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桂井小学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
开设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校主要决定从传统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两个方面经行立题研究。
主题一、中国传统节日
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所包含的民俗民。
2.培养学生探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主题二、走进剪纸的世界
目标:
1.通过网络、视频、参观、采访民间艺人等方法及陇东剪纸的历史、文化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利用有关材料,借助相关视频或艺人指导,使学剪自己喜欢的灯彩,培养学生动手、
合作能力。
三、活动的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2.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保护、学习、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掌握基本的搜集、整理资料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
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等。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
1.确定课题。
学校教研组牵头,在各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制定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同时又是具有可行性、可研究的课题。
2.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就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中要明确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时间地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等。
同时还要明确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
3.指导收集资料。
根据计划中的规定,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活动、上网查询、参观访问、实验操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好过程记录。
4.成果展示评估。
五、活动实施安排
1.确定选题(8月25日-9月1日)
2.指导实施(9月17日-9月30日)
3.成果展示与评估(10月8日-10月14日)
峡门乡桂井小学 201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