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国

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国

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内行业龙头公司(2009-05-2520:27:56)公司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内炭素行业龙头公司。

公司是中国炭素行业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全国唯一的新型炭砖生产基地,其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炉用微孔炭砖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

公司目前拥有20万吨石墨电极产能,2万吨石墨炭砖产能以及莱河矿业铁精粉60万吨年产量。

公司主要盈利产品包括石墨电极、石墨炭砖、铁精粉。

产品广泛应用于核能,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核电军工题材较为突出。

公司08年度净利润54531万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95元,同比增长99%。

优良的业绩,突出的成长性以及低廉的价格使该股成为市场主力资金关注的目标,该股近期放量上涨,技术指标呈现强劲反转态势,投资者积极关注。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墨制品企业,公司主导产品的产能为石墨电极20万吨、高炉炭砖20000吨、特种石墨制品4000吨,目前处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内龙头地位,其产量的50%以上销往国际市场。

去年合计石墨电极12万吨,占全国58.66万吨石墨产品的20.4%;其中协会披露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品4.48万吨,占全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15.41万吨的22.6%。

公司技术和设备优势领先,是中国炭素行业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全国唯一的新型炭砖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三代炭砖生产技术的企业。

特别是第三代高炉炭砖于2007年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专利,2008年又被评为全国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独有的技术,公司确立了在高炉炭砖领域内的全球领先地位。

公司从日本引进的40MN 电极成型挤压机,这条三压型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仅有的两条生产线之一,这条生产线使得公司成为目前国内能够生产中500mm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仅有的几家企业之一。

产品需求平稳石墨电极是钢铁冶炼中的一种耗材,利用石墨电极向炉内导入电流,强大的电流在电极下端通过气体产生电弧放电,利用电弧产生的热量来进行冶炼。

根据电炉容量的大小,配用不同直径的石墨电极,为使电极连续使用,电极之间靠电极螺纹接头进行连接。

2008年全国共生产石墨电极58.66万吨,同比增长16.81%。

其中出口14.63万吨,同比降低15.12%,12月底库存6.97万吨,同比增加38.36%,也即表观消费量共37.06万吨,这对应08年全国粗钢产量5亿吨。

由于石墨电极是伴随炼钢过程的耗材,需求相对冲击要小一些,特别是电炉炼钢比重在逐步增加,对大规格、大功率的石墨电极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市场会保持平稳,如果今年粗钢产量能够保持去年的水平,那么石墨电极的市场需求也可以得到保证。

从石墨电极的价格趋势来看,普通功率的均价在2008年1月相对2006年12月上涨了108.6%,高功率上涨112%,超高功率上涨89.5%;而自2008年1月以来至今,普通石墨电极均价下跌29%,高功率电极下跌27.6%,而超高功率电极则上涨了2.4%。

公司定位于高端石墨电极制品,使得其价格波动要小于市场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公司兰州08年超高功率2.7万吨,蓉光炭素5539吨,合肥炭素2226吨,合计34803吨,占去年全国超高功率总产能的22.6%,是炭素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大规格、高功率、高性能石墨制品是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

产业布局合理公司主要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自6年前进入炭素行业后,通过整合已经形成亚洲最大的炭素生产规模,其布局带有鲜明的地域优势,12万吨产能位于资源丰富、能源相对廉价的西部地区兰州本部,西南的成都和东南的合肥各有2万吨产能,而靠近原材料的抚顺则有4万吨产能,同时公司在北京设立方大炭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统一的销售和采购,从而布局全国石墨炭素市场。

其后,公司也将战略转向更高附加值和上下游产业链上。

公司兴建特种石墨生产线,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进度。

同时,公司现投产兴建20万吨缎前焦项目。

石油焦的锻烧是炭素工业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原料处理工序,该项目位于抚顺石化基地,所用的原料石油焦是抚顺石化公司的副产品,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2385.155,20.13,0.85%),结合抚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生产出的锻后焦能改变公司目前锻后焦自给率仅为65%的状况,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另外集团除了将生产铁精粉的莱河矿业注入上市公司外,还拥有乌兰浩特钢铁厂,目前产业链涉及钢铁和石墨的上下游各个环节,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

重组改善管理公司始建于1965年的企业,初期叫205厂,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72年更名为兰州炭素厂,1996年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兰州炭素有限公司。

1999年,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属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和国家经贸委确定的1000家重点国有企业。

同年,以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投资主体的兰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由于体制、管理、生产等各个方面不尽如人意,公司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的39%减少到2006年的10%左右,自上市以来连续3年亏损,实际负债率曾经达到100%。

2006年9月,民营企业一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竞拍,成功获得“海龙科技”51.62%的股份,“海龙科技”顺利改制为民营控股企业,2007年1月,海龙更名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组之后公司除了全面履行收购承诺,按期完成了职工就业安置、偿还职工集资款、股权分置改革、债权债务重组四项改制承诺外,更主要的是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使企业生产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强势进军核电领域公司募集资金在建的高炉炭砖和特种石墨生产线将于今明年陆续完成,其中高炉炭砖将增加产能2万吨,特种石墨制品则将涉足核石墨领域,分享核电站建设的巨大市场。

公司正在抓紧推进的核反应用石墨明年可以达产,预计增加产量1500一2000吨,贡献利润1.5一2亿元。

公司与华能山东石岛核电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炭堆内构件供货合同。

在核能领域,公司生产的反应堆用核石墨是核反应堆不可缺少的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以及军工领域,其中公司生产的整体炭毡是制作我国东风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喉衬的重要基材。

公司的核电军工题材较为突出,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国(2009-06-15 08:19:35) 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国掌门人:wwybtx 标签:自然资源石油世界主产地这个有着“液体面包”和“工业血液”之称的东西,就是石油。

如今它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源。

石油的用途繁多,主要的石油产品有: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1、沙特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

近年来,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政府大力建设和改造国内基础和生产设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力沙特化和经济私有化,努力扩大采矿和轻工业等非石油产业,鼓励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积极吸引外资,保护民族经济。

2、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3、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胡齐斯坦为石油工业区与重要出海门户。

也发展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五位。

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4、科威特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

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

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

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

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

1978年产原油11,000万吨(1991年为631.5万吨),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

5、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之一。

尼原为农业国。

七十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农业日渐萎缩。

资源丰富。

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锡、煤、石灰石等。

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270亿桶,居世界第九位,以目前开采速度可再开采30年。

6、瑞典瑞典实行发达的私营工商业与比较完善的国营公共服务部门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

森林、铁矿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采矿冶金、林业造纸、电力和机械制造四大传统工业体系。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的木材、铁矿、水力资源的国家,瑞典着重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2%的工业品出口到国外。

7、阿联酋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多样化。

政府在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把发展多样化经济,扩大贸易,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当作其首要任务,注意利用天然气资源,发展水泥、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食品加工等工业,重视发展农、牧、渔业;政府充分利用各种财源,重点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完成和扩大在建项目。

8、印度尼西亚1968年以来,特别是80年代调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后,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

第一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通货膨胀控制在10%以内。

1994年4月进入第二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即经济起飞阶段。

政府进一步放宽投资限制,吸引外资,并采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旅游、增加出口。

9、巴西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

历史上巴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

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

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后近20年的时间里,巴一直为外债和通货膨胀所困扰,经济发展陷于停顿。

10、伊拉克以石油业为主,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

北部油区通过油管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南部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红海岸延布油港输出原油。

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水泥等工业。

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