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在APEC中的作用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在APEC中的作用目录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3)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一)按照贸易壁垒强弱的程度划分 (4)(二)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4)(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4)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动因 (4)四、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5)五、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建议 (7)六、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的作用 (8)◆中国在APEC中的作用 (8)(一)自加入APEC后,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参与APEC 基本原则的讨论和制定 (8)(二)参与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行动 (8)(三)积极推动APEC的经济技术合作 (8)(四)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地区经济 (8)(五)中国在经济危机中起到的很好调节作用 (9)◆中国参与APEC进程,对中国的意义 (9)七、参考文献 (9)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
"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
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
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
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
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
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
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
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
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一)按照贸易壁垒强弱的程度划分1 、特惠贸易协定(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它是指在实行特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松散和较低级的一种形式。
2 、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它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贸易区域。
自由贸易区内逐渐减免甚至取消关税与进口数量限制,同时,保留成员国各自的原有独立的对区外国家的关税结构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3 、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这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了一步。
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而且成员国对同盟外的国家建立了共同的、统一的关税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镜以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4 、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 )它是指除了在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还取消了生产要素流动的各自限制,允许劳动、资本等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在商品自由流动方面,它既一直对对外的统一关税,由有协调间接税制度、产品标准化制度;在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协调筹资制度;在劳动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学历和技术等级的相互承认制度等等。
共同市场下经济调节的超国家性质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
5 、经济同盟( Economic Union )它是共同市场和经济共同体向超国家一体化的宏观协调机制发展的具体步骤,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在实行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政策,并拥有一个制定这些政策的超国家的共同机构。
6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
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包括经济同盟的全部特点,而且各成员国还统一所有的重大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
在这个一体化组织内,各成员国的税率特别是增值税率和特别消费税率基本协调一致;它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使用统一的货币;取消外汇管制,实行同样的汇率管理;逐步废除跨国界的金融管制,允许相互购买和发行各种有价证券;实行价格的统一管理等等。
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有共同的组织管理机构,这种机构的权力以成员国的部分经济决策与管理权限的让渡为基础。
(二)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1 、部门经济一体化( Secto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部门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或商品,或产业),达成共同的经济联合协定而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2 、全盘经济一体化( Overall Economic Integration )全盘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的形态。
(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1 、水平经济一体化( Horizont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水平经济一体化,又称横向经济一体化。
它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2 、垂直经济一体化( Vertic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垂直经济一体化,又称纵向经济一体化。
它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动因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波澜壮阔,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其经济原因主要有:一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加深的市场化趋向改革,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在战后新技术条件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国的生产和流通及其经济活动进一步越出国界。
这就必然要求消除阻碍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市场和体制障碍。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践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改革,各国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经济体制上的障碍,促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是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近年来多边贸易谈判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刺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虽然世贸组织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庞大,运作程序复杂,根据世贸组织“一揽子接受”方式,其成员对各项议题的谈判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从而注定了短时间内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和消除矛盾并非易事。
比如,2001年11月在多哈发起的首轮多边回合谈判一直举步维艰。
多边贸易谈判前景的不可预测性,为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议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机遇,也为参与全球竞争多了一种选择。
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因其成员常常是地理位臵相邻、社会政治制度相似、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有类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而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诸多优势。
服务于本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稳定,是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政治原因,其主要包括:(一)是谋求政治修好,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区域贸易协议除了促进贸易流动,也对消除政治冲突起着显著的作用。
欧洲合作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标就是政治。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欧洲人意识到不能再发生战争,必须通过合作、一体化与联合,才能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安全和发展。
时至今日,欧洲各国终于通过经济合作,为实现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实现大欧洲联合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亚洲,1999年东亚领导人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议题。
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与正在进行中的南亚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密不可分。
非洲一些国家政局长期不稳,大多数国家经济又不发达,这些因素促使非洲联盟于2002年问世,其目的是试图以政治和经济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
(二)是推动国内的体制改革。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把区域贸易协议作为锁定贸易自由化或国内体制改革进程的机制,即通过外部的条约责任和有形具体的承诺来促进国内的体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东欧转型国家与欧盟签署区域贸易协议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以此推动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
(三)是寻求区域层面的政治保护以抗衡其他区域集团。
这是世界大国加紧组织和巩固区域经济集团的一个重要动因。
美国参与跨地区的亚太经合组织,意在抗衡不断扩大的欧盟。
而欧盟希望作为一个更强大的整体,用一个强音在国际上更有力地与美、日等大国抗争,不仅在自家门口加紧对外经济扩展,在拉美和亚洲等地积极开展经济合作,而且致力于“大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日本极力在亚太地区推行“雁阵模式”,巩固和扩大“大东亚经济圈”,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打入欧美腹地,并期望借此获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俄罗斯以独联体为依托,已经建立或正在构建一些区域经济集团,如独联体国家经济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等,以巩固和加强俄的大国地位。
东盟通过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在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多边经济组织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来维护日益增强的自身利益。
(四)是传播主体政治价值理念。
“9〃11”之后,美国把反恐作为其国际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
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主动提出与中东地区国家在 2013年之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倡议。
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此举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方式在该地区推行美国式民主制度。
四、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资源全球配臵的变化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和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导致了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
部分国家为了加强本国竞争实力,依据经济学的规模效应理论,开展建立在地缘优势上的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以进一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为代表,以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为主要合作形式的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