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企业战略的职位族要如何划分.doc

基于企业战略的职位族要如何划分.doc

基于企业战略的职位族要如何划分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企业规模不断变大,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企业优秀人才可选择的就业空间在持续拓展;另外一方面,国内目前尚未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也尚待完善,因而人们的危机感比较强,比如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92.1%的受访者对自己走不动以后的生活感到焦虑,而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1】。

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担忧客观上造成了职业选择的短视,往往因为薪酬的原因而轻易选择改变工作。

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国内企业(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员工流失率上升,这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许多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为员工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员工多通道发展,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措施。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的第一步就需要对企业现有职位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类,即进行职位族划分。

因此,职位族的划分对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1.职位族与职业发展通道职位族是具有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任职能力要求的不同职位构成的一个集合。

能力指的是执行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个工作时,所具备的知识、情意与技能等实际表现的行为,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generic competency)与专业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y)【2】。

职位族划分是从功能的角度对企业目标的逐级分解,关注的是完成功能的角色和能力要求。

员工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来培养相应的能力来担任不同的角色,从而达到员工职业兴趣与企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统一。

而传统的职位是一系列工作或者任务的集合,职位强调的是以事为中心,而不是担任该职位的人。

一个职位往往需要任职者承担不同的角色,具备不同类别的任职能力,如果同一职位的不同角色对任职能力要求的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员工兴趣与任职能力要求的落差,员工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得不到保证。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单个职位为管理对象【3】,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也往往依据现有职位体系来设计。

事实上,组织结构设计与岗位设置的前提是将业务流程看作成静态不变的,将员工视为执行业务流程的手段和工具。

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严重束缚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压抑了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兴趣,客观上违反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而基于职位族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一方面,职位族的划分是依据职业功能分析的思想,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完成战略目标所要具备的功能,关注的是完成这些功能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因此在职位族划分的时候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从宏观的组织目标的角度出发,对现有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不作过多考虑,从而打破了部门界限,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空间。

另外一方面是,基于职位族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通过把重点放在能力和角色上,而不是在狭窄的职位设计和定义上建立激励和衡量更佳业绩的基础,从而为企业建立更为稳定和有效的激励和绩效管理平台。

同时职位族的建立有助于在中小型企业中明确专业机遇,为员工职业发展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2.价值链划分方法及其不足职位族的划分不是简单的将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先有职位归类,而是要体现企业战略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因此,进行职位族划分必须要明确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集合【4】。

企业如何形成与战略相适应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源泉在哪里?这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

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企业独特的经营运作方式和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4】。

国内有研究者认为,职位族划分应当从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入手。

企业的一切经营组织活动都是围绕价值链展开的,因此,进行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首先要从企业企业战略:1.企业发展战略范文2.2017企业战略有什么经典例子分析3.企业发展战略有哪些概念4.战略的名词解释5.企业励志文章大全制”,作为清单编制责任的唯一描述,并没有明确招标人应对清单编制负责,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招标方完全可以在合同中作出相应规定,将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责任和风险推给投标人。

招标人规避了本应该承担的风险,投标人只能通过单价的调整来体现因工程量不准确而带来的风险,价格的竞争变得不再纯粹,投标报价披着清单计价的外衣,实质上又走回传统计价方式的老路。

2008版《计价规范》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3.1.2条作出了明确的强制性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

作为对2003版条款的补充,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明确清单编制的责任必须由招标方负责,真正体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招标投标的内涵。

2、低质量工程量清单给招标人带来的问题虽然清单计价方式下,清单编制的风险由招标人承担,但招标人仍有可能对清单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既然工程量最终按实结算,清单编制阶段存在问题影响不大。

其实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量计算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因为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晰,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1)工程量计算错误如果被投标人发现,投标人会利用错误的工程量采用不平衡报价以期中标后在工程结算时获得额外的收益,比如当工程量偏高时,投标人故意压低此部分项目报价,当工程量偏低时,故意抬高此部分报价。

(2)除了获得额外的利益,施工方会就工程量计算错误提出索赔,比如工程量的变化而导致的工期或措施费等的索赔。

(3)工程量计算错误会造成工程量变更部分价格确定的难度,2008版《计价规范》规定“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变化在合同约定幅度外的,其综合单价要予以调整”,事后的协商比事先的约定总是要困难得多。

(4)工程量计算错误会导致投资控制的困难,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除了尽可能减少施工变更外,准确的工程量计算也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

(5)对项目特征清晰完整的描述是各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基础,项目特征描述的含糊不清不但会造成投标人不必要的失误、各投标人之间理解的差异、更主要的是甲乙双方在工程结算时会因理解的不同而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二、工程量清单在编制阶段应符合的规定作为投标报价的基础,由招标人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是双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讨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2008版《计价规范》附录表从六个方面对清单编制作出了规定,分别是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内容。

1、项目编码2008版《计价规范》采用12位数字编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工程造价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

2、项目名称、项目特征和工程内容2008版《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中项目名称和项目特征除了要满足附录中的要求外,还需结合拟建工程的实际予以确定。

所以清单中的项目名称是参考附录中的项目名称并结合项目实际来命名的,附录中的项目名称只是对同类实体的统称,要与实际结合才能把名称具体化,项目特征的描述也是如此。

项目名称、项目特征和工程内容这三项在性质上相同,可以在项目名称栏里合并为一类进行描述。

与预算定额按单一的施工工序划分子目不同,工程量清单项目一般是以一个“综合项目”考虑的,该综合项目包括多项工程内容,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清单项目=项目1+项目2+…,在组成综合项目的多个子项目中,其中一类是主要实体部分,另一类是附属或次要部分,所以上述公式又可以表述为:清单项目=项目1+项目2+…=主体项目+辅助项目(或称组合项目)。

其中项目名称是以主体项目来命名的,辅助项目并不设置项目名称。

由于在项目名称中忽略了辅助项目,而仅有项目名称并不能完整反映影响工程造价的所有因素,所以在项目名称一栏中必须有项目特征的描述作为项目名称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工程内容则与项目特征具有对应关系,项目特征主要从形成工程实体的组成内容及其特点上描述,工程内容主要从形成这些工作内容的生产和工艺的角度来说的。

如地面项目的项目特征有:找平层种类、厚度,粘结层种类、厚度面层材料品种、规格、品牌、颜色,则对应的工程内容就有:抹找平层,铺设粘结层、铺贴面层。

在这三项内容中,项目特征的描述无疑是最重要的,只有清晰准确的描述清单项目,才能使投标人全面准确的理解招标人的工程内容和要求,做到正确报价。

在设置清单项目时,应参考附录结合施工实际对项目的特征作全面的描述,比如材质、规格、型号、施工工艺,甚至施工位置不同时,原则上都应分别甚至项目清单,做到具有不同特征的项目应分别列项。

3、计量单位2008版《计价规范》规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计量单位应按附录中规定的计量单位确定,与定额不同的是,清单中的单位都必须使用基本单位,不得使用扩大单位(如10m3、1000m2)。

由于项目特征是清单项目设置的基础和依据不同的特征,比如规格型号的不同,就必须分别设置清单,但在某些情况下清单的编制就显得比较麻烦。

比如2003版《计价规范》门窗是按不同的规格型号按“樘”来计量的,这使门窗的清单项目显得很多,但如果用面积来计量就可以把相同材质的门窗合并在一个清单项目内了,这大大简化了门窗清单的编制,而且也不影响投标方的投标报价。

2008版《计价规范》中就采用了“樘”和“平方米”的计量方式。

从中可以看出某些项目特征不影响投标人报价的前提下,如上述例子中门窗的规格可以采用方便清单编制的计量单位。

4、工程量计算规则2008版《计价规范》中工程量计算规则与预算定额中工程量计算规则有原则上的区别:计价规范中的计量原则是以实体安装就位的净尺寸计算,而预算定额的工程量计算是在净值的基础上,加上施工操作(或定额)规定的预留量。

比如2008版《计价规范》中的土方工程量计算,并不含工作面和放坡系数。

由于受到传统预算定额的影响,清单编制人员容易混淆两种计算规则,所以必须熟悉两套规则的不同点,以保证准确计算清单工程量。

三、工程量清单在合同约定阶段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施工设计文件深度的欠缺,造价人员责任心或业务能力不够等原因,在清单编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程量计算失误或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完整的情况,而且投标人在较短的编制标书时间内也难以将清单与图纸仔细核实,清单编制上存在的失误在双方签订施工合同之前未必可以消除,为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出现纠纷,在合同中应对工程价款采用的合同形式及工程价款的调整作出具体规定。

1、合同形式的采用1999年由原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合同价款的确定分为固定价格、可调价格和成本加酬金三种方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相适应的合同形式应采用固定价格中的固定单价合同,2008版《计价规范》4.4.3条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宜采用单价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