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手法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借代

修辞手法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借代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三、认识设问
1.含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 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有问有答)
2.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 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含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 意思。 2.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 有音乐美感。
例: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二、认识反复
1.含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识 地使用某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一再重复出现。 2.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分清层次,贯通脉络; 增强语句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他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设问 )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对偶 )
3、难道小学生不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吗?( 反问 )
4、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
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反复

5、两个红领巾把老人送过了马路。( 借代

本课总结

例: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用弓箭最好。
四、认识反问
1.含义: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 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 暗含在反问句中。(有问无答)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 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一、修辞手法: 认识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 1.掌握含义、作用 2.修辞辨别
Hale Waihona Puke 同学们,下节课见!五、认识借代
1.含义: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 他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来代替。
2.作用:形象突出、鲜明生动,言简意赅、含义丰富 ,新鲜风趣。
例: 1.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卖红薯。
2.他是个老北京,你是个老宝鸡。
练习:写出下列句子应用的修辞手法。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1.课前预习:复习知识点、预习留痕迹 2.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3.课后认真巩固: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动动脑筋
1.尺下有一旦,意思是一天。(打一字) 昼
2.用

打头哪一个比较痛?
头痛
3.跑步比赛,98个选手,你超过了第二名你是第几名?
第2名啊
修辞手法(二)
【主讲老师】:月亮老师
一、认识对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