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年终考评工作总结

2018年年终考评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2018年年终考评工作总结2018年地方志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十七大和全国、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省、市地方志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国第二轮志书编修目标,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年鉴编纂、续修区志工作为重点,知难而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地方志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2018年重点工作目标承诺制工作完成情况1、完成《临翔区志》初稿总纂工作。

2、收集资料,整理、编辑出版《临翔区年鉴》(2018年版)。

3、完成《**市志》临翔区篇的入志资料。

4、完成上报省、市年鉴临翔区入鉴资料。

5、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少于10万元。

此项承诺难度大未完成。

6、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7、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抓好职工教育管理,杜绝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8、完成区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根据临翔区2018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承诺事项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自评85分。

二、党建工作1 / 16临翔区地方志办公室党支部2018年,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围绕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部门各项工作。

支部按年初的计划,狠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员的作风建设,加强了对其他组织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使地方志工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2018年党建检查量化考核表的各项考核,党支部进行逐项自评,得分86分三、党风廉政建设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地方志办公室结合实际,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行政业务工作同时抓,自觉把党风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党员廉政教育学习教育活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本系统内得到落实。

通过对一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自检自查,地方志办公室的自评得分86分。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测评满意得票率96%。

四、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临翔区地方志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全区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献资料,续修临翔区志;逐年编辑出版发行临翔区年鉴,提供省市年鉴入鉴资料;指导和审定区---------------------------------------------------------------范文最新推荐------------------------------------------------------ 直各部门编修部门专业志等。

针对以上单位工作性质,认真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

根据临翔区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量化考核评分标准,本单位自评分为85分。

民主测评单位职工对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知晓率100%;服务对象满意度96%以上。

五、党报党刊征订工作我办根据临翔区2018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分配任务,又出纳于11月13日,按分配任务(人民日报1份、云南日报1份、**日报4份、求是1份)征订完成,自评满分。

六、三项制度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动员。

根据《**市临翔区人民政府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8〕54号)、《**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行政机关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8〕55号)文件精神,对贯彻执行“三项制度”工作进行了学习安排部署。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及细则。

成立了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由2名兼职人员负责抓好全办“三项制度”日常工作的领导小组。

三是修改完善制度。

对相关工作制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对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各项政策规定、制度进行了清理。

四是培训考试。

全体职工按要求参加了区人事局组织的全区行政机关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等三项制度培训考试。

五是制作机构示意图、制定服务指南、3 / 16公开工作人员身份。

把全办职工的身份、职务、统一制作成工作上岗证及人员身份公示栏展板,同时印制7本综合服务指南和60份单项服务指南。

方便服务对象了解办事人员身份,接受监督。

根据临翔区行政机关实施四项制度考评表,自评得分94分。

和谐型民营企业申报材料 市康源特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福利企业,主要生产模具钢,员工86人,除聘请有几位冶钢退休的技术骨干外,其他人员全部是城市下岗职工和残疾人。

2004年创产值1500万元,上交税收47余万元, 人均产值10万元。

产品远销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广东、福建等省市,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一、艰辛的创业之路,铸就今日的辉煌。

 公司是由下岗残疾人祝焱军创办的,祝焱军原是黄石矿务局的一名正式职工,1994年在所在单位资源频临枯竭的情况下,主动提出下岗,带领几位残疾人,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在市残联的帮助下,租赁一间20㎡的民房,借他人5000元,从事废旧物资回收。

凭借执着诚信的创业精神,与人友好合作的经营理念,公司经营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资本积累也不断增加。

为了残疾人和下岗职工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把企业办大办好,于1996年初在冶钢一门用9万元购买了一套101.5㎡的办公写字楼,用6万元购买了一个80㎡的废弃防空洞作为经营场所,当年创收100万元左右,上交利税8万元左右。

为安---------------------------------------------------------------范文最新推荐------------------------------------------------------ 置更多的下岗人员就业,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于1996年上半年,又筹备资金30万元,租赁市鑫龙公司闲置厂房,办起了特殊钢冶炼厂,利用回收的废钢进行感应炉冶炼加工。

当年就安置下岗职工25人,其中残疾人12名,创年产值670万元,上交利税30余万元,人均年工资1万元左右。

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广大员工对此十分满意,工作积极性也格外高涨。

 创业伊始,为了节约开支,勤俭办厂,祝焱军同志身兼数职,自己既是老板,又是推销员,拄着双拐,顶着寒风与酷暑,走广东,下福建,拉客户,搞推销,当货郎,跑遍了大江南北。

作为一个残疾人,其中的酸甜苦辣该有多深!但他很少向外人道。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企业信誉,终于迎来了市场的青睐,订单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企业年产量也以8.5%的比例递增。

 二、科学管理,争当黄石民营钢铁企业的排头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钢铁行业风雨飘摇,全国行业景象一片萧条,下岗失业人员遍地都是。

如何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冲击,公司一班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胡德春同志在原来任副市长、市残联主席时提出的“依法维权、社会助残、产业自主、机制创新、政府支持”的五句话精神,围绕福利企业的工作特点,于2004年,与当时的花湖农场协商租赁锁前村4亩荒山,投资100多万元开办了一个锻造车间,使企业真正以生产流程上步入5 / 16衔接和合理化,同时安置当地劳国10多人。

随后双在此基础上开垦荒山6.66亩,并购买了50年土地使用权,将原在公园路10号的炼钢车间及公司总部一并迁入,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聘请了冶钢退休的国家级专家指导生产。

 经过近十年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公司现有生产厂房三栋,共计3000㎡,办公楼及职工食堂、宿舍计1500㎡,大小汽车4辆,炼钢炉两套,空气锻压锤两台,退火炉、煤气发生炉各一套,锯床、车床、刨床等设备都已配备,资产已达1000万元左右,年产量超过5000吨。

如今,公司实现了炼钢、锻造、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

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坚持科学的生产方式,采用严格的管理办法,生产出来的工模具等优质钢,经黄石市场信息技术监督局多次抽样检查,无一例不合格品。

在市场规范不一,各种钢铁产品鱼目混杂的情况下,黄石同行业,很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用降低标准的办法,做水货,而我们公司宁可少赚利润也要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使每个产品符合国标,为国家及黄石的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科学合理的用工原则,为特困及其它弱式群体分忧解难。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大部分是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的用工事实,采取科学的用人原则和用工制度,即正常人和残疾人同工同酬,福利待遇同等享受,特殊岗位上用正常人帮助残疾人,体壮人带领体弱人,每个员工做到人---------------------------------------------------------------范文最新推荐------------------------------------------------------ 尽其才,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司根据由特困群体组成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实际的福利待遇规定。

比如,公司开办初期,经济困难,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未按时缴纳,为了不影响员工的个人利益,使大家老有所养,公司在1998年借款一次性补交了应交的全部养老金,之后按时缴纳;工人的工资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1997年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2004年达到人均收入1.89万元,最高月工资可达2800—3000元,最低也有400多元,职工医药费报销等,也参照国家有关政策,制订了具体的报销细则。

 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职工生病或受伤,都来要上门看望;凡是职工红、白喜事,都要道贺或安慰,每年公司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有几十件。

礼轻义重,得到广大员工的好评,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下岗职工柯和平1997年来我公司工作,在公司领导家访时发现,他餐桌上一盘咸菜吃两餐,原来他家上有七、八十岁的父母,下有两个孩子在读书,爱人又没有工作,生活十分困难。

公司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决定尽力帮助他,把他爱人安排进厂工作。

他爱人进厂后,工作很努力,兢兢业业,跟男同志一样吃苦耐劳,每月工资可逾千元,夫妻二人的收入有2000多元,这样,既解决了家庭的经济困难,又可以安安心心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