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时间:60分钟
等级:
同学们,这次检测不仅考察学科知识,还考查书写技能。
只要认真、细心的答题,工整的书写,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吧!
一、读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yū huí xiū sè huò huàn xīn jiāng
( )( ) ( ) ( ) ( )
sǎ tuō suō yī shǎ shì fáng ài xiè méi
(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蒙古包(méng měng)困窘(jiǒnɡ jǔn)匕首(bí bǐ)
冰碴子(chá zhā)剥莲蓬(bāo bō)倭瓜(wō wěi)
咀嚼(jué jiáo jiào )着从胃里倒(dǎo dào )出来的食物
三、辨字组词
漠()陷()蹄()渲()晰()崖()
寞()馅()啼()喧()析()涯()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在句中。
情不自()()心所欲运转自()翠色()流
绞尽()汁一()正经杯水车()美轮美()
严()以()()()素裹襟()带()()寝忘()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____________的世界。
2、大敌进犯,我军____________,决一死战。
3、一进实验室,爸爸就____________地忙工作,我和妈妈看在心里,疼在心里。
五、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熟:A.熟练B.熟悉C.程度深D.成熟
瓜熟蒂落()熟能生巧()
熟门熟路()深思熟虑()
破:A.开支、花费B.劈开、毁坏C.揭穿、剖析
D.冲开、攻下E.突破、撤除F.耗伤、破败
势如破竹()破格提拔()大破晋军()
一语道破()破费()
会:A.理解懂得B.熟悉、通晓C.表示有可能实现
D.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E.擅长
心领神会()会英语()能说会道()
他会不会来()学会()
六、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
1.“蒙汉情深河忍别,天涯碧草花斜阳!”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下树正迎着风沙长起来。
”体会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的发现》一文作者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七、根据要求变换句子。
(1)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童年的发现很可笑。
我很快乐,难以忘怀。
(用关联词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请你把这句话转述给大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
出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 》。
3、“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
”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积硅步,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________,长出_________,不管_________,不管________,它总是_____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
6、《古诗词三首》中,儿童的形象惹人喜爱。
《牧童》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村居》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可爱。
7、第二组课文是有关_________的作品,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仿佛看到了小英子在_________经历的往事,看到祖父园子里的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与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发现了_________的规律。
真是其乐无穷,妙趣橫生。
九、阅读
(一)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
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1、这段话选自《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3、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
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朗——( ) 舒服——( )
(2) 照样子写出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碧千里:_________ _________
(3) 草原的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____” 画出一句比喻句
(5)根据意思用“//”将短文划分层次。
第一句和后面八句的关系是()。
第二至六句和七八句的关系是(),先()后()。
第一层:概括叙述全段要写的内容。
第二层:描写草原上天空的景象。
第三层:描写草原上天底下的景象。
第四层:抒发对草原的感受。
(二)课外阅读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
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
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
这是第一场春雨。
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
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的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
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
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__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
文中的词:_____ __________
你的词:________ 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比作了()。
4、用“——”画出文中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