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上设题常见题型: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谁+做了什么事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外表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质题型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A.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次要人物)B.环境描写题型2:如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某某是一个xx、xx的xx人?(概括)某某是一个xx、xx的xx人?a.从····看出····、b.从······看出···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常见题型:题型1: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2:请赏析下列句子:“··”语言赏析包括对某个词语或整句话的赏析,通常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语等)(2)人物描写角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3)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等角度赏析词语的生动传神,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4)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答题技巧:先判断这个句子是什么类型句,如运用xxx修辞、运用xxx手法描写人物,然后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指(指出方法)+析(结合内容分析如何使用)+点(点明效果)修辞角度: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请赏析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狠狠”、“钻”这些传神的神态动作,生动地写出苇子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烘托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旺盛的生存力量。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拟人: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设问: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反问: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反复: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人物描写的角度答题技巧: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例: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赏析:这个句子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攀”“缩”“微倾”这三个词细致生动地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艰辛,体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加点字词的角度答题技巧: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修辞或解释词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例: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赏析:一个“裹”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雨的细密、缠绵;用“细雨”来比喻“思念”,写出了作者对卖姑娘思念之深切。
句式的角度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
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
(四)标题上设题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标题的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蕴含的情感、主旨、修辞等几个角度考虑。
●标题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2)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⑥点明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的机构更加紧密);⑦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阅读语段上设题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总领全文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①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②使文章前后照应;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④首尾呼应;⑤篇末点题,照应题目内容上:(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点明了(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含蓄类)①以景结情,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过渡段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更具时代背景;②渲染了……气氛③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⑤揭示/暗示文章主题⑥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社会环境描写: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注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六)句子上设题●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的作用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下伏笔、设置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