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原因探讨
一.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几种理论
“多元一体”说 “凝聚力”说 “整体性”说
多元一体说 1
费孝通教授1988年8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作Tanneryan 演讲时正式提出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在国 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是当今关于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主流理 论。 “多元一体”论的主要观点是:
凝聚力说 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民族史学界开展中国民族 关系主流的讨论,提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理论。 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 先后出版了三四本中华民族凝聚力讨论文集 凝聚力说的主要学者和代表作有: 陈育宁,其代表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马戎 周星《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 学出版社 1999年) 卢勋 杨保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民族出版社 2000年)
凝聚力说 2
中华民族凝聚力理论要点:
陈育宁:多源多流、源流交错(前提);共同开发、共同创 造(基础);迁徙流动、汇聚交融(途经);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根源)。 马戎 周星:族际通婚;族际文化共享;族际交往中的语言文 字;互惠互补的族际经济联系;个体族际交往。 卢勋 杨保隆:地理因素与多源多流;各民族经济交流,相互 促进,彼此依存;文化上的相互交融;迁徙杂居,相互融合; 历代民族政策日臻完善;主体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 大一统思想和中华整体观念的形成;各族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形 成血肉相连的关系。
二、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性
中国的概念 中国历史与王朝历史的联系与差别 中国历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中国历史的整体性是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相互依 存、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构成的。 整体性与统一的关系; 整体性与正统论的关系; 整体性与不平衡性的关系。
思考题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理论有的整体性的理论要点。 简述文化在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与本土论 新石器文化多元交融和汇集 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 地区性的多元统一 中原地区民族大混杂、大融合 北方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的血液 汉族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 汉族的南向扩展
多元一体说 2
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一个凝聚的核心。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主要是高原、山地和 草场,所以少数民族中大部分从事有牧业。 少数民族只有个别用汉语,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汉族的农业经济是民族融合的主要原因。 中华民族的成员之间人口数量上存在极大的大小悬殊。 中华民族成为一体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