1/x)=11/9….1/(3+1/x)=2/9…3+1/x=9/2…1/x=3/2….x=2/3(2)换元法可设3+1/x=a,则1/(1+1/a)=9/11 解得a=9/2 则x=2/3三.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形”往往可以解决用“数”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几种模型(一)线段图:1、通过线段长短表示数量大小2、线段表示事物间联系(逻辑题中亦可用此法分析)(07江苏A-15) A,B,C,D四支球队开展篮球比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1场,已知A队已比赛了3场,B队已比赛了2场,C队已比赛了1场,D队已比赛了几场?A.3B.2C.1D.0还有种方法判定,但能否适用取决于选项的设置——因每场比赛在各队比赛总数中计数2次,所以各队总比赛数必然为偶数,排除AC,因D 至少与A比过一场,排除D。

(二)文氏图(06国考B-43)某工作组有12名外国人,其中6人会说英语,5人会说法语,5人会说西班牙语;有3人既会说英语又会说法语,有2人既会说法语又会说西班牙语,有2人既会说西班牙语又会说英语;有1人这三种语言都会说。

则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比一种语言都不会说的人多()。

A.1人 B.2人 C.3人 D.5人6+5+5-3-2-2+1=12-X X=2(一种语言都不会说的)只会说一种的12-2-3-2-2+1=4 4-2=2所以选B?(10.412联考-10)甲乙两人相约见面,并约定第一人到达后,等15分钟不见第二人来就可以离去。

假如他们都在10至10点半的任意时间来到见面地点,则两人能见面的概率有多大?A.37.5%B.50%C.62.5% D.75%x、y分别代表甲乙到达时间四、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有两种:一是计算过程的逆向;二是思维方式的逆向(如将提问换个角度看待)。

(11浙江-5)甲、乙各有钱若干元,甲拿出1/3给乙后,乙再拿出总数的1/5给甲,这时他们各有160元。

问甲、乙原来各有多少钱?A.120元 200元B.150元 170元C.180元 140元D.210元 110元甲乙最后160 160乙给之前 160-40=120 160*5/4=200甲给之前 120*3/2=180 200-60=140(06国考-39)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

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

A.60种 B.65种 C.70种 D.75种即18+18+24=60。

这个只是用来说明原理,便于理解,其实没必要计算每条线路。

把4个人分为两类:甲和非甲,则1、每次传递到甲手上只可能由非甲传递 2,经过N次传递后的总可能数为(a-1)的N次方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甲为前面的非甲*1甲=6甲=213个非甲非甲为总数-甲非甲=9*3-6非甲=27*3-21即甲=3 =21 =60非甲=3*3-3=6。

第五次传递到甲手上是第四次的非甲可能数,即60.(09北京应届-17)六个盘子中各放有一块糖,每次从任选的两个盘子中各取一块放入另一个盘子中,这样至少要做多少次,才能把所有的糖都集中到一个盘子中?A.3 B.4 C.5 D.6开始时是1,1,1,1,1,1,第二次变为最后为6,0,0,0,0,0,倒数第二步为那么从0,0,3,1,1,1到4,0,1,0,0,1中间只需要2,0,2,0,1,1如果直接从头开始推导,会显得非常麻烦。

对提问的逆向思考。

四、割补法目的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常需用到辅助线。

下图大圆半径是8,求阴影部分面积(4个小圆除去重叠部分)五、分类讨论思想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我们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的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12.421联考-58)某停车场按以下办法收取停车费:每4小时收5元,不足4小时按5元收,每晚超过零时加收5元并且每天上午8点重新开始计时,某天下午15小时小王将车停入该停车场,取车时缴纳停车费65元,小王停车时间t的为:A. 32<t≤36小时B. 37<t≤41小时C. 41<t≤44小时D. 44<t≤48小时关键是一不能慌,二不能急,心平气静地耐心分段计算15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共24+8-15=17小时 5个计价周期且过12点5*5+5=30剩下35元正好是最多一天:(24/4)*5+5所以最多到第三天8时时间是37<t≤41(11.917联考-64)某市规定,出租车合乘部分的车费向每位乘客收取显示费用的60%,焦油附加费由合乘客人平摊.现有从同一地方出发的三位客人合乘,分别在D,E,F点下车,显示的费用分别为10 元、20 元、40元,那么在这样的合乘中.司机的营利比正常(三位客人是一起的,只是分别在上述三个地方下车)多:A.2 元B.10 元C.12 元D.15 元合乘其实就是前两段,显示10元时,收取3人共10×60%×3=18元;显示20元时,收取2人共(20-10) ×60%×2=12元;18+12-20=10(11.424联考-48)某公司要买100本便签纸和100支胶棒,附近有两家超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