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 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 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 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第一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集团总部现有员工 119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70.6%1、 高层:董事长,执行总裁,副总裁,总工、总监2、 中层:部门经理,副经理3、 基层:分四类人员综合职能类指行政,财务,信息,企划,经营管 理人员生产技术类指工程、技术、检测人员及相关信息 化人员造价类指造价部人员及造价信息化人员后勤辅助类:司机、厨师、保洁、门卫、帮厨(二)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注:1、 女性职工:主要集中于公司行政部、人资部、 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和检测公司。

2、 男职工:主要集中于高管,工程管理部、技术 质量部3、 后期将在部门员工配置,男女搭配上进行调 整,同时尽量减少集中生育带来的用工风险(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 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 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 工,28%没有任何职称。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 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 38.7岁,年龄结构如下:注:中层人员20% 谅合职能 辅助类11% 10% 男61%1、 优势是:中青年 30 — 40岁偏多,既有一定工作 经历,同时渴望突破成长,有一定工作执行力和指 导力。

2、 劣势是:40岁以上人员偏多,使整体结构略显 老成,因为中层是公司高层梯队人才的来源,是公 司各项工作具体指导和推进的一个层级,对人才的 创新力、执行力学习力及进取精神都有一定要求。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 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

其 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 化训练和素养。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 29%,大专占46%,中专以及下占25%。

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 MBA 硕士学历。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 何职称。

资质上有 8位(33%)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

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基层队伍结构分析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 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注:1) 年龄大于40岁的主要体现在后 勤岗位、及检测岗位,均是公 司改制前在职的老员工2) 年龄25岁以下,及25 — 30岁这 二层的员工将成为未来中层梯 队人才的来源,他们的冲劲和 创新将给公司带来一股工作新 风气注:1、 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员工主要分布在行政部(占 40%)及检测公司(15%),工程部,造 价部,主要是公司原在编老员工2、 工程和造价类学历低员工后期有通过在职 继续教育和函授形式获取大专学历3、 缺陷:员工专业知识欠缺,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25岁以少40岁以— 0% 29%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分析:因年以上1、2012年是公司在调整发展过程中扩张了很多新生力量,各个部门都有,是给公司老员工带来一定影响力和冲击的,2013年应对这批新生军更多关注和引导融入2、1-3年的员工是值得关注的一批员工,为公司在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选拔而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业绩3、3-5年和5 —8年的员工是经历了公司最近十年飞跃发展的员工,也是得到锻炼的一批员工,关注他们的成就感和职业发展4、8年以上的为公司老员工,忠诚度高,按部就班多,想法少,2013年管理重点在于激发他们的工作正能量目前公司总部84名基层员工中只有3人有国有中级工程师,有14人是助工,其它人无任何职称, 资质方面只有1人持一级建造师证,大部分基层员工都无建造师证(部分老员工所持二级临时按国家政策在具体经营方面无太大用处),这意味着这部分员工将是未来公司一级建造师新增的空间和来源。

二、事业部及各办事处、分公司经营体系人力资源结构分析1. 公司的业务量和收入取决于公司经营体系的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公司经营类人员共计71人,包括6大事业部(江西、成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其中事业部总经理、副经理有9人,办事处经营代表32人,分公司业务代表24人,江西事业部经营岗6人。

2. 经营体系人员平均年龄30.6岁,其中30岁以下占61%,年龄结构相对是比较合理的,具体如下:分析:1. 公司这样的年龄结构在市场开拓与发展进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了年轻人的冲劲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稳重,管理重点是“老带青”,发挥各自特长3. 现有经营人员第一学历专业是工民建的占40%,其余60%主要是管理类和综合类,没有市场营销类。

4. 经营体系人员的学历结构分析: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0%,大专学历占50%,本科学历占10%,相对学历普遍偏低,有待提升体系人员的整体素质。

5. 经营人员的司龄结构分析:分析:4、 作为公司最重视的市场体系,人员在每个年度的 补充相对是较平均的5、 经营体系人员随着成长年度不同,显现出的业务 长短板各有不同,可以进行素质和能力测评,对 经营人员认证等级6、 重新配置经营人员,“老带新”6. 经营人员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 目前在71名经营人员中只有 7人有国有工程师,5人为助工,其余均无职称,资质方面只有 3人有一级建造师。

鼓励经营人员也参与一建培训,带证招投标,更方便工作。

三、 自营项目人员结构分析1、目前公司有四大自营项目:即富源花园项目、青山湖公租房项目、方大上上城项目、九江皮草城、永修 农贸市场。

共有163人,其中实、见习人员 36人。

2、自营项目人员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在 34岁注:1. 自营项目人员的年龄结构是“二头大,中间小” ,从人员培养和管理角度来讲不是很合理2.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营项目人员有较多内部 推荐和关系人员,而这二类人主要来源于就是过去项目 工地上接触过的有经验的人员,以及这些人员的小孩或 有关系的晚辈3、人员司龄结构95%都是1年以内,因为自营项目为 2012年才开始发展,除少部分管理人员是从公司老员 工中选取外,其余均为公司或项目新招人员,各项目的团队还在初期建设中,也不是很稳定。

4、人员学历结构:5、自营项目人员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目前项目上人员的职称情况和资质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前面也分析 了项目上年龄层是二头大、中间小,年龄超过40岁的而未持证的人员,现在要重新通过考试取证,十分 有困难,主要是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欠缺,年龄小于25岁的,可能书本知识能背下,但又欠缺实践 经验,所以同样难以通过。

只能先着手完善年龄小于 25岁员工的五大员证和二级证,同时对中间那部分 25 — 35岁的员工鼓励他们去参加一建培训和取证。

大专^30%注: 1. 项目人员学历相对偏低,主要集 中在年龄较大的水电工、现场管 理岗位人员,另外劳务公司安排 到项目上的现场管理实习人员大 部分是中专毕业27%本科及以上页眉内容四、 联营项目人员结构分析(包括鹰潭 BT 、半山半城、赣州国光)1、 联营项目:所有非自营项目,不论哪种承包模式,均计为联营项目,目前共计107人。

2、 联营项目人员年龄结构:平均年龄 34岁分析:1. 外派联营项目人员相对要求要年 富力强,即有一定项目工作经验,又相对稳定,所以年龄层在25- 40间比较合适2. 现有年龄结构各段较平均,部分 年纪超过40岁在现在项目完工 后计划将不再安排,逐步淘汰。

3、 人员司龄结构:分析:1. 现有人员司龄结构中 3年以下的占了 76%2. 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以前公司对外派项目人员的培 育、留用工作未重视,造成流失率较大,所以短期 员工多3. 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最近二年项目新增良好,人员 需求极速增加4、 学历结构:联营项目人员本科学历只占 10%,大专学历占28%,其余均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普遍学历偏低。

5、 职称和资质结构:普遍只有五大员类证书, 16人有中级职称,一级建造师只有 1人,二级建造师17人,其它均是无职称无建造师证的。

这类人员将是 2015年必须参与一建培训和取证的人员。

但通过电话访谈,大部分外派人员担心的是考试时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参与,需要总部统筹规划安排。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文化、体 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 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公司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 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事务性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二) 公司管理层还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表现为常在投资观与费用、成本观之间徘徊,常常犹豫不定,口头支持多,实践行为表现少。

(三) 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 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 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

公司管理层除人力资源部的必须有外,其他部门经理少有人力资源管理 意识,难能主动将部门经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

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公司部 门经理也很少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于日常管理之中。

当然高层中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二、 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30-40 22% 2涕以 下1、目前还未形成动态和发展形态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随着公司战略目标的改变,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