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8一、第一轮复习(3-4周)8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8 (1)目的:过三关8(2)宗旨:知识系统化8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9(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9(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9(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9二、第二轮复习(3周)9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9 (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9(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10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0(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10(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10(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10三、第三轮复习(2-3周)10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10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10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1(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11(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11(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11第一章实数11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11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12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12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6分)13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3分)13考点六、实数的运算(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14 第二章代数式14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14考点二、多项式(11分)15考点三、因式分解(11分)16考点四、分式(8~10分)17考点五、二次根式(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18第三章方程(组)19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19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6分)19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0分)20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分)20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3分)21考点六、分式方程(8分)21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8~10分)21第四章不等式(组)22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3分)22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3~5分)22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6~8分)23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分)23第五章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23考点一、平均数(3分)23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4分)24考点三、众数、中位数(3~5分)25考点四、方差(3分)25考点五、频率分布(6分)26考点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3分)27考点七、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分)27考点八、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5~6分)27考点九、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3分)28 考点十、古典概型(3分)28考点十一、列表法求概率(10分)28考点十二、树状图法求概率(10分)29考点十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8分)29第六章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9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分)29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3分)30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3~8分)31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3~10分)32 考点五、反比例函数(3~10分)35第七章二次函数36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3~8分)36 考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0~16分)37考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10分)37考点四、二次函数的性质(6~14分)38补充:40第八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3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43考点二、角(3分)45考点三、相交线(3分)46考点四、平行线(3~8分)47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3~8分)48考点六、投影与视图(3分)49第九章三角形50考点一、三角形(3~8分)50考点二、全等三角形(3~8分)52考点三、等腰三角形(8~10分)53第十章四边形55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3分)55考点二、平行四边形(3~10分)56考点三、矩形(3~10分)57考点四、菱形(3~10分)57考点五、正方形(3~10分)58考点六、梯形(3~10分)59第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61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分)61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3~5分)62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8分)62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3~5)63第十二章圆64考点一、圆的相关概念(3分)64考点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3分)64考点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分)65考点四、圆的对称性(3分)65考点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3分)65 考点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3~8分)66考点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分)66考点八、过三点的圆(3分)66考点九、反证法(3分)67考点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分)67考点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3~8分)67考点十二、切线长定理(3分)68考点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3~8分)68考点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分)68考点十五、正多边形和圆(3分)69考点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3分)69 考点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3分)70考点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3~8分)70第十三章图形的变换71考点一、平移(3~5分)71考点二、轴对称(3~5分)72考点三、旋转(3~8分)72考点四、中心对称(3分)73第十四章图形的相似74考点一、比例线段(3分)74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5分)75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3~8分)75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乘法与因式分解错误!未定义书签。
2.幂的运算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二次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三角不等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一元二次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一次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8.反比例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9.二次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统计初步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频率与概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锐角三角形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正(余)弦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三角函数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8.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圆的有关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20.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面积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一、第一轮复习(3-4周)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3周)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
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
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
(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每个专题内的知识点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点同样会发生关联融合,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规律。
三、第三轮复习(2-3周)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
(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完成一道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知识点的应用角度出发。
针对不少典型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既节约了做题时间,还保证了结果正确。
第一章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