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辽宁省普通高中美术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培训时间:2018.8.20到2018.8.23
培训地址:沈阳工会大厦
与会人员:专家学者如张立平、尹少淳、王大根、胡知凡、相毅敏、邢进等
全省高中美术教师共360名
“核心素养理念下课堂教学结构分析”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素质教育
再出发的起点。
美术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观,而艺术能力的提高来源于生活和
实践。
因此,探究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并结合互联网展开美术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重
要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美术核心素养
的报告中提出了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
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一、建立有效教育资源,打造高效美术核心课堂
课堂高效的最大表现在能力提升上。
任何高效课堂总是
以能力为核心的。
没有能力的提升,就没有高效课堂 [2] 。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
素养,就要从打造高效核心课堂开始,而打造高效美术核心
课堂,就要从有效的教学资源建设开始。
美术教育是一门视觉艺术,而美术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图
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要想达到该目标就需要有大量的资源建设。
有效资源的建设是达到高
效美术核心课堂的条件,高效核心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的助推剂。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力的后
勤保障。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且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在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资源重复较严重、资源共
享性差、资源不“鲜活”且质量不高。
为建立有效的数据库,首
先可以集合骨干教师的力量开发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数据
库,也可以通过购买教育资源库、合作开发教育资源的模式,进行区域资源库的建设。
真正在上课能够应用的美术的资源是非常稀少的,很多
教师都是依靠教学参考书后面的光盘中的课件进行教学。
虽
然这些教学资源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但这些资源有时并不
适合学生,也不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有些过时。
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
网大数据中的有效资源,就可以节省搜索资料的时间,从而
将更多精力放在打造高效课堂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美术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区域有效教学资源建设上,
要注重点对点的建设,对学生要有针对性,要适合本校学生
的情况。
课堂知识点要细化,要明确,要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
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更有目
的性,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核心的课堂。
二、“大”美术,“微”课堂
尹少淳教授在美术核心素养报告中指出,中国教师已经
习惯了“知识与技能”,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现在“知识与
技能”未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在解决
该问题,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4] 。
这其实就是“大美术观”的概念,就是要让“知识与技能”转化成素养和能力 [5] 。
理念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要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从课
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
微课是实现“大美术,微课堂”一个很
好的方式。
微课的内容可以是一段艺术欣赏、一篇艺术作品
分析、技法视频、课堂小结,丰富的微课等于一个免费的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各学校的美术教师有限,学生选择性很小,但是微课就不一样,学生可以在资源平台上选择其
喜欢的课,选择喜欢的教学风格,从被动教学变成主动学习。
微课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目的性强、内容少、针对性强,学生学习压力小,短短的几分钟一节的微课,学生可以通过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多次学习,它可以是一个课程的导入,一个知识的理解或一个练习的巩固。
同时,教
师也可以将它作为小结和拓展,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
内容选择和学习微课。
细化后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挑选自己
所欠缺的学科短板进行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以核心素养为方向,构建美术特色课程平台
核心素养推动美术特色课程的建设,同时特色课程的建
设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一直是其工
作的重要环节。
特色课程是对国标课程的深化发展。
美术教
认知。
另一方面,在各专业素质课程和党课、团课、主题班会
课教学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渗透。
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
设,挖掘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各科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渗透
核心价值观教育,定期开展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内容的党
课、团课和班会课教育,开展理论课补充教学活动,增强高职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认知。
(四)大力增强实效性,实现课程与价值观的再融合
当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培养高职学生的梦想,对
祖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把每个学生的梦想聚集起来,就
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
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文化素
质课程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活动,让
学生在活动中放飞梦想,铸就希望。
首先,教师可以在开展教
学活动时,如创建以“放飞梦想,播种希望”为主题的活动课
程,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愿望和梦想,讲
述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畅想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
景。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的需要,创编以慈孝、法制、安全、低碳、环保、校园文明、校园动态等为题材的素质教育动漫作品,并组织学生观看等。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
源,让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高效核心课堂,全面
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一名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的
参与者、实践者、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