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与抽样调查第2课时
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问题:
抽样调查应注意什么?
解: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问题:
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2.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参考《北师版》
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何在呢?
布置
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下节课预习内容
教后感
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研兴教力求高效
教材第课(章)第节(单元)第课时,总课时年月日
课题
7.1.2普查与抽样调查(2)
教学模式
教学
目标(认知技能
情感)
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2.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
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生病次数
人数
1~2次
4
3~6次
5
7次以上
1
问题:
你同意他们三个人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教学
环节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教师施教提要
(启发、精讲、活动等)
再次
优化
随堂
练习
课堂
小结
达标
检测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所在地区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分析:(1)确定调查目的(2)分清总体、个体(3)抽取样本(4)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5)由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调查表(略)
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数据的收集2、如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合理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
教具
与课件
板
书
设
计
7.1.2普查与抽样调查(2)
一、如何整理收集数据
二、练习
教学
环节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教师施教提要
(启发、精讲、活动等)
再次
优化
导
入
合
作
探
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了解某些情况而采取的两种调查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并要求掌握总体、个体、样本这些基本概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使收集的数据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何使所收集到的数据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总体情况.
教学
环节
表(一)
生病次数
人数
1~2次Biblioteka 8313~6次146
7次以上
23
比较一下上述两种表示各自的优越性.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投影片2)
(表一)
生病次数
人数
1~2次
56
3~6次
233
7次以上
711
问题:
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投影片3)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教师施教提要
(启发、精讲、活动等)
再次
优化
合
作
探
究
1.例题讲解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华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