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动机检修标准1 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首钢迁钢地区各厂矿交流电动机计划停机检修周期、项目及检修质量标准。
规定了常见故障处理的检修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首钢迁钢地区各厂矿高、低压交流电动机的检修工作。
2 引用标准《电气设备预防试验规程》。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旋转电机整修规范GB/T21205-2007》3 检修周期检修周期大修的间隔一般为2~3年进行一次,小修的时间间隔为6~12个月。
其它电动机的检修期限应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状况、零件磨损、腐蚀、绝缘老化程度及运行维护条件来确定。
检修项目拆掉电源线接头,检查电源线接头状况。
电动机移位、解体、抽出转子。
检修通风冷却系统。
清洗、检修轴承,更换润滑油脂。
更换或修理损坏的零部件。
清扫检修定子。
清扫检修转子。
重新组装就位,测量各部间隙及绝缘电阻。
各项电气试验找正及验收。
4、检修项目及质量标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检修前认真做好检修的各项准备工作,仔细讨论检修计划和各项措施,明确检修任务和质量要求,安排好项目、检修进度、人员安排、准备好检修的材料、工具备品以及检修场地,搬运道路车辆等。
交流电机的检修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质量标准±5%。
电机定子检修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质量要求a。
电机转子检修及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质量标准mm时应更换滑环,检查清扫滑环绝缘套及螺丝外包绝缘应清洁完整,无破损松动,引线与滑环连接可靠,滑环装置齐全紧固。
电刷滑环机构的检修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5~△6级光洁度就可以恢复使用,如果滑环表面的槽纹烧伤、凹凸程度比较严重,低于平面1mm以上,损伤面积占滑环面积的20~30%,并位于电刷磨擦面,应该在车床上车修,车修后偏心度不许超过~光洁度在△6~△7之间,滑环有裂纹时一般应更换。
质量标准mm,电刷在刷握内上、下移动灵活,无卡涩现象,刷簧的压力应均匀,应在~之间,刷架及刷握杆应牢固,绝缘衬管应完整无损,其绝缘电阻不应少于1MΩ。
△5~△6。
冷却器的检修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质量标准电机组装质量标准。
组装前用吸尘器将定、转子吸扫干净,用刮刀刮去止口、定、转子表面及其它配合面的绝缘漆迹和油污积尘等,应确保电机内清洁无遗物。
穿转子。
小型转子可以直接穿入,较大的转子可用接假轴法,穿转子时不得损坏定、转子线圈和其它零件,要注意轴伸端和出线盒的相对位置。
装端盖。
装配前先清除端盖内的灰尘,有锈蚀的地方应把它擦掉后涂上防腐漆,装端盖时严禁用铁锤直接敲打,以免造成端盖裂纹或敲碎,拧端盖螺丝时要对角轮流拧并用铜锤轻敲四周。
紧轴承盖螺丝时要对角轮流拧,以免轴承盖发生歪斜而卡住轴端。
装第二个端盖时,用吊车把转子吊成水平,对合止口,拧上螺栓。
如端盖上无通风孔,则端盖未装前须用长螺丝杆穿过端盖上的螺孔把内小盖拉住,否则端盖装好,很难对准内轴承盖的螺丝孔。
电机前、后端盖及轴承盖装配完毕后应盘车检查电机有无卡涩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装滑动轴承的电机,装配后须测量定、转子间隙,测量时应将塞尺塞在转子与定子的齿顶上而不能放在槽楔上,选上、下、左、右四点测量,对电机两端部应测量,所测各点间隙值与平均气隙之比,不得大于±5%,塞尺插入深度不得少于30mm,同一方向铁芯两端气隙之差不应超过气隙平均值的5%,一般应调整到上端气隙比下端气隙大。
对于滑动轴承电机应测量转子的轴向游隙~2mm。
电机组装后应测量线圈的绝缘电阻,检查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作业指导书目录1、总则2、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3、质量控制4、试车与验收1、总则主题内容:本专业指导书规定了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的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试车与验收。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XX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编写修订依据《GB/T 21205-2007 旋转电机整修规范》2、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拆卸轴承应选用适宜的专用拉具,当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时,可用90°左右的机油浇于轴承内圈上。
轴承组装轴承组装前,检查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孔的配合关系,不能出现跑内圈或跑外圈现象。
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加热法,且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00°。
主意,轴承润滑脂要在轴承装在轴上冷却后加注。
轴承安装后,轴承内圈端面必须紧靠轴肩端面,不应留有任何空隙。
可在轴承冷却过程中,用小锤通过垫子轻敲轴承内圈使其靠紧。
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轴承的洁净。
轴承安装后,用手转动轴承应轻快灵活无任何阻碍的旋转。
表1轴承脂加入量轴颈的测量‰,最大值不超过,且轴颈表面应无伤痕。
°的两个方向测量,两个测量数据的差值就是该轴颈的圆度。
测量轴承内圈与主轴颈的配合关系应为H7/k6标准,具体见表2。
必须使用量缸表(内径百分表)配合外经千分尺使用。
表2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关系注:正值表示间隙,负值表示过盈测量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应为Js7/h6标准,具体要求见表三。
必须使用量缸表(内径百分表)配合外经千分尺使用。
表3 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注:正值表示间隙,负值表示过盈滚动轴承允许的径向游隙表4 滚动轴承允许的径向游隙滚动轴承允许轴向间隙。
(1)存在间隙A,如果大于,不必进行调整,见图1、图2、图4。
需要主意的是,如果间隙A比较大,电机盘车又很紧,需要注意此时电机轴承的位置是图1还是图3,如果是图3,因为后压盖存在间隙B,把紧螺栓后,对轴承有很大的过盈量,需要加调整垫片。
(3)存在过盈A,把紧外压盖螺栓后,对轴承会有很大的过盈,在轴承外侧压盖处加垫片调整,使转子轴向间隙大于。
见图5。
注:是电机检修规范要求的。
假设电机长1米,转子比定子温度高50°,那么转子会比定子至少多热胀伸长,而且,电机每一侧轴承外圈端面与压盖凸台端面的间隙都较大(有的电机约为2mm),就是为转子热胀伸长留有余地,所以建议把滚动轴承允许轴向间隙至少增大为,如果电机更长温差更大,轴向间隙允许值应该在放大一点。
3、质量控制对90Kw以上的电机检修时,必须测量该作业指导书上面提到的技术要求,并经过电气技术员的确定;90Kw以下电动机进行抽检。
4、试车与验收电动机滚动轴承允许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升,见表5表5电动机滚动轴承允许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升电动机振动评价等级标准表6振动评价等级标准Ⅰ类设备为15Kw以下的电动机Ⅱ类设备为无专门基础的中型机器(5-75Kw电动机),以及在专门基础上刚性安装的机器(300KW以下的电动机)Ⅲ类设备指300Kw以上的电动机表中将振动值评价等级分为四个区域A新交付使用的机器必须在该区域内B通常认为振动值在该区域的机器可不受限制的长期运行C认为振动值在该区域的机器不适宜于长期运行,可在有限时间运行,但必须采取补救措施D振动值在这一区域认为振动剧烈,足以引起机器损坏。
电动机在连续负载前做空载试验,2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运行4h,200Kw以下的电动机运行2h,轴承温度稳定半小时为标准。
电机找正的方法及标准二、电机找正方法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
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
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电机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电机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图示电机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根据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2.测量方法安装电机时,一般是在电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电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简单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
只适用于电机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2)用中心卡及塞尺的测量方法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所示。
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
(a)用钢带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b)测量轴用的不可调节的双测点对轮卡(c)测量齿式联轴器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d)用螺钉直接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e)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单测点对轮卡(f)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双点对轮卡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测量的间隙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出调整量,故较为适用(3)百分表测量法把专用的夹具(对轮卡)或磁力表座装在作基准的(常是装在电动机转轴上的)半联轴器上,用百分表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偏差值。
此方法使联轴器找正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常用的百分表测量方法有四种。
A .双表测量法(又称一点测量法)用两块百分表分别测量联轴器外圆和端面同一方向上的偏差值,故又称:一点测量法,即在测量某个方位上的径向读数的同时,测量出同一方位上的轴向读数.具体做法是:先用角尺对吊装就位准备调整的电机上的联轴器做初步测量与调整。
然后在作基准的主机侧半联轴器上装上专用夹具及百分表,使百分表的触头指向电动机侧半联轴器的外圆及端面,如图所示。
测量时,先测0°方位的径向读数a1及轴向读数s1。
为了分析计算方便,常把a1和s1调整为零,然后两半联轴器同时转动,每转90°读一次表中数值,并把读数值填到记录图中。
圆外记录径向读数a1,a2,a3,a4,圆内记录轴向读数s1,s2,s3,s4,当百分表转回到零位时,必须与原零位读数一致,否则需找出原因并排除之。
常见的原因是轴窜动或地脚螺栓松动,测量的读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属正确,即a1+a3=a2+a4;s1+s3=s2+s4通过对测量数值的分析计算,确定两轴在空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按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可满足一般机器的安装精度要求主要缺点是对有轴向窜动的联轴器,在盘车时其端面的轴向度数会产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