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4
4
罐头
5.2
3.5
机械
2.7
15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
纸
2.2
1.5
烟卷
1.7
0.5
油毡
1.9
0.33
针织品
1.8
0.33
皮鞋
1.4
0.33
可乐
1.9
0.2
化纤
1.5
0.2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
棉制品
中国B
小麦X的劳动投入量
3
布Y的劳动投入量
6
12 8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
小麦X的劳动生产率 布Y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A
1∕ 3 1∕ 6
中国B
1∕ 12 1∕ 8
A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条件为:ax∕aY﹥bx∕bY
结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两优择重,两劣择轻” 进行分工生产。美国专门从事小麦生产并出口部分 小麦换取中国的布,中国则专门从事布生产,并出 口部分布换取美国的小麦,双方在贸易中均可获利。
1.5
人造丝
1.4
啤酒
2.0
水泥
1.1
男式毛制品
1.3
人造奶油
1.2
毛衣
1.4
0.11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实证检验
比较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 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 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一、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兴盛时期:15世纪~18世纪中叶
n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财富观:货币就是财富(当时货币是贵金属) 2.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 外贸易或者掠夺 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 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
重商主义思想在 21世纪仍然活跃
由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这些缺陷,哈伯勒于 1936年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也被称 作比较成本原理。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原理
-----------------------------------------基本内容:各国应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 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 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这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可以反映出用于该产品生产 的所有投入情况,而不仅是劳动。使比较优势概念具有
现实性和一般性。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6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分工前后利益分析
表1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量
产品
美国
中国
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3
12
布的劳动投入量
6
8
若放弃1个单位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的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后 的净效果为:
表2 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
美国
中国
世界生产净变化
小麦
+2
-1
布
-1
+1.5
+1 +0.5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
根据第(7)项条件,假设 ,即A国在X的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A国的相对价格为
=aY/aX,
B国的相对价格为
=bY/bX 。
由于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
PA<PB
3、国际均衡价格
A国的X商品过剩供给曲线
B国的X商品过剩需求曲线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一 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 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 产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 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① 什么叫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更有效率(即 生产率高),我们称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 国而言,这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1、模型基本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 (3)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4)规模收益不变(劳动生产率不变)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没有运输成本、没有技术革新 (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同 产生了贸易基础(第一章) (8)两个国家、两种商品(2×2模型)
--1900年12月27日中国《新闻报》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1.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 (1)关于财富的定义和社会分工 (2)国际贸易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的重要途径 (3)关于国家干预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运用
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1)、(2)两条假设意味着生产成本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
根据(1)、(4)假设,A国和B国的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 如下:
X=axLAx
X=bxLBx
Y=ayLAy
Y=byLBy
其中:ax、bx为正数,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ay、by为正数,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Y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国富论》的主要观点
n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生产和消 费,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
n 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后人对《国富论》的评价
在促成我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许多因素之中,《国富论》 这本书所发生的影响,可媲美任何一本现代的典籍。
--著名批评家 雷纳 西洋公学译书院新译亚当·斯密《国富论》。欧洲200 年前理财政策多与中国相似,自此书出,英国首先采用,遂 立今日富强之基。今日中国患贫久矣,和议既立,必以整理 财政为先,译成是书以备参考。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n 假设过于苛刻,不能满足现实条件。机会成本不变的 假设与现实不符
n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有出入 n 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国际贸易,但没解释造
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他坚持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并且在一国之内,所有劳动力都是同质的,即所有的劳 动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而事实上,劳动既不是唯 一的生产要素,也不是以固定比率投入所有商品的生产 过程。劳动也不是同质的.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 论
2020/12/6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三、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理论 四、对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
重点:绝对利益理论和相对利益理论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亚当·斯密及其绝对利益理论
n (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n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n 代表作: n 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n 成名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
布
-1
+3
+
如果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是不是都要靠 进口,自己不生产了?(如下表2)
表1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量
产品
美国
中国
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3
布的劳动投入量
6
12 4
表2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量
产品
美国
中国
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3
布的劳动投入量
6
12 8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迈克道格尔(MacDugall)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以1937年 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行业或产品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美国劳动生产率/英国劳动生产率
美国出口/英国出口
大于2
收音机
3.5
8
生铁
3.6
5
容器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什么叫比较优势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量
产品 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布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3 6
中国 12
8
n 中国: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n 美国:则均具有绝对优势。 n 比较优势 美国:小麦 中国:布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量
产品
美国A
LX、Ly为正数,分别表示X、Y部门的劳动投入量
LA表示A国的劳动总供应量。 LA= LAX+ LAy
LB表示B国的劳动总供应量。 LB= LBX+ LBy
1、生产可能性曲线 X/ax + Y/ay =LA X/bx + Y/by =LB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AA’) --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BB’)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