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二章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第三章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包括以横道图或标明关键线路的网络进度计划、保障进度计划需要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及其他保证措施等);第四章施工安全措施计划;第五章文明施工措施计划;第六章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第七章施工环保措施计划;第八章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第九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投标人应递交一份施工总平面图,绘出现场临时设施布置图表并附文字说明,说明临时设施、加工车间、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供电、供水、卫生、生活、道路、消防等设施的情况和布置);第十章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第十一章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的措施;第十二章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第十三章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第十四章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内容。
附表:1.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2.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3.劳动力计划表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5.施工总平面图6.临时用地表第一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地面砖、大城砖砖加工施工工艺1.1作业条件1.要有厂家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
2.加工之前完成砖的复试检验工作,合格后进行加工。
3.“官砖”制作完成,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做好预检记录。
4.完成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5.“制子”统一制作完成,并已核验。
6.质量检查员、质量检查制度已落实。
1.2工艺要求1.楼地面、散水使用尺二方砖。
因该砖强度很高,手工加工难度很大,必须使用专用机械加工,故该地面砖由厂家专业人员用机械加工大面和四边切割。
砖进场以后,由现场再进行二次细加工(不是全部砖,指有些加工不精部分)。
待砖进场以后,视砖情况是否使用专用机械加工。
外加工部分地面砖,由工地项目部提出加工尺寸给厂家,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提出楼地面、散水平面尺寸及排砖图,保证尺寸准确。
(2)平面排砖图经黄冈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处审批同意。
(3)对加工砖的数量、规格提出明确要求。
2.要求过肋两遍,保证每块砖、每面均有转头肋,包灰每块砖每面5mm。
在加工砖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官砖”完成,即:样板砖完成,按“官砖”做统一“制子”。
(3)方砖加工“五扒皮”做法,四角格方,尺寸准确,砖面平整。
(4)每块砖均进行检查,表面不准有“斧伤痕”,“花羊皮”,缺楞掉角,“肉肋”,“隐裂”。
(5)严格选砖,不准使用带有“避裂”声响的砖加工。
(6)砖“盒子面”码放,,码放地点基底要实、平整,码放高度不准超过10块。
2.成品保护装运前要进行草绳捆包装,绑井字扣,草绳每边不少于三道。
运输车槽箱内用软材料垫底,砖四周用软材料挤严,防止行车时相互磕碰。
3.标识加工完砖按图纸编号打号,用毛笔写在砖底部。
4.压浆灰、泼灰加工4.1材料要求压浆灰、泼灰选用生石灰块,如不能全部满足时,块沫之比不应大于1:1,要求生石灰块不含杂质,在选用生石灰时,慢性熟化不能使用。
4.2工艺要求1.泼灰顺序工砖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官砖”完成,即:样板砖完成,按“官砖”做统一“制子”。
(3)方砖加工“五扒皮”做法,四角格方,尺寸准确,砖面平整。
(4)每块砖均进行检查,表面不准有“斧伤痕”,“花羊皮”,缺楞掉角,“肉肋”,“隐裂”。
(5)严格选砖,不准使用带有“避裂”声响的砖加工。
(6)砖“盒子面”码放,,码放地点基底要实、平整,码放高度不准超过10块。
4.3成品保护装运前要进行草绳捆包装,绑井字扣,草绳每边不少于三道。
运输车槽箱内用软材料垫底,砖四周用软材料挤严,防止行车时相互磕碰。
4.4标识加工完砖按图纸编号打号,用毛笔写在砖底部。
5.压浆灰、泼灰加工5.1材料要求压浆灰、泼灰选用生石灰块,如不能全部满足时,块沫之比不应大于1:1,要求生石灰块不含杂质,在选用生石灰时,慢性熟化不能使用。
5.2工艺要求1.泼灰顺序每堆灰压制日期不得低于15天以上才准使用。
6.抹灰用灰(1)做法与泼浆灰大致相同,只是不浇青浆。
将泼制好的白灰过5mm筛子,集中在一起堆放,每天进行浇水养护。
压制期20天以上为宜,做好日期标识,此灰绝不准混入生灰块。
(2)熟化过的白灰要过筛两遍,以保证充分利用。
过两遍以后的筛漏过8mm筛子,其剩余部分过10mm筛子,以上的白灰均分别堆放,做好标识。
7拆除工程7.1屋面拆除:拆除所有需修复的漏雨、破损、改建的屋面。
拆除包括的内容:屋面瓦、脊件、灰背、泥背、望板、飞椽、檐椽、脊饰。
拆除顺序:揭盖瓦(包括沟头、滴水)→拆底瓦→将底盖瓦用高车运下→按规格、品种放置指定地点、过数→拆除泥背、灰背→用溜子溜下运走→拆除围脊件,用高车运下,按指定地点分类码放整齐、过数→拆除损坏部分檐头望板、飞椽运下,按指定地点分出使用、不能使用两种→拆除檐椽运下,分类码放。
7.2小木拆除:原损坏木门窗、住户私增门窗拆除。
搭设架子后将隔扇和槛窗拆下进行整修。
7.3大木拆除:部分木柱、木檩条1.对需拆下大修、整修后归安和局部更换的木构件,在拆除前应进行细致的全面检查和测量,把各种木构件相互交接的连带关系,木构件的位置及形状,举架、步架和檐出各部尺寸,都要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按拆卸顺序进行编号,对复杂的部位,连接的整体外观,进行拍照和绘图,留好第一手资料,为各不同的构件归安复原提供可靠的依据。
拆卸时,应按先上后下,先辅后主,先非承重后承重的顺序依次进行。
局部大构件架拆除前做好支顶加固的保护,以免出现意外损坏,同时也保证其原结构的稳定性。
2.拆卸前、后檐部位时,椽子需拆至下金步,拆完椽子,应先拆掉大额枋下部的围脊板,然后在距大额枋下皮25cm高度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此脚手架应与外檐脚手架相连接,形成一个坚固的操作平台,以备将下金桁、正心桁、大额枋拆卸后,放在平台上,由于上述的构件较大,不便吊运至地面,拆卸后直接吊放在此操作平台上进行修整。
3.此部位拆卸顺序为:先将下金桁上部的花架椽下端,用木枋先垫在椽下皮与桁上皮之间,然后加楔顶起花架椽下端使之压掌面离开松动,在此之前应先拆掉望板以上的瓦屋,然后拔掉钉椽的钉子。
再拆除檐椽、下金步花架椽.将金桁、正心桁、桃檐桁、吊运至金柱斗以外的操作平台上.然后拆卸其他各件,运至地面指定地点.拆卸各件前应先检查有无加固铁件连接,如有先拆除铁件.然后将东一缝、西一缝、西二缝桃尖梁后尾在金柱上卯口内涨眼处的涨楔剔出,使桃尖梁后尾榫松动.用千斤顶、支顶桃尖梁前部,使桃尖梁的柱头处抬起略高于平板枋高度的尺寸后,将其支顶牢固稳定后,将平板枋拆卸出来。
4.拆卸上层檐椽前,其上部的瓦面、泥、灰背都应揭至下金桁中线处,望板拆至过金桁以上20-30cm处,然后垫下金步花架椽下端与金桁上皮之间的木枋并加楔,使其压掌面离开,能撤出檐椽为宜.在此之前应先拔掉钉椽的钉子。
5.各种木构件在拆卸过程中,不准野蛮施工,尤其是修整归安的木件,要轻拆轻卸,小心运输.清扫干净后存放到指定地点,按名称分别码放,并妥善保管。
为修整恢复加工和材料选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8.大木加固8.1经与设计单位共同勘察,根据设计修缮措施及材料做法,对大木加固遵循如下原则:1.严格按照设计指定地点位置进行加固。
2.吊顶内加固大木不动明火,即不采用焊接施工,使用螺栓连接。
3.在可行的情况下,加固措施和方法不采取用大钉固定铁活方法,防止对大木进一步造成破坏。
4.考虑今后加固方便,不再增加多余的铁件。
本次加固完成后将来可定期检查、紧固。
5.设计图纸规定之内的加固位置,在施工中如发现新的损坏情况及时报甲方及有关单位。
8.2加固措施1.后檐中金枋、后檐上金檩、前檐中金檩,按以下方法进行加固。
(1)钢材Ⅱ级、扁铁σ=5mm厚、b=50mm宽螺栓φ22、垫σ=5mm厚角钢70×7等边。
(2)加固铁件、螺栓、角钢均镀锌。
(3)采取以下三种形式:2.缝七架梁按设计要求加固(待加固图)。
3.缝前檐上金檩按设计要求加固(待加固图)。
4.东西两山面尾金檩、枋及瓜柱一组构件按设计要求加固(待加固图)。
5.东西两面挑尖梁后尾按设计要求加固(待加固图)。
6.三次间前檐上金趴梁、上金垫板方案用φ22螺栓作成u字型。
U字相下穿过椽档,下用70等边角钢做横担,用三道铁兜绊同时紧固。
将下沉10cm的上金趴梁及上金垫板归回原位。
趴梁后尾与邻间的上金枋按设计要求固定。
如此方法不能满足下沉归位时,按设计要求使用千斤顶和用吊链方法施工。
7.天花帽儿梁及天花支条:(1)先进行顶内除尘,执行除尘方案。
(2)检查原有固定帽梁铁活,满堂红架子搭好以后检查天花转角部分三角形托木及天花支条下垂情况。
(3)对帽梁进行加固,将吊挂上端固定在檩上,做兜绊。
下端固定在帽梁的侧面,用特制钉钉固。
(钉直径为φ12、长120,碾尖墩帽带倒刺)。
吊挂使用φ16Ⅱ级钢筋、兜绊檩使用40mm宽、4mm厚扁铁、与吊挂立杆连接用φ16扣螺栓。
8.防虫蛀处理:施工单位与恩施林科院联系,由甲方签定合同,施工单位配合林科院完成虫蛀勘察工作。
林科院提出防虫蛀处理意见后文物部门审批同意后,进行防虫蛀处理。
9.落架大修为保证文物建筑按原样恢复,要求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要进行全封闭保护,防坠落物撞击、防雨水浸泡、防异物污染。
2.原物、原件、原位置恢复(更换件除外)。
对拆除下来的构件柱、梁、枋、天花等逐一编号。
每拆一块做一块编号记录。
3.对拆除下来的木构件统一放置在防雨淋、防日晒的地点,进行覆盖,按拆除下来的顺序分类堆放,不能使用的构件单独码放,对所有构件做明细清单。
4.在拆除之前将现有雕刻、彩画进行拍照留底,尤其是外檐彩画有明显痕迹部分,特要求在确定照片清晰,可进行辨认后,方可拆除。
对损坏程度,时代手法均要求拍照记录。
5.所有拆除下来的构件材料,均报建设单位及有关单位。
现场进行查看。
征求意见及得到审批后进行添配恢复。
6.恢复使用的材料、做法、形制均按原样原貌施工。
7.拆除过程中要注意原构件、瓦件的保护,宁可多费工日,也不能将原构件进行损坏。
当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时,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拆除中发现有文物考察价值的物品,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10屋面查补1.屋面查补范围包括所有屋面瓦面。
2.查补雨漏:先在室内查看有无漏雨痕迹,分析漏雨原因,查看屋面确定位置,然后进行换瓦、修补。
3.普遍查补:查补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两人,每个小组承包若干垄瓦面。
检查捉节灰、夹垄灰、碰头缝灰是否酥松、裂缝、空鼓、脱落,重点检查底盖瓦是否碎裂,特别是底瓦隐裂。
4.查补筒瓦用红麻刀灰。
方法是先进行逐垄逐块普查,将酥松、空鼓的灰皮铲掉,并用粉笔做上记号,然后用水刷子将需要修补的地方洇湿,用麻刀灰守一守,将缝子勾抹严实,打点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