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XXXXXX社会实践团队2011年5月29日一、实践主题“红色印记”之探寻湘鄂川黔红色革命根据地二、实践目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院团委开展了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院领导鼓励同学寻找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为响应学院号召我们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部决定开展一次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在历史契机中奋发成才,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锻炼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
”为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人人有任务,队队有目标”,更好的积累经验、增长学识,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三、实践背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
旧址现保存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永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省军区旧址)电台、兵工厂等,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简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
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
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
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
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
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
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
11月24日至12月17日占领大庸、桑植,进击沅陵,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
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
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图片介绍:永顺县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总面积381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
它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的武陵山脉中段,境内地貌以山地、丘岗为主,最高海拔(永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全景。
) 米,最低海拔米。
境内崇山峻岭,永呈弧形雄居县境西北,人头山蜿蜒东南,其间普岸山、万福山、、四方界、羊、方石岩等山脉曲绕相连,组成斜"S"型,地势依此向东北部和南部酉水梯级下降,构成了不对称"鞍状"的地貌形态。
(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该馆为四合院建筑,东头是任弼时、贺龙、萧克旧居,南面是展览陈列厅,西头是湘鄂川黔省委礼堂旧址,北面是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各部门办公室旧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
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四、实践意义(一)重走红色革命道路,重温党的光辉岁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加强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培养爱国拥党的情怀,激发建设祖国的激情。
我们这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寻找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遗址,重走红色革命路线,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献身理想的革命精神。
(二)探访红色革命旧地,重现党的奋战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
作为一群没有切身感受过革命历史的当代大学生,被问起当年的奋战历史,除了众所周知的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武昌起义又有多少人还知道作为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艰辛过程呢或者说,现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湖南永顺曾经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呢我们将探访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探寻昔日抗战前辈的足迹,重现党的奋战历程,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入当代大学生的视野,让更多的人能关注那些被我们遗忘的革命圣地!(三)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太多的人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方向。
而我们将走进革命老区,了解那里的人民的生活冷暖,了解校园之外关乎人民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
让大家了解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在当今社会仍是必要的,我们要继续为祖国发展艰苦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学习党的重要思想。
五、活动时间及日程安排六、实践地点湖南省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七、团队组成八、实践前期准备1、于6月13日前,根据报名学生实际情况选拔团队成员。
2、邀请了解当地情况的老师加入团队。
3、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于6月15日前修改好前期制定的调查问卷、及革命历史文化宣传单,认真了解当地情形,指导老师和队员商讨实践行程。
4、准备相关器材。
如:笔记本电脑、队旗、药品、相机、记录本等。
5、于6月20日前联系好当地的文化宣传部门,向他们介绍有关活动情况,认真听取他们对活动的意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完善。
6、6月25日前和巴士公司洽谈好车票价格,并联系当地旅店确定居住点。
八、实践后期安排1.返回学校后,成员整理调查问卷,对调查的内容进行整体归纳。
2.记录员整理实践过程的实时记录,并将其以论文形式写出,交与指导老师修改。
3.财务主管对实践过程中的花费进行统计制作财务报表。
4.摄影员、后勤主管及安全员合力制作后期宣传海报,准备在下学期开学后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
5.每人写一份个人总结,于9月5日前交于指导老师。
九、可行性分析1.拟定邀请对当地环境比较熟悉的老师,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
2.永顺县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及历史上土家王朝——老司城的所在地。
3.从武昌航海站出发到湖南永顺全程627km,乘坐巴士耗时约8个半小时,路途不远且有巴士直达,十分便利。
4.实践时间安排在刚放暑假的时候,方便团队成员统一出行,且活动时间较短,不会影响成员们的暑期安排。
5.实践地点较近,所需费用较少,不会给学校及团队成员造成太大困扰。
十、经费预算附件一:调查问卷1.您的身份是A.当地居民B.游客2.您的政治面貌是A.群众B.共青团员C.共产党员D.其他民主党派人士3.年代会几年召开一次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长沙5.您多久参观一次革命遗址A.一个星期B.一个月C.半年D.一年以上6.您一般参观革命遗址是出于哪种目的A.为了激发对历史的热情与兴趣B.出于好奇,看看就算了C.为了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7.您怎样看待革命遗址拍照留念A.为了证明自己游过此地应该拍照B.不该拍照C.为了纪念先辈,应该拍照留念附件二:革命历史文化宣传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
旧址现保存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电台、兵工厂等,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
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
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
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
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
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
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
11月24日至12月17日占领大庸、桑植,进击沅陵,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