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外科健康教育培训资料

普外科健康教育培训资料

普外科健康教育普外科健康教育外科健康教育肠结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的相关知识:1、定义:是以痛、吐、胀、闭为四大症候,相当于西医学的肠梗阻。

2、辨证:痞结证、瘀结证、疽结证。

二、围手术期指导:1、术前指导:(1)常规皮肤准备:备皮,更换手术衣裤。

(2)禁食,行有效的胃肠减压。

(3)导尿,避免术中损伤膀胱。

2、术后指导:(1)卧位:硬膜外麻病人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6小时后改半卧位。

(2)有效的胃肠减压。

(3)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伤口疼痛、发热、腹胀。

(4)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双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位按摩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三、药物的指导:通里攻下中药的应用:通畅汤200ml分二次胃管注入,注入后夹管2小时再放开,通肠汤200ml保留灌肠,尽可能保留半小时以上,以利于药物充分吸收。

四、饮食指导:1、禁食、禁饮,行有效的胃肠减压。

2、肠蠕动恢复后可进少量水或流质,如无不适,逐渐进半流质、软食,每日进食量不宜过多,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甜食、牛奶等产气食物,禁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油腻之品。

五、情志护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预防与调养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肠扭转术后的患者活动时应避免大幅度转身以免再度引发疾病。

2、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适量纤维素饮食为主,禁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暴饮暴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减少肠道寄生虫病,如有应尽早治疗。

5、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不畅时,可口服通肠汤。

6、如有腹痛、呕吐、发热、停止排气排便等现象,及时就诊。

7、中医特色技术指导:大便不畅时,可口服通肠汤。

肠痈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的相关知识:1、定义: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致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相当于西医学的阑尾炎。

2、辨证:气血淤滞证,湿热蕴结证,热毒壅盛证。

二、围手术期指导:1、术前指导:(1)饮食指导:禁食、禁水。

(2)皮肤准备:备皮,沐浴,更换手术衣裤。

(3)心理护理:保持稳定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解答疑问,减轻顾虑。

2、术后指导:(1)卧位:硬膜外麻手术后去枕平卧,病人清醒血压稳定6小时后改半卧位。

(2)饮食指导:术后暂禁食,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流质、半流质、普食,循序渐进,少食多餐。

(3)伤口的保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如咳嗽或活动时,需用双手捂住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发生意外。

(4)手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给予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位按摩,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三、用药指导:1、通腑泻热,利湿解毒中药汤剂宜分多次温服,服药后观察腹痛、局部压痛、腹肌紧张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2、服通里攻下药后,应观察大便情况,一般每日3~5次为宜。

若大便稀,而且次数多,腹痛减轻,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如大便次数过多,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出汗可酌减药量。

四、饮食指导1、气血淤滞证、湿热蕴结证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肉汤、藕粉,禁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2、对于热毒壅盛证者、呕吐频繁者应禁食。

3、肠蠕动恢复期宜进食肉、鱼、蛋、奶及新鲜蔬菜、水果,忌食生冷、辛辣不易消化饮食。

五、情志调护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六、预防与调养1、慎起居,防感冒,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3、保持良好情绪。

4、中医特色技术指导:(1)慢性肠痈可进行阑尾、下脚端、大肠耳贴,每天或隔日一次。

(2)可口服阑尾糖浆。

胰瘅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的相关知识:1、定义:胰瘅多由饮食不节、外邪内侵、情志所伤、先病于胆所致。

临床表现为左上腹甚至全腹疼痛拒按,或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膜刺激征、休克、发热和黄疸等,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胰腺炎。

2、辨证: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痰热留滞证。

二、围手术期指导:1、术前指导:(1)饮食指导:禁食、禁水,行胃肠减压,抽出胃液,减少胰腺的分泌。

(2)皮肤准备:备皮,沐浴,更换手术衣。

(3)导尿:以便观察尿的色,量,质。

2、术后指导:(1)卧位:去枕平卧,血压稳定6小时后改半卧位。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

(3)伤口的保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防松脱,如咳嗽或活动时,需用双手捂住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发生意外。

(4)各管道的护理:妥善固定,防牵拉、滑脱、扭曲、阻塞,引流管勿高于引流口。

(5)活动:不宜过早活动,一般术后3-5天,身体能耐受,可逐渐进行活动,一般先床上活动,再床边活动,室内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时间。

给予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位按摩,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三、用药指导: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中药清胰汤宜温服,胃肠减压者则一付分两次胃管注入,每次注入后需夹管2小时以上,一付低压保留灌肠,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及病情变化,以及灌肠后排便情况。

四、饮食指导:1、早期以禁食为主。

2、痰热留滞证者术后不宜过早进食,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步进食,开始为素食流质,以后逐步增加品种,二周后进半流质,以后逐渐过度到软食。

3、饮食以清淡,适量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忌辛辣及刺激之品,禁酗酒及暴饮暴食。

肝胆湿热者禁肥甘厚味。

五、情志调护:做好心理安慰与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及恐惧心理,使之配合治疗。

六、预防与调护:1、慎起居,避风寒。

2、充分休息,勿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勿忧思或郁怒。

3、饮食:讲究饮食卫生,不吃生冷,腐败食物,蔬菜要洗净,炒熟。

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禁忌辛辣、肥腻、酒浆之品。

4、饭后勿跑步或做其它剧烈运动。

5、预防或积极治疗胆道疾患。

6、中医特色技术指导:大便秘结可口服通里攻下通肠汤口服。

肛肠科健康教育痔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饮食不洁,燥热增生下迫大肠,或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异物感、坠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依据发病部位不同分内痔、外痔、混合痔。

2、辨证: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

二、围手术期指导术前遵医嘱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及肠道准备、指导禁食禁水,做好情志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取正确卧位休息,手术当日不宜排便,术后2—3天初次排便,遵医嘱中药坐浴和局部洗涤,防止术后感染。

三、饮食指导1、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忌饮酒和辛辣刺激。

手术后一周宜进清淡且营养丰富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辨证施膳:(1)风热肠燥者食疗方:桑耳粳米粥空腹服用,可祛风活血。

(2)湿热下注者食疗方:凉拌马齿苋鱼腥草顿服,可清热利湿止血。

(3)气滞血瘀者食疗方:黑木耳柿饼汤顿服,可祛瘀活血。

(4)脾虚气陷者食疗方:粳米大枣粥顿服,可益气补血。

四、用药指导1、清热解毒中药偏凉服用。

2、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五、情志调护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有利疾病康复。

六、预防与调养1、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忌久坐久蹲或负重远行,每晚热水或中药坐浴,保持肛门清洁。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积极防治便秘。

3、中医特色技术指导:撮谷道,即提肛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力,促进伤口愈合。

以晚睡前或早起为宜,收腹,上提肛门2-3秒后放松,每日1-2次,每次30下。

肛痈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因过食肥甘辛辣,酗酒,或脾肺肾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下注所致,以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伴恶寒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2、辨证:热毒炽盛证、火毒蕴结证、阴虚毒恋证二、围手术期指导术前遵医嘱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及肠道准备、指导禁食禁水,做好情志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取正确卧位休息,手术当日不宜排便,术后2-3天初次排便,遵医嘱中药坐浴和局部洗涤,防止术后感染。

三、饮食指导1、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忌饮酒和辛辣刺激。

手术后一周宜进清淡且营养丰富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辨证施膳:(1)热毒炽盛、火毒蕴结者食疗方:竹节菜粳米粥温热顿服,可清热利湿,有效缓解脓肿。

(2)阴虚毒恋者食疗方:薏仁粳米粥日一次,可养阴清热解毒。

四、用药指导1、热毒炽盛、火毒蕴结者中药饭后偏凉服用。

2、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五、情志调护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有利疾病康复。

六、预防与调养1、生活规律,避免劳累,每晚热水或中药坐浴,保持肛门清洁。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积极防治便秘。

3、中医特色技术指导:撮谷道,即提肛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力,促进伤口愈合。

以晚睡前或早起为宜,收腹,上提肛门2-3秒后放松,每日1-2次,每次30下。

肛漏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虚劳久嗽,脾肺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汁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

2、辨证: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

二、围手术期指导术前遵医嘱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及肠道准备、指导禁食禁水,做好情志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取正确卧位休息,手术当日不宜排便,术后2-3天初次排便,遵医嘱中药坐浴和局部洗涤,防止术后感染。

三、饮食指导1、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忌饮酒和辛辣刺激。

手术后一周宜进清淡且营养丰富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辨证施膳(1)湿热下注者食疗方:凉拌马齿苋鱼腥草顿服,可清热利湿止血。

(2)正虚邪恋者食疗方:黄鳝黄芪肉丝粥顿服,益气养血,托里透毒。

(3)阴液亏虚者食疗方:小米豆浆粥顿服,适用于虚损患者,老幼咸宜。

四、用药指导1、清热利湿解毒药宜偏凉服。

2、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五、情志调护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有利疾病康复。

六、预防与调养1、生活规律,避免劳累,每晚热水或中药坐浴,保持肛门清洁。

2、中医特色技术指导:撮谷道,即提肛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力,促进伤口愈合。

以晚睡前或早起为宜,收腹,上提肛门2-3秒后放松,每日1-2次,每次30下。

胃脘痛(胃癌)的健康教育一、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

以上腹痛、上腹部肿块、纳差、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2、辨证:气血两亏证、寒热错杂证、肝郁气滞证、瘀阻胃络证、湿浊中阻证、气阴两虚证。

二、饮食指导1、辨证施膳:(1)气血两亏证:常食益气食品和血肉有情之物,忌用升发类的食物,以防耗气伤血。

(2)寒热错杂证:多食用性质平和的食物,忌用辛辣及寒凉食物。

(3)肝郁气滞证:多食具有疏肝理气,清肝泻热以及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

(4)瘀阻胃络证:多食具有活血理气功效的食物。

(5)湿浊中阻证:多吃清淡利湿之品,禁忌生冷瓜果、甜食和油腻味重的食物,以免生痰助湿。

(6)气阴两虚证: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忌辛辣、烟酒、煎炸之品。

2、食疗方:(1)羊奶水药汤:补中和胃、润燥养血。

(2)人参黄芪鸡肉汤:健脾益气,补肾生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