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拿治疗注意事项(最终版)

推拿治疗注意事项(最终版)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手法的选择
在推拿过程中运用什 么手法,应根据疾病的性质、 病变的部位、治疗的对象, 并结合各手法的特点,灵活 地辨证选择。例如:关节功 能障碍者,常选用摇法、扳 法、拔伸法等运动关节类 手法:关节错位者,常选用 扳法、拔伸法、平端法等 整复关节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 如果治疗范围较广,可选用接触面较大的手法,如 擦法、揉法等;如果治疗范围较小,或仅限于某一点 上可选用接触面较小的手法, 如一指禅推法、指揉 法、点法、压法等;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 手法操作的顺序
手法操作要有一定的顺 序,一般是从自上而下,先左 后右(或男左女右,即男性患 者操作左侧后操作右侧,女性 患者则反之),从前到后,由浅 入深,循序渐进,并可依具体 病适当调整,局部治疗,则按 手法的主次进行,即先用松解 手法后用整复手法。
2 推拿时的体位
• 在推拿操作中,医师与患者均 要选择好最佳体位,操作者以操 作时发力自如、操作方便为原 则被操作者以舒适、安全、放 松为原则
患者腹部向下、背面向上面卧,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颌 下垫薄枕,或面部向下放在推拿床的呼吸孔上,上肢自然置 于身体两旁或屈射向上置于头部两侧双下肢伸直,肌肉放松, 呼吸自然。在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施术时常采用此体位。
推拿时的体位
• 3.侧卧位 患者侧向而卧,两下肢屈曲,或近床面的下肢屈曲,上面进
行操作治疗的下肢伸直;或近床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 肢屈髋屈膝。在臀部及下肢外侧:施术时常采用此体位,做侧 卧位腰部斜扳法时亦采用此体位。
推拿时的体位
• 医者体位
推拿医师根据患者被操作的部位和体位及所选用的手 法,。此外,推拿医师的体位与姿势应根据手法操作的需要, 随时做相应的调整、变换,做到进退自如,转侧灵活,使施 术过程中全身各部位动作协调一致,这也是推拿医师的一 项基本功。
推拿时的体位
• 1.医者般根据手法和患者被操作的部位与体位选择合 适的体位。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步态与姿势,从而 有利于手法操作技术的运用。一般来说,术者的体位 有站立位和坐位两种,常用的体位是站立位,站立位又 分正立、丁字步、弓步和马步等。同时,术者操作时 要含胸拔背,收腹蓄臀,自然呼吸,切忌屏气;操作过程 中,要全神贯注,思想集中,从容沉着,不要左右观顾、 心不在焉
一般而言,手法的力量与刺激性 成正比关系,即手法力量越重,刺激 性越强;手法力量越轻,刺激性越弱。 因此,手法在应用过程中,力量要辨 证应用,力量的大小,要根据患者的 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情况灵 活掌握。一般来讲,形体健壮者,手 法的力量宜重:形体瘦弱者,手法力 量宜轻。软组织损伤的初期、局部 肿胀,手法用力宜轻;软组织损伤后 期手法用力宜重。
• 4 半卧位 适用于老年人、哮喘、肺气肿及久病体虚患者的操作。
主要用于腿、膝、踝等部位操作。
推拿时的体位
• 5. 端坐位
患者端正而坐,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患者所坐凳子的 高度最好与膝后腘窝至足跟的距离相等。在头面、颈项、 肩及上背部施用手法时常采用此体位。
• 6. 俯坐位
患者端坐后,上身前倾,略低头,两肘屈曲支撑于两膝 上或桌面(椅背)上,肩背部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在项、 肩部及上背部操作时可采用此体位
• 患者的体位一般有仰卧位、俯 卧位、侧卧位、端坐位和俯坐 位等,由医师根据治疗需要而定。 医师操作时常取站立位,有时取 坐位。小儿推拿时,患儿多取仰 卧位、俯卧位或坐位,而操作者 一般取坐位。
推拿时的体位
患者体位
• 1.仰卧位 受术者头下垫薄枕,仰面而卧,肌肉放松,呼吸自然,下肢
伸直,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亦可根据治疗需要,上肢或 下肢采取外展、内收、屈曲位。在颜面、胸腹及四肢前侧 等部位施用手法时常采青县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
于长磊
推拿治疗注意要点
• 1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 2 推拿时的体位 • 3 推拿的注意事项 • 4 推拿的禁忌症 • 5 推拿时异常情况的注意事项
1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 手法操作前要求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对骨伤科、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科的许多疾病均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 祛病延年的作用。当然,也有许多疾病不适合用推拿 治疗,因此我们运用手法治疗前一定要明确推拿的适 应证和禁忌证。推拿前应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了解, 以便合理地选择手法。因此,手法操作前首先要做的 就是明确诊断。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年老体弱,用力宜轻;初病体实,用力宜加重。另外,就一 个完整的手法操作过程而言,一般宜遵循“轻--重--轻”的 原则,即前、后1/4的时间手法用力宜轻一些,中间段时间手 法用力相对宜重一些,体现出一定的轻重节奏变化,而具体 在某一部位操作时又需注意手法操作的轻重交替,以及点、 线、面的结合运用。不可在某一点上持续性运用重手法刺 激。对于感觉障碍者,用力要慎重
推拿时的体位
• 2 在头面部和胸腹部进行操作时,医者多采用坐位; 在肩部操作时,有时也采用坐位;如在颈项部、腰背部及
下肢部操作时,医者大多采用站立位。医者为便于操作,在 不同体位操作时,或者面对患者,或者侧对患者。为了方便 操作和借助体重以达到省力的目的,医者与患者的距离多以 近为宜。
• 形体健壮肥胖者,可选择刺激性较强的手法,如压 法、肘揉法等;形体瘦弱者,可选择刺激性较弱的手 法,如揉法、摩法等。此外,对于治疗某一疾病的手 法,医者既要掌握一般规律与常法,又要注意变通,随 着病情的进退,主要痛点与次要痛点的增减、转化、 消失等,综合分析及时进行手法的增减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 力量的运用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
• 时间的把握 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时间过短,
往往达不到疗效:时间过长,往往对局部组织产生损伤,或耗 伤人体正气令患者疲劳,所以,手法操作的时间,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体质、病变部位、所应用手法的特点等各方面因 素灵活确定。每次治疗一般以15 — 20分钟为宜,对久症、 重症可适当增加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