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11-11-11T09:38:43.5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成国芳
[导读]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和生活中充分挖掘实验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和生活中充分挖掘实验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物理;实验;资源;多媒体
作者简介:成国芳,任教于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长期以来,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一直强调物理以实验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农村初中尤为突出),没有真正发挥实验应有的素质教育功能。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 要适应新形势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物理实验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改变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呢?首先观念要改变,其次教学要改革。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对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或分组实验
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演示实验,有些农村教师不自觉的用讲解和简单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甚至干脆以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这导致学生在动手方面明显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都可以改为分组实验形式。

比如,探究磁铁磁场方向、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连接电路等实验采用演示实验也能说明问题,但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牢固。

如果采用分组实验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呢?这是新课改对实验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

比如: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悬浮、下沉。

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使学生看的更清楚。

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发更多的实验,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开放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场所。

实施的办法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让学生课后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启发鼓励,归纳总结,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创新思维,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开放实验室,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挖掘生活资源,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一端削尖的铅笔的两端,体验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的变化。

实验简单,又能加深印象,一举两得。

2.用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A.用鸡蛋来说明惯性、摩擦阻力现象: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因为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

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B.比如在演示静电现象时,我们可以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和头发摩擦吸引碎纸屑,也可以让学生用包装、用塑料纸或者气球和墙壁摩擦使其吸在墙上。

C.比如在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水盆和一面镜子来完成;用茶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白炽灯、拳头、头、研究日食、月食形成原因;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或用纸张和文具盒做惯性实验:如把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然后猛地将纸抽出,文具盒由于惯性还留在原地;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或用圆规和橡皮泥做压强实验:如用圆规的尖端放在橡皮泥上和平放在橡皮泥上,明显得到的印记深度不一样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平放时再用手用力按压一下印记会加深,又说明压强还和压力大小有关。

用尺做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或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小孔成像让学生在纸上戳个洞,然后在课桌上观察日光灯成的像等等,这样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3.注意实验在生活中的扩展和延伸
物理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

物理知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

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实验室外做实验,生活中学物理”,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物理实验,家庭小制作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张显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

如:①组织物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指导动手搞小制作。

如:制作橡皮测力计、潜望镜、土电话等;②组织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在学了串并联电路之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安装楼梯电灯的控制电
路)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开展科技活动,如:举办物理晚会、撰写物理论文等。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悉心辅导,帮助克服困难,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互帮互学,逐步培养有趣的爱好和创造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从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发展创造力。

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强调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等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知识形象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究、发现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讲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农村学校教学一般是用教学挂图,或者结合模型讲解,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法看到汽油机的动态工作过程。

而用多媒体教学,却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用一个Flash动画,形象地把汽油机整个工作过程显示出来,在每一个冲程中,飞轮如何运动、活塞的运动方向、进气阀、排气筏的关闭等全部清楚的显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而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在课程改革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地应用(农村学校近几年配备很少量多媒体),但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抛弃教学主体,运用多媒体变相“满堂灌”,过度追求多媒体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只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这一高科技手段,发挥其优势,借助传统教学的长处,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实施 “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考试的改革为我们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开创了路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丛国旭.创新物理实验的方法[J].黑河教育,2006(5).
[2]李蓉.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Z6).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邮政编码:2240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