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个别化活动方案——在秋天里

中班个别化活动方案——在秋天里

好吃的食物、在秋天里个别化方案中班组主题名称:在秋天里认知与能力:1、感知特征(树叶、秋虫、螃蟹,以及农作物,如稻穗、麦穗、蔬菜、水果等)2、观察变化(秋天树叶的变化、服装的变化、秋天月亮圆缺的变化)3、喜欢参加各种制作活动,通过观察、品尝,分辨食品的色香味,知道食物都有营养。

4、观察人们购买、烹饪食品的过程,体验其乐趣,并学习有礼貌的交往。

情感与态度:1、体验丰收和团圆的喜悦之情。

2、能对各种食物感兴趣,乐于模仿成人制作各种食物的过程,能够萌发愿意为别人制作食物的情感,喜欢各种美食。

内容列举:1、名称:小瓢虫(艺术)材料:提供手工纸、剪刀、记号笔若干玩法:制作瓢虫1、幼儿根据步骤图尝试制作小瓢虫,并能用剪刀将瓢虫尾部剪成半圆形,最后为小瓢虫添上眼睛、以及背上的点数。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按照步骤图正确地顺序进行制作。

2、观察幼儿是否能用剪刀剪半圆。

3、鼓励幼儿独立尝试。

2、名称:昆虫聚会(科学、艺术)材料:饲养一些秋天常见的昆虫、各种昆虫的图片等、自制丛林背景图、自制的蜘蛛编织材料。

玩法:玩法一:饲养昆虫1、幼儿自主观察饲养区中的昆虫,简单记录昆虫的主要习性。

玩法二:蜘蛛的家1、根据蜘蛛的生活习性为蜘蛛编织蜘蛛网。

玩法三:找昆虫1、在草丛中找出躲藏着的各种昆虫,说一说昆虫的名称、数一数昆虫的数量。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可以持续的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并有主动发问的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可以利用提供的材料为蜘蛛编织它的家,引导幼儿有规律的编织。

3、观察幼儿在背景图中是否观察细致有辨别的能力。

4、引导幼儿了解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生活习性。

3、名称:果子熟了(科学)材料:竹篮图片若干、任务图卡若干、不同种类的水果图片若干、各类水果若干、篮子。

玩法:玩法一:大果篮1、将幼儿带来的水果装在篮中、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再数一数每种水果有几个,尝试比较多少。

玩法二:分一分水果1、按照图示任务卡的要求将水果的品种和数量,将对应种类及数量的水果装入水果篮中。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在数不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判断物体数量多少时的已有经验和主要采用的方法。

2、观察幼儿对任务卡的关注程度,能否按要求完成任务。

3、引导幼儿了解各类不同水果的不同味道。

4、名称:秋天的故事(语言)材料:秋天背景图、秋天的植物、昆虫图片若干、自制的故事图书或图片玩法:玩法一:欣赏故事1、欣赏教师自制的图文故事书、供幼儿欣赏。

玩法二:表演故事1、复述故事、创编故事、幼儿用指偶、小道具进行故事、散文等表演,模仿角色间的对话。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在对本区域的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情况,是否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图书。

2、观察幼儿在翻越图书时的专注程度,在故事表演环节的自我装扮及与同伴共同表演的能力。

5、名称:摘苹果(艺术)材料:1、提供歌曲《摘苹果》录音,自制的歌曲节奏谱。

玩法:玩法一:演出歌曲1、让幼儿看着图谱可以自行的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奏。

玩法二:表演歌曲1、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尝试自己拍手打节奏。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可以咬字清楚的唱出歌词并且唱准歌曲的节奏。

2、指导幼儿看歌曲的图谱,唱准歌曲的节奏。

3、观察幼儿是否可以拍手打出歌曲的节奏,指导幼儿正确的打节奏方法。

6、名称:有营养的蔬菜(艺术)材料:各类蔬菜图片、记号笔、铅画纸玩法:玩法一:了解蔬菜1、观察图片、认识蔬菜。

玩法二:画一画蔬菜1、根据提供的材料画蔬菜。

玩法三:分一分蔬菜1、按照蔬菜的(有叶、无叶)进行分类。

玩法四:捏一捏蔬菜1、观察彩泥制作的蔬菜,尝试自己制作。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认识各种蔬菜,并能说出它的名称。

2、观察幼儿是否能通过观察,了解蔬菜的特征,尝试画画。

3、观察幼儿是否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彩泥蔬菜,尝试自己动手制作。

7、小月亮(艺术)材料:《小月亮》歌曲图谱、音乐、打击乐器和舞蹈视频、自制跳舞毯。

玩法:玩法一:演出歌曲让幼儿看着图谱可以自行的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奏。

玩法二:舞蹈表演自制跳舞毯,在毯子的各个方向贴上歌曲《小月亮》的歌词,幼儿跟随歌词跳到相应的图片上。

玩法三:演奏歌曲幼儿自由结伴,采用独奏或轮流的方式尝试打击乐器伴奏和演唱。

观察重点:1、幼儿是否能看着图谱有兴趣地练习节奏,其节奏感如何。

2、幼儿是否能正确摆放歌曲图谱并乐意演奏。

3、幼儿是否能与同伴合作,并能选择不同的乐器共同练习节奏。

8、秋天来了(艺术)材料:(1)活动室一角布置一棵秋天的大树,树下有池塘、花园等。

(2)制作菊花和螃蟹需要的材料。

玩法:玩法一:树叶宝宝排排队幼儿自主寻找、发现秋天的变化,将不同时期收集到的树叶进行整理,按照树叶颜色的变化进行排序,感受树叶从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玩法二:超级变变变幼儿运用手工纸、橘皮、蟹壳等材料制作秋天的菊花和螃蟹,并将作品布置成花园和蟹塘。

玩法三:树叶拼贴画幼儿将各种不同颜色和造型的树叶修剪、拼贴成各种形态的树叶拼贴画。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在寻找秋天、发现事物变化的过程中的敏感度和持久度。

2、幼儿收集树叶后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序列变化以及组合拼贴、想象表达等能力。

3、观察在装饰、制作过程中,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关注和表现。

9、秋天的歌谣(艺术)材料:1、《秋天》《小松鼠找松果》《小蝈蝈》《鼓上的小米粒》《摘苹果》《小月亮》等歌曲音乐。

2、各首歌曲的节奏谱,以及串铃、沙球等打击乐小乐器若干。

3、资质跳舞毯,在毯子的各个方向贴上歌曲《小月亮》的歌词,幼儿跟随歌词跳到相应的图片上。

4、小音箱、简单的装扮物和道具,还有一些能表现秋天的道具,如树叶等。

玩法:1、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歌曲内容,跟着伴奏录音演唱歌曲。

2、幼儿将歌曲的节奏图谱排列并贴在相对应的底板上,幼儿自由结伴,采用独奏或轮流的方式尝试打击乐器伴奏与演唱,依据歌曲不同的风格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

3、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道具和装扮物,尝试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等以及舞蹈《采果子舞》等,体验丰收的喜悦。

观察重点:1、幼儿是否能看着图谱有兴趣地练习节奏,其节奏感如何。

2、幼儿是否能正确摆放歌曲图谱并乐意演奏。

3、幼儿是否能与同伴一起合作,并能选择不同的乐器共同练习节奏。

4、在演唱和伴奏相互轮换的环节,幼儿之间的协商、提醒、轮流的意识和经验。

5、幼儿是否有大胆创意和自信表演的倾向和能力。

10、开心秋游棋材料:1、两种颜色的小型塑料泡沫板若干,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

2、秋天的标志物卡片、问题卡等。

3、代表走棋双方的长毛绒玩具两个,骰子一个。

玩法:1、用塑料泡沫板自主拼搭棋盘(棋盘上的道路、走几步均由幼儿决定),将秋天的标志物卡片放入棋盘中,并和好朋友一起商量,确定走棋的起点和终点。

2、掷骰子后,幼儿依据点数双脚向前跳,跳到相应的塑料泡沫板上后翻转卡片回答卡片上的问题。

回答正确者可获得卡片,回答错误者则要将卡片放回棋盘内。

游戏结束后数数获得了几张卡片。

观察重点:1、幼儿与同伴一起依据活动的空间位置铺设棋盘,设定进度和走棋的方法。

2、翻看图片时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3、幼儿对下棋规则的约定和遵守的情况。

11、有营养的蔬菜(艺术)材料:各类蔬菜图片、记号笔、铅画纸玩法:玩法一:了解蔬菜2、观察图片、认识蔬菜。

玩法二:画一画蔬菜2、根据提供的材料画蔬菜。

玩法三:分一分蔬菜2、按照蔬菜的(有叶、无叶)进行分类。

玩法四:捏一捏蔬菜1、观察彩泥制作的蔬菜,尝试自己制作。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认识各种蔬菜,并能说出它的名称。

2、观察幼儿是否能通过观察,了解蔬菜的特征,尝试画画。

3、观察幼儿是否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彩泥蔬菜,尝试自己动手制作。

12、摘苹果(艺术)材料:1、提供歌曲《摘苹果》录音,自制的歌曲节奏谱。

玩法:玩法一:演出歌曲1、让幼儿看着图谱可以自行的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奏。

玩法二:表演歌曲1、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尝试自己拍手打节奏。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可以咬字清楚的唱出歌词并且唱准歌曲的节奏。

2、指导幼儿看歌曲的图谱,唱准歌曲的节奏。

3、观察幼儿是否可以拍手打出歌曲的节奏,指导幼儿正确的打节奏方法。

13、买菜(艺术)材料:1、已授歌曲《买菜》曲谱。

2、一些常见的乐器等。

玩法:玩法一: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角色和卖菜的品种,改编歌词。

玩法二:听音乐边敲打乐器边念歌词,学习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角色和卖菜的品种,改编歌词。

2、指导幼儿先想好要变换的角色和买菜的品种,再念歌词。

14、胡萝卜变戏法(艺术)材料:胡萝卜切成圆片或各种形状、糖、桌子、盘子、一次性手套等。

玩法:玩法一:用各种形状的胡萝卜,拼出各种图案。

玩法二:尝试两两合作完成萝卜拼盘。

观察重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戴着一次性手套把萝卜拼成一些图案。

2、指导幼儿在拼的时候,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我拼的是什么?15、名称:豆豆的一家(语言)材料:1、桌子、各种豆制品的图片以及其它食物的图片、俩套篮子(篮子上有不同的标记)等玩法:玩法一:按照篮子上的标记选择相应的食物放进去。

玩法二:以竞赛的方式找找豆豆宝宝,并送回家,要求又快又正确。

观察重点:1、幼儿是否愿意边操作边讲故事。

2、幼儿的表达完整性和互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