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摘要:wto成立至今,其准司法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其成功运作无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它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柱,正是它,为多边贸易体系提供了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确保了多边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行。
它对当代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wto的建立带来了国际经济法领域的一场“革命“。
“当日益增多的国际经济法问题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提出挑战时,该体系也处在改变中。
其基本的主权概念、领土管辖、主权平等都必须修改。
这就是国际经济法的革命。
“自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现已开始显现,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制定有关的应对措施,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如何认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与意义,是我国国际法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贸易;经济一体化;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7.004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7-016-05 收稿日期:2012-05-20历史与现实告诉人们,国际社会如同国内社会一样,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及其法律制度。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表明,这是迄今各国在最大限度范围进行国际合作的组织机构,即愿意接受该组织在调处各成员之间贸易或与贸易有关的争端方面,拥有类似国内法意义上的强制管辖、裁决和制裁等一系列权力。
这种国际合作反映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各地区之间贸易、经济往来极为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之大,必须采用类似wto 争端解决机制那样的方式,和平解决国际经济和贸易争端。
这就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生命力所在。
诚然,必须看到,wto及其多边贸易体系是一个渐进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各项协定与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不断得到进一步改进、加强和完善。
我们期望wto在全球化的进程成为法治、良治的全球治理样板,而不要退化为弱肉强食的工具。
对wto每一个成员来说,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来保护自己,也不排除成为被告和败诉的可能。
它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是一种保护其权益的手段,又是督促其履行应尽义务的工具。
wto争端解决机制并非国际法院,它的仲裁机构只是各成员授权它进行独立的判断,其根本目的是促使各wto成员遵守规则、履行承诺。
wto争端解决机制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一机制才使多边贸易体制的一整套贸易规则不再是停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一套能够发挥实际效力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规则。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随着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因适用wto协定而产生的各种争端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被成员国所采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规则性缺陷1.缺乏有关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条款。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对一些行业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正,同时,又作出了很大的改进。
但是,对于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方面,却缺乏相应的条款。
因此,对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而言,如果遇到有关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纠纷就会形成无法可依的局面,从而难以对此二者的纠纷进行公正裁决。
2.执行期限过长。
按正常程序,wto争端解决机制启动到结束也可能需要近30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限制还有赖于各成员、专家小组、上诉机构的诚意遵守,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特别是对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拖延执法的约束机制。
而且,争端解决程序的启动通常是在受影响国家第一次通知可能的争端当事方的几个月之后。
当最终的救济手段(如撤销被投诉的违法措施、补偿或报复)得以落实时,往往这一延误已使有关国家的出口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该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因为这些国家大多贸易实力弱小且出口依赖单一产品。
被投诉的违法措施可以在得到纠正前存在两年以上,其负面作用足以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几乎无可挽回的损害。
拖延显然对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利,它们会因此拖延而承受难以弥补的损失。
虽然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已经对各个环节的时间进行了限制,比较gatt时期的争端解决程序大大缩短了时间。
但是,从向dsb提出诉讼开始,各个环节消耗的合理时间长达27个月。
但是,商机往往一闪即逝,经过如此漫长的等待,即便最后公正的裁决下来,并且得到了执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尤其是那些对外部经济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和部门而言影响可能已经是巨大而难以弥补的了。
3.争端解决程序中的损失问题。
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对损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补偿。
即使争端能得到解决,通常的方式是在专家小组的报告通过后,由犯错的一方纠正错误行为或授权报复,没有对败诉方前面的错误行为的追溯惩罚措施。
即使违法国迅速撤销了被投诉的违法措施,受影响的一方也只能从有关措施被撤销后取得救济。
对于从通知争端之产生到影响进出口的措施被撤销的这段长时间内,并没有对受害国有任何的补偿。
同样,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化解被诉的违法措施在其“合法”存在期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经过冗长的诉讼过程和不菲的开支而胜诉,败诉方也在败诉后纠正了违规行为,发展中国家也要承受诉讼期间这段长时期的损失,这对发展中国家脆弱的经济来说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虽然在《谅解书》中的第22条涉及“补偿”,但是,那是针对在“建议和裁决未在合理期限内执行可获得的临时措施”。
在申诉、裁决和等待执行的“合理期限”内所发生的经济损失,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进行何种程度的赔偿。
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些特殊及差别待遇条款难以有效执行。
4.在上诉方面,上诉机构具有浓厚的司法色彩,但它并没有被赋予上诉请求合理性的权利,即:没有驳回上诉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贬损了机制的权威性。
5.在代表问题上,wto否认了小的发展中国家自由派遣私人律师作为代表的权利,这实际上否认了争端当事国完全有效的代表权。
6.在反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上,由于缺乏相应的实体规则,wto 争端解决机制对反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问题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二)结构性缺陷1.是发展中国家难以真正实行交叉报复方式。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它以强硬的经济制裁方式对裁决的实行进行监督。
具有代表性的是中止减让和交叉报复。
如果涉及发达国家对其他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经济制裁措施是可以真正保证履行,并且带来很大的威慑力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对一个发达国家而言,是不是能够真正实施这样的经济报复措施还有待商榷。
一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制裁手段的有效性不足。
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赖较小,即便是受到报复,影响可能也不是很大。
争端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对败诉方实行报复性制裁。
发达国家可以凭借政治经济实力,达到威慑目的。
很显然,这种方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时是不实际的。
考虑到制裁手段的政治经济成本,一个发展中国家难以对发达国家采取这种制裁,而且单个发展中国家的报复制裁对发达国家也缺乏威慑力。
因此,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放弃这样的报复,委曲求全。
当涉及发达国家的根本性利益时,发达国家将可能不会执行争端解决机构的决议。
制裁手段的有效性不足便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根本原因。
2.另一个缺陷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建议难在wto通过。
为了提高wto 的运作效率,减少自身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比如:延长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执行期限,缩短发达国家的合理执行期限;设立监督机构保障条款落实;改进技术援助体制等。
但是,由于发达国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缺乏推进这些改革措施的兴趣,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仍然薄弱,这些建议一直都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难以通过。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gat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还不能够说它就是完善而成熟的,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
归纳下来可以分为两类:dsu自身的规则性缺陷以及dsu作为国际力量制衡产物的结构性缺陷。
三、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进一步改革的建议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有效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或者说wto 争端解决机制如果不能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制内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其权威性将不可能得到承认,这最终将使整个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
不难预见,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wto争端解决机制必然会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该机制不仅要通过本次审查和修改加以完善,而且有必要在未来继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进一步来说,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wto藉以解决争端的程序规则和实体规则,还包括该机制本身的修改和解释规则。
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九年多的实践暴露出来的问题,wto成员有必要通过评审对《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的各项规定进行澄清和明确,促使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和合理化。
虽然评审涉及《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的很多方面,但wto成员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下列三大问题:1.执行;2.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透明度和对外开放;3.发展中成员(国)在wto争端解决活动中的特殊待遇与充分有效参与问题。
从wto的有关规定来看,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的:首先,对解决争端的程序规则(主要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和实体规则(各适用协定)的正式修改;其次,对上述规则作出有法律约束为的权威解释;再次,由dsb在争端解决实践中,对这些规则作出虽无法律约束力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解释。
(一)关于wto争端解决的执行马拉喀什协议确定了对各有关协议进行复审的时间,以评定该协议(备忘录)是否需要维持、修改或取消。
按照协议规定,对dsu 的审议应在1998年底完成,后wto总理事会决定再延长1年,即应在1999年的西雅图部长会议上对dsu进行审议。
但由于西雅图会议的失败,会议最终没有对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提出修改意见。
因此到目前为止,dsu的规定并没有做过修改。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在dsu中规定一定的激励机制、定期审查机制以及制裁机制以督促败诉方最迅速且善意的履行dsb 的裁决。
首先,dsu的设立也是为了上诉方的利益得以实现,因此,若是能够创设一种激励被诉方积极主动履行其义务的机制,那么就可以皆大欢喜了。
关于这点,不妨借鉴我国会计实务中的现金折扣的做法,通常卖出货物一方为了早日收回货款会承诺给予买方一定的现金折扣,假设双方约定一个月付款,而买方如果能在提货后的10天内付款,可享受10%的货款的折扣,20天则有5%的折扣,若是按期付款则不享受折扣。
在dsu的裁决执行中,规定败诉方若提前履行义务,则可相对减轻一些义务,这对义务履行方将会是极大的激励,而权利一方为了早日实现权利,减少损失,相信也会同意给予一定的激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