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阅读笔记第三章:会计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常用手法:1)操纵收入确认时间或确认虚假收入2)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3)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4)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财务包装5)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6)高估存货少计销售成本7)利用资产重组美化经营业绩8)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所以要关注这几项有没有特别大的变动,有的话要看清楚变动原因。
第四章:资产负债表分析1)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要比较稳定,才好。
如果比例变化较大,要查明原因。
比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
并且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的行业性质来分析比重的合理性,从而判断企业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均衡,资产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2)企业负债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使债务的偿还期与企业现金流入的时间相吻合,使债务的金额与现金流入量相适应。
3)短期负债风险较高,但是成本较低。
若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则是一种低风险,高成本的负债方式。
若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则风险较高,相应的负债成本也较低。
4)应收票据的法律约束力与兑付力强于一般的商业信用,因此收不回票款的可能性极小。
5)可以关注一下应收账款的增幅与营业收入增幅的关系。
6)不能只看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比重的大小,还应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性质来分析比重的合理性,从而判断企业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均衡、资产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等。
7)资产质量分析就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资产状况,分析是否存在变现能力受限,如呆滞资产、坏账、抵押、担保等情况,确定各项资产的实际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
8)银行承兑汇票的信用程度更高,收款更有保证,被企业广泛采用。
9)应收票据的分析主要是和会计报表附注结合起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
10)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是一种最不经济的行为,但这种损失往往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而得到补偿,但是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很大。
在刺激销售和减少坏账间寻找赊销政策的最佳点,是企业营销策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增幅不应超过营业收入的增幅。
11)如果企业盲目添置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会造成资金占用,还会导致资产闲置,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获利水平。
因此,企业应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以此来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12)进行折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折旧方法的选择;2、折旧方法变更及合理性;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
13)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长期待摊费用应当越少越好。
14)分析时如果发现企业的购货和销售未发生很大变数,并且企业的供货商也未放开信用政策,但应付账款的规模却无端地增加,平均付款期出现不正常延长,可能是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支付能力恶化的表现。
15)对企业来说,预收账款越多越好,它是企业的一种良性债务。
分析预收账款时,应关注预收账款金额的变化,因为预收账款一般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预收的,通过预收账款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营业收入的变化。
另外,还应注意是否有推迟确认收入的情况。
第五章:利润表分析1)如果利润表中的主要项目数据出现异动,突然大幅起落,各项目之间出现背离,或者出现恶化趋势,那么表明企业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为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线索。
2)结合企业年报及附注内容分析各项目变动的合理性。
比如,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可能是企业资产发生大幅贬值所致,也可能是企业为来年转亏为盈作准备。
3)如万科08年,企业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了12.3亿元,,影响本期税后净利润9.2亿元。
这是基于审慎的财务策略,但部分反映了公司在项目获取中,购买土地的成本偏高。
4)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金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依赖的业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具有良好的现金流、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必须关注关联方销售为主体的营业收入在交易价格、交易的实现时间等方面的市场化因素,从而判断关联方交易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合理性、以及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
6)应将销售费用的规模及变动情况与销售量或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其合理性。
7)财务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8)经常出现大规模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如果认为其确认恰当,则其在管理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如债权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等项目的减值准备,可能意味着企业管理质量需要提高。
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11)作为分析者,应能通过一些迹象来判断企业利润质量知否有下滑的趋势。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可能正在恶化:1、企业扩张过快。
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扩张过快,涉及的领域过广、过宽,那么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会加大,在这个时期的利润状况可能会恶化。
2、企业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如研究与开发支出、广告费支出等。
如果企业在总规模或相对于营业收入的规模上降低此类成本的话,应该属于反常压缩,这种压缩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当期的利润规模而降低或推迟了本应发生的支出。
3、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有可能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条件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此时的目的就有可能是为了改善企业利润。
4、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的不正常延长。
5、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付账款平均付账期的不正常延长。
6、企业存货周转过于缓慢。
7、企业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规模的不正常增加8、企业业绩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9、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过低。
企业对各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幅度,如果太低而以此提升业绩,不应获得好评。
10、企业利润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出现不正常的降低。
11、企业举债过度。
12、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报告出现异常13、企业有足够的可分配利润,但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
14、营业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相差悬殊15、价格大战、恶性竞争。
12)分析企业投资方面的信息时,要关注企业是否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企业投资收益是否满足其最低必要报酬率以及企业投资活动对企业未来的影响等问题。
13)分析与企业战略有关的信息。
企业在不同的战略情况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比如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正值,并且主要是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说明企业可能处于转型阶段或者是正在调整其经营策略等。
若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且主要是由于非债券性投资活动引起的,则说明企业可能处于扩张阶段,企业筹资的压力较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有限。
14)要辩证的看待现金流入流出量:没有现金流出,企业也就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出发,短期的大量现金流出是为了以后较高的盈利回报和稳定的现金流入打基础。
相反,如果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现金净流入,也未必是好事,此时必须分析现金流入的来源。
分析时应当学会辩证地看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量,深入探寻现金流量变化背后的本质。
15)通过投资的现金流的情况,结合未来的经济情况,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业绩。
比如长安,如果前一个季度或年度的财报里面投资支出的现金流很大,如果后面经济不好,那长安会加倍的不好。
如果长安前一年度开始缩减投资,收回投资,那么经济变差,其业绩也会好于预期。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情况是一个预测企业业绩的很好的工具。
16)企业具备高质量的现金流量表现为其各类活动的现金流量周转正常,现金流转状况与企业短期经营状况及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具有重充足性和稳定性,投资活动现金流流出的时机、结构与方向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战略性是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的基本质量特征。
筹资活动现金流应该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相应资金。
并且,资金无长期闲置、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等情况发生。
并且应合理安排归还债务期限,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17)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指的是: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
18)可以将“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其他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该项目与筹资活动中的“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数额均较大,表明企业可能已经陷入深度的债务危机中,靠出售长期资产来维持经营,未来的生产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19)连续数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大大超过了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金额,导致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净额逐年下滑,这很危险了。
20)“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应该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结合起来,二者想配比的结果(是现金净流入还是现金净流出)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例如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存在借新还旧或者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的行为。
21)三大报表的关联分析:将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进行对比,可以判断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
通过比较企业投资收益与对外投资、其他利润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利润质量。
22)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计算出来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应该是什么“;现金流量表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实际是什么“。
可见,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第六章:基本财务能力分析1)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的资源投入和经营特点分为销售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三个方面2)营业周期短、固定费用低的行业,毛利率通常较低,如零售业;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业,毛利率低则无法弥补巨大的固定成本。
3)销售获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该指标反应力企业营业收入的质量,如果该比例连续小于1,则预示可能存在大量坏账损失,利润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4)“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越好。
5)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