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知识及常见故障一泵1. 泵的定义:泵是一种用以输送液体及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2. 泵的分类:2.1叶片式: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2.2容积泵:往复泵、螺杆泵、齿轮泵、滑片泵、凸叶转子泵3.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灌泵(先使泵腔内充满液体)→启动泵(使泵叶轮旋转)→排出液体(叶轮的离心力将液体甩出)→吸入液体(泵腔内形成负压,外部液体被吸入)4.计量泵(属于往复泵,有柱塞泵、隔膜泵)操作:4.1打开出入口阀门4.2排净泵腔及管线、泵液压系统的空气4.3调节泵的冲程以达到所需的流量调节安全阀以达到额定压力(出厂已设定,如有改变需调整)5. 叶片泵与容积泵在操作上的区别:叶片泵入口阀门全开,出口阀门关闭或略开,待泵压力稳定后平稳打开出口阀门至工艺要求值,不能使用出口阀门控制泵的流量.2 容积泵出入口阀门全开,没有流量调节系统的,可用入口阀门作部分流量调节7. 泵出现故障时的表现特征:7.1滑动轴承温度超过70度,滚动轴承温度超过75度机封泄漏:轻质油不大于5滴/分钟,重质油不大于10滴/分钟7.3泵腔侧发出噪音或杂音,出口压力剧烈变化,泵腔温度升高,(可初步判断泵有可能为抽空或气蚀)7.4 运行泵联轴器处发出杂音,膜片损坏或联轴器对中不良8. 机泵润滑油或润滑脂质量好坏的判别:8.1变蓝,说明润滑能力已达上限8.2变白,说明用量过大或已乳化8.3变黑,说明已变质完全失去润滑能力,8.4用量过多,轴承箱上部没有散热空间,轴承易过热损坏8.4用量过少,轴承得不到良好润滑9.机泵运行应注意事项:9.1润滑油位应为1/2-1/3处,油温不大于60度,不能有乳化,变质9.2听机泵是否有异常声音9.3看压力、电流是否平稳9.4检查机封工作是否正常9.5冷却水进出口温差不易超过20度9.6闻现场有无异味10.泵的抽空与汽蚀:(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特征)抽空是由于各种原因液体吸不上来(液位过低、管线漏气、吸入管阻力过大、液体粘度过大),表现特征为压力回零汽蚀是由于液体内气体逸出或液体汽化形成气泡,压力升高后,气泡破裂形成空穴,周围液体迅速填充空穴,形成水力冲击,表现特征为压力剧烈变化11. 泵抽空与汽蚀的危害:抽空会造成机封各零部件烧坏而产生泄露汽蚀会造成机封各零部件烧坏而产生泄露汽蚀的水力冲击会导致零部件松动和零件表面被剥蚀而呈现出麻点或蜂窝12. 泵汽蚀的预防措施:12.1吸入液体的温度要低于其汽化温度12.2吸入液体的压力要高于其临界压力13. 离心泵在小流量时工作的危害性:13.1泵内温度升高13.2泵会发生喘振、振动、噪音13.3泵长时间在小流量下工作会使部分液体汽化,吸入液体困难泵的效率降低,能力消耗增加二压缩机1.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往复运动利用缸内容积的变化来输送气体并给气体增压的机械2. 往复机气量调节:2.1能满足压缩机空载启动2.2能实现排气量的调节5. 往复机的氮气密封和漏气回收:5.1对压缩气体起密封作用5.2对泄露气体起稀释作用5.3对稀释气体起回收作用6. 往复机润滑油压力低的危害:往复式压缩机属于低速重载机械,所以采用强制润滑,油压过低,说明各摩擦副进油量太少,会引起摩擦副的加剧摩损7.往复机运行检查:7.1听压缩机有无异常声音7.2看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工艺参数是否正常7.3摸漏气回收线、吸排气阀温度是否正常7.4经常检查中体排污口处润滑油泄露情况8. 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通过旋转的叶轮对流经的气体做功,使气体在离心力的作 用下获得静压能;与此同时,气体的动能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并在随后的扩张形流道中,这部分动能也转变成静压能,使气体的压力进一步增加9. 离心机喘振产生的原因:旋转的叶轮使气体不断的被排出——入口不断的吸入气体来补充——当气体被排出(管网背压很高、而入口又恰恰没有气体来补充或补充的很少)——这时压缩机的工作状态由排出变为倒流——当倒流进压缩机的气体经压缩机做功后又变为排出——入口气体如果还是没有及时来补充,这样就会产生喘振现象,如不及时排除对机组危害很大10. 离心机喘振现象的特征:10.1出口压力、入口流量大幅变化,气体有倒流现象,并 发出“吼、吼”声10.2管网有周期性振荡,振幅大、频率低10.3在线监测轴振动、轴位移不平稳三、离心泵常见故障1、 振动有杂音引起振动的原因:(1)泵轴与原动机轴对中不良,(2)轴承磨损严重,(3)转子部分平衡被破坏,如叶轮动、静平衡没有做好,叶轮腐蚀轴弯曲等,(4)地脚螺栓松动,(5)泵抽空。
处理方法:(1)对轮重新找正,(2)更换轴承,(3)重新找叶轮的动、静平衡,若叶轮腐蚀则更换叶轮,轴弯曲则矫正或更换新轴,(4)紧固地脚螺栓,(5)启动泵之前打开泵入口阀,排出泵内的气体,给泵内充满所要输送的介质,关闭出口阀。
出现杂音的原因:(1)汽蚀,(2)联轴器膜片,(3)轴承磨损,(2)电磁噪音等。
处理方法:(1)按流程合理操作,正确调节,(2)紧固联轴器螺栓或更换膜片(3)轴承检修。
预防措施:用手触摸振动情况,检查压力表压力是否正常,现场有无异常杂音,检查泵体发热情况等。
2、轴承箱温度偏高原因:(1)润滑油量过多或过少,(2)轴承缺油磨损严重,(3)润滑油冷却器堵塞,(4)冷却水供应不足或中断。
处理方法:(1)润滑油位应在看窗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2)轴承磨损严重必须更换,(3)清洗油冷却器,(4)疏通冷却水管线。
预防措施:经常检查润滑油颜色,定期用手或测温枪检查轴承箱温度是否超标(一般不超过70度)。
3、介质泄露及润滑油泄露介质泄露原因:(1)机封损坏,(2)机封压盖或轴套有缺陷,(3)轴套垫损坏或没有压实,(4)操作不稳波动较大,泵振动抽空等。
处理方法:(1)密封检修或更换,如机封动静环密封圈腐蚀磨损,摩擦副开裂、磨出沟槽,弹簧折断等,(2)机封压盖或轴套缺陷能手工、车工修补则修补,若无法修补则更换,如动静环密封圈或垫结合处腐蚀出麻点麻坑等,(3)更换轴套垫或紧固轴头锁母,(4)按流程合理操作,正确调节。
润滑油泄露原因:(1)轴承压盖密封垫破损,(2)油封或挡油环安装不当及磨损,(3)轴承压盖螺栓、放油丝堵、看窗未拧紧,(4)润滑油过多。
处理方法:(1)更换轴承压盖密封垫,(2)正确安装油封或挡油环,磨损严重则更换,(3)紧固轴承压盖螺栓、放油丝堵、看窗,(4)润滑油位应在看窗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
预防措施:保持冲洗线畅通,稳定操作,防止出现抽空汽蚀等现象,油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定期切换机泵清洗过滤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出口压力低原因:(1)泵的运行方向不对,反向;(2)介质粘度太大;使泵上量不好,抽空(3)叶轮或口环磨损严重;(4)吸入液体压力太低,或有汽化现象;处理方法:(1)改变电机转向,(2)输送介质粘度必须符合泵的工作范围,(3)修补、更换叶轮或口环,(4)按流程合理操作,正确调节。
预防措施:稳定操作,入口阀门全开,升降两时要缓慢,开机时确认电机转向。
5、超流原因:(1)填料压盖拧得太紧;(2)叶轮和泵体间可能有摩擦;(3)叶轮口环有磨损;(4)轴承润滑情况不好,形成干磨;(5)介质比重或粘度太大;(6)流量过大处理方法:(1)填料压盖松紧要适当,(2)调整泵体大盖垫厚度,(3)修理或更换叶轮口环,使口环间隙符合标准,(4)检修或更换轴承,油位不足及时添加,(5)输送介质粘度必须符合泵的工作范围。
(6)降低流量。
预防措施:稳定操作,调整流量在额定范围内(高速泵60%-120%,低速泵30%-120%)。
6、润滑油变黑或乳化变白原因:(1)润滑油长期使用已经变质或者进入脏物,(2)密封压盖冷却水开度过大,轴承箱窜入冷却水,(3)轴承箱冷却水供应不足或中断,导致润滑油长期在高温下工作。
(热油泵)处理方法:(1)定期检查、更换润滑油,(2)密封压盖冷却水开度要适当,(3)疏通轴承箱冷却水。
预防措施:禁止外界水源冲击轴承箱及呼吸孔,防止水进入轴承箱内部,发现乳化或变黑时立即进行更换润滑油。
7、泵体温度较介质温度偏高原因:泵抽空、汽蚀或在小流量下工作如出口堵塞。
处理方法:按流程合理操作,正确调节,避免抽空现象发生,检查进口管线过滤器是否堵塞。
预防措施:稳定操作,进口全开,出口流量保持允许范围内,定期清洗过滤器。
8、盘车卡滞或不动原因:离心泵由联轴器将电机轴和泵轴连接在一起,所以,盘车卡滞的原因可能是电机轴转动卡滞或者机泵轴转动卡滞两方面原因。
泵轴转动卡滞原因:(1)冬季介质冻凝;(2)轴承滚珠损坏卡死;(3)叶轮或口环有摩擦、锈蚀等;(4)填料压得过紧。
处理方法:(1)蒸汽加热泵体使介质融化,(2)更换轴承,(3)修理、清理叶轮或口环锈蚀,(4)填料压盖松紧要适当。
预防措施:定期盘车防止锈蚀 ,对长期停滞机泵进行保养封存。
9、润滑油压力低或高原因:(1)润滑油过滤器堵塞,(2)润滑油泵磨损严重,间隙超标,(3)回油阀调节失效,(4)油冷却器管束内泄漏,(5)油温过高,润滑油黏度下降,(6)转向反转(7)油温过低(8)齿轮油泵流量与设计值不匹配处理方法:(1)清洗或更换润滑油过滤器,(2)检修或更换润滑油泵,(3)修理回油阀,(4)修理或更换油冷却器,(5)油冷却器冷却水保持畅通,(6)将转向调整(7)给润滑油加热到适宜温度,一般保持在27℃-45℃之间(8)更换齿轮油泵预防措施:定期检查清洗过滤器,保持润滑油温度在40℃左右工作10、不上量原因:(1)吸入管线内有空气,造成吸入液体不连续,出现抽空;(2)泵体没放空,内存有空气;(3)叶轮叶片腐蚀、磨损、堵塞;(4)泵体、口环磨损(5)介质粘度太大。
处理方法:(1)检查工艺管线,排出空气,清洗入口过滤器(2)启动泵之前打开泵入口阀,排出泵内的气体,给泵内充满所要输送的介质,关闭出口阀。
(3)检修、清理或更换叶轮,(4)检修或更换泵体、口环,(5)输送介质粘度必须符合泵的工作范围。
预防措施:启泵前检查流程,分析介质特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四、压缩机常见故障1、气阀温度高原因:(1)阀盖顶丝松动或阀垫腐蚀漏气,导致阀座密封不严窜气,(2)阀片密封面磨损,阀座磨损导致窜气;(3)阀片弹簧腐蚀折断导致气阀窜气,(4)出、入口压力不在压缩机正常工作范围内(5)气阀中有颗粒状固体进入。
处理方法:(1)紧固阀盖顶丝或更换阀垫,(2)修理或更换气阀,(3)更换阀片弹簧,(4)要保证压缩机在正常的工况范围内运转,(5)拆卸后进行清理研磨。
预防措施:保证压缩机在正常工况下运行,定期清洗过滤器,仪表风压力处于正常值。
2、进排气温度高原因:(1)前冷却器效率低,(2)吸、排气阀不良,产生逆流(3)进出口压差大,压缩比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