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保健游

森林保健游

森林保健游现代医学和生态科学的研究表明,适量的户外生态旅游,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森林中沐浴,不仅冬暖夏凉,少尘少菌,空气清新,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染和发生,森林浴也是一种理想的旅游活动。

森林里景色优美,树木参天,落叶遍地,行走于柔土小径其间,辅之以潺潺流水,啾啾虫鸣,充满着诗情画意,仿佛有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

一、森林自然景色森林集山水地貌、树木、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于一体,以其浩大繁茂、郁郁苍翠、幽深神秘为特色,构成了大自然多彩的画面。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5个气候带,孕育了山岳森林型、海滨森林型、沙漠森林型、冰川森林型、溶洞森林型、火山迹地森林型、森林湖泊型、森林草原型、热带雨林型等景象万千、风格各异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建立各种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提供了优越条件。

走进森林,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树木分泌的芳香使人心情舒畅,回味无穷。

森林有树之苍劲、水之隽秀、花之馨香,令茫茫林海,生机勃勃。

苍松翠柏,枝叶扶疏,粗大的树干直冲云霄,林间地上的苔藓五颜六色,像水底世界一般。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构成一幅幅色彩纷呈的优美画卷。

森林首先美在色彩,森林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最富有感情。

森林的色彩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叶、花、果、枝条和树皮等表现出来,其中树叶的色彩起主导作用。

唐代大诗人杜牧赞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对这种红叶色彩景象的赞美。

森林树木散发出的香气,都能通过刺激游人的嗅觉器官,而给人留下美好的感觉,使人闻香而忘忧,闻香而忘烦,让人沉浸在美的境界里,陶醉在香的世界中,使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

每年春来,走进森林,见万木复苏,新枝吐绿,杜鹃盛开,漫山红遍,向人们展示春天的活力。

夏季,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更有百花争艳,松清桦洁,色彩缤纷,令人流连忘返。

秋季更是一年中的迷人季节,山果溢香,层林尽染,绿的是树,黄的是草,艳丽异常。

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林中泉水云蒸霞蔚,湖泊碧波荡漾,樟松溢绿流翠,山峰姿态万千;林中幽深恬静,玉树琼枝,一景一情,景景生辉,如看不尽的山水画卷,又是一番景色。

森林中的各种自然声响能使人产生听觉美感。

这种自然声响包括潺潺流水声、秋风松涛声、杨树的飕飕声、雨打芭蕉声、竹林细雨淅沥声、鸟鸣蝉噪声等,它能烘托森林的幽深意境。

南朝诗人王籍有一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就是写森林声响美的绿地美景,可以陶冶情操,有益于游人心理、生理健康。

森林是引导人们回归自然最好的休息与健身活动的地方。

二、森林养生功能森林这种天然保健环境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夏季凉爽,气压变化不大,葱绿的树冠吸收了太阳的强烈光照,空气清新,阳光柔和。

绿色的美景能消除眼睛的疲劳,使神经系统得以松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及呼吸得到改善,机体免疫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科学家证实,诸如衰老、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等各种疾病,无不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夏季到森林旅游对治疗以上疾病大有好处。

早在2 000年前,我国道家就对各种树木所释放出的气体有过深入而精密的研究。

《灵宝通智能内功术》科学地解释说:“梧桐树、苹果树色赤归人心,杨树色白归入肺,柏树色黑归入肾。

”尤其是黄昏,处于树上部的营养素,会随着地心引力作用自然下降,这时林间有营养的空气变的稠密了。

这种空气中含氧多,二氧化碳少,既有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而且也十分清洁卫生。

患有结核病、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胸膜炎、肠胃炎、肾炎等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如能经常到树林里活动,就能促进病情的好转和病体的康复。

树林中那种浓郁的芬芳香味,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在这种环境中散步或进行各种活动,既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能量,又可以利用芳香气体杀死体内的细菌,清除体内的毒素,起到心情舒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一)森林对人体的物理效应1.森林与气候效应增强免疫功能。

还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

3.风速效应森林是空气流动的天然屏障,当风吹向森林时,风速即开始减弱,而进入林内的风,因树干、树枝的阻挡和摩擦、摇摆,迫使气流分散,风速迅速减弱。

林风的存在,白天可以将林内冷湿空气吹向旷野,夜间将林内暖湿空气散发到旷野,从而调节了旷野的温度和湿度。

在炎热的夏季进入森林,由于林内的气温低,在徐徐清风下顿感凉爽;在严冬林内寒冷指数低得多,人感到暖和。

人体在林内、林外的感觉和反应都不同。

4.消声效应声波在森林中由于树木枝叶反射和折射消耗部分能量,而消散了部分音量。

森林中的腐质层,犹如海绵体一样可以吸收噪声。

声波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森林内温度低,声波传播速度下降。

因而森林可以阻碍、消散和吸收声波。

由于林内环境幽静,有助于安定情绪,调节心态,消除疲劳,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森林对人体的化学效应1.杀灭微生物很多森林植物具有分泌杀菌素的能力,树木的叶、根、花、芽等可分泌多种挥发性物质,如丁香酚、天竺葵油、柠檬油、萜烯、乙醇、醛、醚、有机酸等。

尤其是松、杉的挥发性物质含量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杀灭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早在1928年,原苏联科学家万-托京发现,大蒜、葱、松树、稠梨这类植物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把它称为“植物抗生素”。

这类挥发性物质除杀菌外,还能刺激人的嗅觉等感觉器官,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

不同的树种产生挥发物的数量大有区别,如1万平方米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针叶林为5公斤以上,桧树林为30公森林与气候效应除了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外,还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气候,而且能够影响附近相当范围地区的气候条件。

森林树冠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促进光合作用和蒸发作用,并吸收空气中热能,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使森林本身气温增高不多。

森林中地表在白天因树冠的阻挡,透入太阳辐射不多,气温不会急剧升高,夜晚因有树冠的保护,有效辐射不强,所以气温不易降低。

因此,森林内气温日(年)较差比森林外裸露地区小。

(1)调节气温:森林的林木树叶,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透射,从而改善了林内小气候,使人产生舒适感,有益于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据测定,森林因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吸收的太阳热能为35%~70%,由于枝叶阻挡返回大气中的热能为20%~30%,直接到达地面的热能仅有20%~50%。

适宜于人体健康的温度是18℃~20C,工作效率最高的适宜温度是15℃~17 6C,温度超过20℃则加剧人的衰老。

夏季森林内气温比空旷地区低8℃~10℃,比城市气温底7℃~8℃。

森林覆盖率大于35%的地区产生适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小气候,我国广大林区内温度也处于对人体健康的最适宜温度。

林内昼凉夜暖日较差小,冬暖夏凉年较差小,气温变化缓和,对改善呼吸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2)湿度效应:森林林冠的存在,使林内风速减小,湍流交换作用微弱,再加上林冠对林内水湿扩散的阻挡作用,使林内湿度有增大的效应。

空气湿度主要通过影响人体水分蒸发而对人产生作用。

正常人由皮肤和肺的蒸发每天失去800毫升~2 000毫升水分,并以相对湿度处于60%~70%有益于人体健康。

森林土壤里含水分多,枯枝落叶覆盖地面,土质疏松,阻滞了水分蒸发,故森林内的湿度比林外高10%~20%,甚至高达40%。

林内虽然湿度偏大,但由于温度较低,不仅不阻碍皮肤的正常水分蒸发,在含有较高水气的条件下,还使人感到凉爽。

尤其在夏季和干燥季节,还可避免粘膜干燥。

2.减少辐射太阳辐射到林冠要被林冠层反射、吸收,只有少部分透过林冠进入林内。

树冠如伞,遮挡太阳的热辐射达80%~95%,有利于保护皮肤。

舒适宜人的气候,可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斤,松、云杉、橡树、稠梨、白桦、桧、冷杉等都是杀菌力极强的树种。

森林里80余种树木中,有55%能分泌含有一派烯的芳香物,如单萜、倍半萜、双萜类挥发物质,具有杀菌、消炎、抗肿瘤作用。

单萜还能促进支气管功能,倍半萜具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作用。

树木分泌的杀菌素,可均匀地散布于周围2公里的地域。

2.天然“药用植物园”森林植物本身会产生抗癌物质,如喜树的树皮、树叶、枝条和果实中含的喜树碱对白血病疗效较好,对胃癌、淋巴细胞癌有一定的疗效。

其他树木也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如天麻、杜仲等。

(三)森林对人体的生理效应1.产氧和吸收二氧化碳效应森林是“制氧器”。

当我们走进浩瀚的大森林,顿时可感到空气清新,浑身爽快,这是由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有“天然制氧机”之称。

人类每人每天要吸入0.75公斤氧气,呼出0.4公斤~o.9公斤二氧化碳。

森林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据测算,1万平方米阔叶林夏季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 000公斤,放出氧气30公斤,每人每天只要有lO平方米的森林就可满足呼吸的需要。

2.负离子效应林区的空气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负离子,这些负离子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功能,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延缓皮肤老化等。

还能镇静、催眠和降低血压,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测定表明,这种负离子在城市的室内,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只有40~50个,而绿化城市为100~200个,公园为400 600个,郊外旷野为700~1 000个,森林里则达到2 000个以上。

林区空气里的负离子,能激发和补充生命活力。

不仅如此,负离子浓度较多的森林空气,还能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气喘病、肺结核病和过度疲劳,对于支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烧伤患者在手术后多呼吸森林中含负离子多的空气,能加速创面的愈合。

3.绿色效应自然界中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反射率、吸收率不同。

绿色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据报道,阳光照射到青色、绿色植物体上只能反射36%~45%的光。

这些反射光对人的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和眼睛的视网膜均有调节作用。

因此,人的眼睛接触到绿色感到舒服而没有刺激性。

森林中的绿色是柔和而舒适的颜色,对人体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能产生良好的作用,从而缓解和改善紧张的情绪,以获得养生健身的功效,故有人称,绿树是神奇的保健医。

目前国际上盛行“色气候”治疗某些疾病,“色气候”所具有的物理性因素对身心健康有多种效应而产生奇妙的医疗效果。

据研究认为,人们在美好的绿色环境和绿化非常差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同等的重体力劳动,在美好的绿色环境下不仅耐力持久度提高20%,而且事后疲劳恢复率提高60%。

在森林中拥抱大树可使人体释放出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使压抑激素消失。

据调查,在拥挤的城市中,住在公园或绿树成荫的街道附近,有助于人的长寿。

4.森林浴的养生效应森林浴就是利用森林湿润的空气、芳香的气体及森林中特有负离子来调节人体功能、治疗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