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中国社区管理的体制及实践发展.ppt

第4章中国社区管理的体制及实践发展.ppt


2.街居制的演变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间四阶段)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 总体,单位通过垄
断政治、经济、社会 资源,形成了对单位 成员的支配关系;通 过严格控制单位成员 社会自由流动,造成 了单位成员空间封闭。 没有自由流动的资源, 缺乏自由流动的空间, 单位成员只有全面依 附单位,最终造就了 依赖性的人格。
2.依赖性人格
首先,在单位制度 下,国家控制的资 源通过单位来调配。 对于单位成员来说, 单位是生活福利的 唯一来源。
我国在城市基 组织形式管理职工, 和社会转型后,
层社会逐步建 通过街居体系管理 单位制逐渐被打
立了以“单位制” 社会闲散人员、民 破,单位管理模
为主、以基层 政救济和社会优抚 式趋于失效。街
地区管理(“街 对象等,实现对城 居制也由于基层
居制”)为辅 市全体社会成员控 社会巨大变化而
的管理体制。 制和整合,达到社 面临很多现实难
4.2.2社区管 理体制类别
2、街居制
3、社区 制(街道 社区化)
辅助“单位制”建立,其设想是 单位制管理有工作单位的职工, 街居制管理没有工作的居民。
社区制,以“聚集在一定地域范 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 同体”的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位 的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和管理体 制。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条”:进行专业管理的各职能部 门 “块”:进行综合管理的地域性机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
4.1 社区管理的体制
4.1.2 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区建设实践: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两级政 府”:
市、区 政府
“三级管理”:
市、区和街道的管 理,强调街道层面
“四级落实” : 市、区、街道、 居委会四级的组 织落实
广泛参与:
本质特征 和必要条件
社区单 位的参 与
共驻社区,共建 社区
福建省三明市的 社区共建口号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4.2.1 单位制、街
居制的发展历史
(1)单位制、 (2)单位制、街 (3)单位制、
街居制的建立 居制发挥作用
街居制陷入尴尬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通过单位这一 在我国经济转轨
社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单位制 街居制 社区制,街道社区化 农村社区管理内涵、特征、措施
4.1 社区管理的体制
4.1.1 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社区体制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是进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重心下移, 立足基层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党政主导, 各方参与
管理与服 务相统一
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相结合
会稳定和巩固政权 题,在管理上陷
目的。
入困境。
(4)城市基层 对新体制的渴求 因此,城市基层 社会迫切需要一 种新的组织形态 和管理体制来解 决社会中出现的 问题和各种矛盾, 承担起重新整合 社会的功能。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1、单位制
单位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社 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在资 源配置、社会动员、满足人们需求、 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4.2.4 身陷困境的街居制
• 1.街居制的
内涵 • 计划经济体制时
4.恢复与发展阶段
期,我国对社会的管 理以单位制管理为主, 以基层地区管理为辅。 地区管理主要是通过 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 员会这两个行政建制 的组织来开展工作, 通称为街居制。
3.曲折阶段 2.膨胀阶段 1.创立阶段
其次,单位制还限 制了其成员的生活 空间。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4.2.3 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5.单位制的崩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包括个体 私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获 得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 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单位 制整合社会的组织功能日益弱 化。这些都使得单位制失去了 生存的土壤,不得不走向崩溃 瓦解的地步。
民政部门 牵头 有关部门 配合
社区居委会 主办
社会力量 支持
群众 广泛参与
4.1 社区管理的体制
4.1.3 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1)强化宣传教育,培育
社区意识。
社区居民的参与
(2)坚持社区需求本位的 原则。
(3)建立和完善参与机制
西方的非政府组织 (NGO)或非赢利组 织(NPO )基金会、 社会中 慈善团体、促进会等 介组织 我国的“社会团体” 的参与 中华慈善总会 中华扶贫基金会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第三,法律没有成为国家管理社会的
主要手段,单位成为国家对社会直接
行政管理的组织手段。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4.2.3 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政治动员
社会控制
3.单位制 的功能
经济发展
4.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4.2.3 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4.单位制的后果
1.总体性社会
1949年后大陆通过单位 制这个组织中介建立起 一个总体性社会,即一 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 社会。国家政权对社会 实行全面控制,对经济 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 面垄断,政治、经济和 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 重叠。
第3编 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实践与发展 第4章 中国社区管理的体制及实践发展
社区体制
社区体制,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是进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街道社区化
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路径选择。指在街道 层面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改革,建立街道级大社区
预习案例
P21中国社区管理发展迅速
重点问题
历史沿革
4.2.3 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 1.单位制的内涵
第一,我党没有城市社会管理经验, “公家人”管理模式通过单位制度得到延续。
• 新中国成立后社 会管理的产物,单 位是适应计划经济
体制而设立的一种
特殊的组织形式,
第二,国家利用行政手段控制资源 分配。
2.单位制 产生的 原因
具有政治、经济与 社会三位一体功能, 以行政性、封闭性、 单一性为特征。
4.1 社区管理的体制
4.1.2 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成立 社区委员会
建立健全 社区协调 组织

社区建设指导 机构或协调组

社区建设 领导机构
居委会
街道一级
市辖区一级
市一级
还应加强社区的党建工作设,切实改善和增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4.1 社区管理的体制
4.1.3 社区管理 体制的运行机制
党委和 政府领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