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

有关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

有关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可以借鉴的哈。

范文一:在我的观影史上,最好的电影都是西方的,后来韩国的一些电影不错,越来越好看,但自从我198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对中国电影的印象却是:还没有到能够看的程度。

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小时候看过些描写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之类的(我们小学的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小女生还被选中在电影里出演一个群众演员看小嘎子跟胖墩摔跤)。

到了文化革命,所有的电影都被禁掉,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全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见过的奇观是:为了一个电影的评价和能否上映,中央政治局要开会定夺(以大庆王进喜为原型的《创业》)。

你能想象美国总统副总统开会定夺一部好莱坞电影能不能上映吗?那个时候大家完全没有电影可看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去了美国,回来后看到中国有电影了,也不完全像教育宣传片了,有的竟然能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了。

我把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主义的,一类是现实主义的,前一类如张艺谋的电影;后一类如贾樟柯的电影。

这些电影不仅是可以看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电影艺术的巅峰。

然而,不客气地说,属于商业电影范畴的各种类型
片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像郭敬明韩寒的影片甚至都不是专业导演做的,只能说是蹒跚学步(有一次我碰到戴锦华,问她对《小时代》的评价,她老实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别跟我提这个,那根本就不是电影)。

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类型片还没到能看的程度。

近年来最火爆的只有搞笑的喜剧片,票房动辄过亿的都是这类,中国观众对于宣传教育片的反弹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除了喜剧片,严肃一点的全都无法接受,没人看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记得《万箭穿心》上映前,营销忽发奇想,想让文化人来帮助宣传下,找了崔健和我去看片,看后想句宣传词。

我看后觉得非常好,想的宣传词是:这是曹禺《雷雨》之后最好的一个悲剧。

没想到被他们一口否定,原因是:只要在宣传语中出现“悲剧”二字,票房就完全没指望了。

难道中国的观众已经完全受不了任何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了?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严肃主题的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桃姐》,它只是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一个男人跟他家保姆的故事,但是感人至深。

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欣慰地感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

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
人,以及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悲欢离合。

痛苦在折磨和考验着她们的友情,她们的友情命运如何?是中断还是延续?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带着这个悬念,从头到尾,不能释怀。

一个剧,怕就怕一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这部电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所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合理、合适、合乎人物关系的逻辑。

就像沈从文有一次所说的,写小说的秘诀就在于“合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除了被宣传受教育和无厘头搞笑之外,也会慢慢成熟起来,而成熟起来的观众需要思考,需要感动,不仅需要被逗笑,还需要跟着剧情流泪,需要能够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引起共鸣的作品。

就像那些得奖影片可以被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一样,类型片中也有这样两类:在那些悬疑片、喜剧片中,其中的情节都是人一生也不会碰到的事,其中的人物也是人从来不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人,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电影。

而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范文二:那一日,看完了安妮宝贝的《七月和安生》。

眯起因流过泪而酸涩的眼,在午后淡淡的阳光里,有一些微微地晕眩。

二十几岁的人了,不会象小女生那样动不
动就流泪,可这些文字,还是一再地触痛了我的心。

我和璎子,好象另一个七月和安生,在我们的少女时代。

她和安生一样有着狂野的心和不羁的灵魂。

轰轰烈烈的一场青春,却游走于风尘的边缘。

爱过痛过,而今只得一个寂寞的躯壳,留与世人传说。

不同的只是,安生的结局已经写好,她的,还在继续。

而我却做不了七月,做不了最后的七月。

七月最终敞开怀抱,接纳了安生这只停飞的倦鸟。

而我却无法接受已是面目全非的她。

我是一个冷酷的人,我可以容纳她的伤痕,却无法容忍她的放任。

她只能自己去寻找避风港。

好象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从前讲起的。

璎子从三岁起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也可能从来都没有得到过。

支边的双亲因为工作把她从北方送到了南方爷爷奶奶身旁。

从此,三五年难得一见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她对父母的感情是淡漠的,一如父母对她。

读书的时候,她跟我一个班。

那时她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长相甜美,眸光清澈。

因为喜欢她,就在男生欺负她的时候挺身而出,做了她的勇敢却不实用的保护伞。

然后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两个女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说我们是朋友,不如说是姐妹来得贴切!无论是学习或生活,我们互相照应着。

她经常来我家,把我的家当成了她的家,把我的爸妈当成自己的爸妈。

我的家人也很喜欢她,
因为她的聪明,伶俐,和活泼。

每晚临睡前,是我们最快乐的谈心时光。

拥被而坐,分享彼此的秘密,讲述自己喜欢的男生,久久不愿睡去。

有时碰上停电的夏夜,热得睡不着,就半夜爬起来偷偷溜出家门去街上逛。

那份肆意和轻狂,是一生不褪的记忆。

我们就这样相亲相爱地过了九年,直到我去了另一个城市生活。

而她,仍然是我心里的牵挂。

我们开始书信往来。

一向懒惰的她,倒是很喜欢给我写信。

一封接一封,述说她的思念和寂寞。

说自己好象是失去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起来了!读着这些信的时候,我的心里是疼痛的。

后来她在信中开始快活起来。

她说她正在享受青春,日夜笙歌,非常快乐!看这些信的时候,我的心里开始有隐约的不安七月与安生观后感读后感。

但一想她本是一个天性纯良的女孩,应该知道分寸的,但也在回信中委婉地暗示了她。

她手头拮据的时候,我也会给她汇一些钱去不久她的来信开始变得有点患得患失。

信写得杂乱无章且言词暧昧。

我知道她在恋爱了,但是爱得很痛苦。

她跟那个男孩的恋情受到了男方家长的阻挠,而且态度强硬。

我很是担心,她是那样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

遇此阻碍,不知会采取何种激烈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