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

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

对质量管理的一点看法
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必须要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去武装企业,必须要深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公司目前存有一下问题:一质量观念落后。

对产品的质量内涵认识不足,对质量管理的控制内容认识不够。

公司的许多领导干部还是认为产品质量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事,从而过多的依赖于质量检验。

当质量检验部门严格执行标准时,有的领导甚至认为这是质量检验部门在卡企业,有的领导甚至责问质量部门负责人员“你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使质量部门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同时也大大挫伤了检验人员的积极性。

一些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后遮掩、瞒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车间管理人员甚至对重视质量的人员加以指责。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第一并未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出来,当质量于其他指标如产量、销售发生冲突时,质量往往成了牺牲品。

二质量人才紧缺,全员参与程度偏低。

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大多数是被动的,主动关心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况并不普遍。

员工对参与QC小组普遍缺乏兴趣,一些QC成果也是在一些小改小各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

质量改进也只是对发生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改进,不能够对发生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进入了整日改进不见进的怪圈。

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远没有发挥出来。

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工作的开展失去了群众基础。

应用统计技术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极低,进行工序能力分析的也为数不多。

企业采用较多排列图、因果图等,却又无法预防生产过程的不合格。

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在公司运用较少。

在设计阶段,采用三次设计,进行质量功能展开很少。

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占主流,由此导致的不合格品损失居高不下,企业盈利性不强。

怎样以最少的投入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找出一条合适的质量水平线,根据各个质量成本所占比例进行有效调节。

质量成本是将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发生的费用,这就决定了质量成本与产品合格率是分不开的。

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不合格品率是我们工作研究的方向。

根据成本二级科目来看,当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较
小时,合格率比较低,此时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较大,当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较大时产品合格率较高,此时内部、外部损失也较小。

尽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质量成本状况有很大差别,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质量成本在不同行业存有以下共性:
1在简单的低公差要求行业,质量成本总额一般占销售额的0.2-0.5%,在传统的机加工行业质量成本一般占销售额是1%-5%;在精密工业部门质量成本占2%-10%
2、消费品行业中,质量成本一般是鉴定成本的几倍
3、预防成本一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10%为好
4、质量损失成本较为理想的比例为总质量成本的50%左右
从上半年各月废品产出数据趋势图可以看出,公司产品质量是稳定的、并且有上升的趋势。

然而对于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东工”职工来说这是不能理解的,在包装车间随时可以发现产品有质量隐患:弯曲的、露镀的、未拉花的等等。

多数职工心里已经意识到公司产品质量是呈下滑趋势的。

多数抽检工序质量检验是由车间主抓的,质量报表也是由车间填写,这就造成了质量报表的原始数据不真实,这样质量统计也就成了摆设。

而实际情况公司产品质量整体上是下滑的。

我认为公司产品质量下滑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是质量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质量损失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废品损失成本的增加,而我们制订的质量考核及质量指标已经失去了其目的和意义,不能够真实反映车间废品数量,就不能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就不能制约车间自觉有效的加强质量控制。

我所了解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每月车间产生的废品数据应该是巨大的,质量统计结果于真实情况差异应该是令人吃惊的。

公司是蒙受所重损失,甚至还要为废品附送工时。

我认为公司目前应该把“怎样降低废品率”和“怎样充分发挥检验部门作用”两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

一、降低废品率
1)加强仓库废品入库管理工作,每天定时入废品,由公司派专人进行监督,务必保证数帐一致,手续传递及时有效。

2)下工序有责任和义务入上工序废品,并且对上工序采取查一罚十的管理制
度。

所有产品到达磨光检验工序后,有磨光检验人员对所有产品进行全数检验,务必将所有不合格品查出,对不合格产品中的废品严格执行废品入库管理制度。

3)电镀全检员完全划归为车间,采取点制集中制进行全检,严格细致判定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标示好入库
4)将“下道工序是客户,降低客户抱怨”作为考核上工序的一个标准。

本工序要始终以下工序即是客户,努力创造出令下工序满意的产品为目标进行生产。

对于下道工序的客户抱怨要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和处置,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否则每出现一次客户抱怨,除了进行必要的质量考核外还要进行现场考核。

有仓储处制约班组乱入废品现象,有磨光检验制约班组以次充好,产品私自下转现象,有电镀车间制约磨光检验员严把质量关。

对下工序发现上工序的产品废品要进行严肃处理考核,对于市场营销部门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对电镀车间进行严肃处理考核
有后工序制约上工序积极有效的自觉进行质量控制,努力降低产品废品率。

二.充分发挥检验部门作用
质量管理部门是一个质量保证部门,它的双重性质在于:一在组织内能是质量把关的重要部门,它按标准、按工艺、按合同等相关要求,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把关。

二在组织外部,它代表组织向顾客、向社会提供产品合格的证据,实现质量保证。

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质量检验机构,它的标准依据是:
(1)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企业质量检验的总体要求
(2)人员素质达到要求
(3)职责明确,能够独立行使职权
(4)检验、检测和试验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效
必须确保质量检验部门在企业最高领导的垂直领导下,以行使“独立”的监督检验职能,“独立“的职权是指:
(1)对于检验和检测人员的判定结果,产品生产单位的领导无权进行干涉;
(2)对于检验和检测人员的判定结果,企业除了法定规定的可以对检验和试验进行“仲裁“的部门以外,其他任何管理部门无权干涉;
(3)特殊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在职权范围内否决或更改某一检验或检测结论,必须鉴定书面意见,让步放行。

以目前公司检验机构设置看,我认为是不够科学的,多数检验人员思想老化、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职责职权也不十分明确,更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多个工序检验能力不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所以建立健全的检验机构势在必行。

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培训,大力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学会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也迫在眉急。

公司工艺技术改革推行后,公司应对产品生产过程工序能力做一次科学有效的调查分析。

工序能力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给与推行,否则采取纠正措施。

从新制订工艺流程及技术标准。

完善质量管理系统,成立QC小组,定期对产品质量缺陷发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改进。

加两名检验员,负责下料、锻造、压坯、铣口、拉花工序产品质量监督。

在检验方式上采取可调整型检验,推行GB/T13262计数标准型抽样方案。

部分车间质量报表统计结果不真实,不能够发挥作用,建议将其取消(锻造、铣口、磨光车间)
建议公司建立并推行质量经济分析系统,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质检处: 郭旭
2011年9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