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学会自省,懂得时时净化自己的心灵

儒家:学会自省,懂得时时净化自己的心灵

学会自省
亚里士多德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儒家的反省文化十分丰富。

作为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子主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时时实践了?
从曾子的主张可以看出,他将日常行事与自己的身心联系起来了。

孟子曾经赞许曾子“守约”,即能凡事内心有一种坚持,而不是随着外面的是非跑。

在今天,面对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很多人都用道德的武器去批判别人,似乎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问题在于,当你面临现场时你会怎么去做?
儒者主张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修身,这就隐喻没有天生的圣人,也没有一贯正确的人,所以人随时需要自省。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每天反省一下一天之所为,则能清清朗朗不虚度人生。

佛家用“觉照”来形容智慧的打开,自省即是类似“觉照”的功夫。

自省是自我清洁,也是自我提升,如灯光照亮黑暗,清水涤净积尘。

通过“日省”可以建立自省习惯。

《中庸》说“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再高也要返归日常以问学自鉴。

“致广大而尽精微”,广大与精微是同在的,不能因宏阔而失于细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再高明也要回到日常中正的轨道上来。

养成自省习惯可以避免自我膨胀。

这说明我们外在再怎么成功和被尊崇也要回归平常,回归自省。

人的个性不同,缺失也不同,所以日常反省的主要方面也不一样。

儒者主张形成个人自省的主要方面,如曾子的主要方面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与人交往,信用为先;所学加以实践,才对得起老师也对得起自己。

不然学它何用?这三个方面贯穿的是一个“诚”字。

这些都是做的功夫,不可轻视。

做了,身心就会起变化。

自省之后,还要善于清理心理垃圾。

如古人抚弄琴瑟有化滞去淤的作用,每天给自己的心灵洗个澡,也许梦都会是平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