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为本的教研活动研究
新理念下的教研活动本着教师本位的思想,凸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环节的各种方式,关注教师的需要,确立研究问题,使教师“为自己进行教学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
教研活动教师需要教研问题教师本位
一、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
1.揭示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教研活动针对性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教研活动是针对教育教学本身的探索,从问题出发,到提出解决的方案,揭示出教育教学某个层面的原理和法则,从而使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并不断由此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教育与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
2.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研活动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得出结论、将结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发现问题需要教师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这是业务水平提高的前提,因为没有观察,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谈不上提高。
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是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综合运用,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
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策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理论的能力。
方案在实施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灵活处理和解决,这既积累了教师的工作经验,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
教研活动注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了目的性、指向性,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一名教育者,还应是一名教育研究者。
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教师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没有研究习惯和意识的教师,就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4.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是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学习的专业人士,要是教师不研究、不学习。
那么,这种“引导”和“帮助”就会变成一种说教和强制,其效果可想而知。
而一切教育行为皆以幼儿的发展和提高为目的。
教师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教研活动,是从实践性的任务出发,并由实践来检验的,其成果可以充分利用于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原到幼儿身上,幼儿是教研成果的最终受益者。
二、厘清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靠教研来解决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
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
”那么,教学活动有没有按照教育规律走、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这些就是教研涉及的领域。
因此,教研是由教学中产生的,教学研究的实施就是对教学的提升,就是为了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成功的教研是从教学需要中来,归纳、提炼,找到规律,然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过程。
教研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和带动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而孤立存在,更不能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2.教学的实施过程要依靠教研把握方向
教师的教学,必须严格把握方向,操作起来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培养幼儿的目的。
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都做出了详细的界定与说明,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业务功底、背景阅历等不同,使其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深浅不一,把握教育方向的能力有强有弱。
因此,就不难见到一些教师常常教学思路不清,致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岔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教研就像教学这艘船上的罗盘,能让船有效率的达到目的地。
三、了解新理念下的教研活动特点
1.研究问题的草根性
教研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有别于专业学者研究的问题,主要研究幼儿教师自身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的、真实的、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个人化意义的
问题。
这种问题可能对于专业学者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对于教师而言却具有指导实践和专业提升的意义。
2.研究目的的实践性
实践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思考,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和策略,研究的问题从幼儿教师的实践中来,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研究,最后又要回归到幼儿教育实践中去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研究主体的大众性
实施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广大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一线的保教人员和管理人员。
虽然,教研活动需要专家的参与,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但是更主要的是幼儿园内部的实践工作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幼儿园里的每一位保教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成为研究者。
4.研究方式的行动性
由于教研活动关注教师实践问题的解决,关注实践智慧的提高,因此教研活动的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遵从“实践——研究——实践——调整”循环上升研究过程,直至问题的真正解决或者实践行为的真正改善。
5.研究策略的合作性
教研活动的目的虽然是解决幼儿教师具有个人化意义的问题,但是却不能依靠幼儿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和孤军奋战。
因此,实施教研活动的首要策略就是要建立教研的团队,依靠团队成员的合作与支持,帮助教师个别化实践问题的解决。
四、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1.内力驱动,目标明确
幼儿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迷茫的学习”中被淹没、被“迷失自我”要引发自主研修的强烈欲望和行动。
在自主研修内驱力推动下,清晰研修目标,应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和水平考虑,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最能够实现的是什
么?
2.关注实践,为需所研
研究和学习从何处入手?是在盲目的追风中迷失自我,还是在切实的自我实践中找准自己的研究点?教师要有强烈的关注组自我
实践需要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能使自己看到学习发展中的问题,明确自己关键需要什么。
3.找准基点,切实而研
面对自我专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研究从何开始,又如何一步步深入?首先分析自我现状,了解自我需求,抓住问题本源,拟定研究步骤,分步实施研究,研究逐步深入。
4.带着思想,深度研究
幼儿教师不论实在个人研究或集体研究中,应该带着自己的思想、经验和理解。
不能不加选择、判断盲目地吸收,
(下转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