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 病原生物 内含体 营养体亲与性 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 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得霉状物就是( )。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得五个亚门分别就是 2、 子囊菌分纲得依据就是 : 3、 植物病害根据病原得性质分为: 4、 初侵染源主要有 。 5、 植物线虫病害得症状特点为 。 6、 植物病毒得鉴定方法主要有: 7、 病原菌得生理小种 8、 真菌病害得病征主要有 。 9、 植物病毒得非介体传播方式有 10、 真菌产子囊孢子得子实体有:。 2002级《普通植物病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真菌得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得结构。 2、 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得有害生物。 3、 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得核酸、寄主得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得具有一定形状得复合体。 4、 营养体亲与性:又称为体细胞亲与性与菌丝体亲与性,指真菌得菌株间菌丝能够融合并交换细胞质或核物质得特性。 5、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得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她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3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 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第1题 (1)回避:选用无病繁殖材料、采用防病栽培技术;(1、5分) (2)杜绝:植物检疫、排除传病昆虫介体、种子与无性繁殖材料得除害处理。(1、5分) (3)铲除:生物防治、拔除病株、土壤消毒;(1、5分) (4)保护:保护性药剂防治、防治传病介体;(1、5分) (5)抵抗:选育与利用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得品种、利用化学免疫与栽培(生理)免疫;(1、5分) (6)治疗:化学治疗、热力治疗。(1、5分) 评分标准:每种防治原理1分,共6分;每种原理答出1种措施得0、5分;整题圆满者另加1分。 若回答为6大防治措施者得2分。

第2题 当前农作物抗病育种存在得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抗病品种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诸多原因会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因而必须加强良种繁育制度,保持种子纯度。在抗病品种群体中及时拔除杂株、劣株与病株,选留优良抗病单株,搞好品种提纯复壮。(1分) (2)当前所应用得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得毒性菌株得以保存与发展起来,成为稀有小种。抗病品种推广得面积越大,这些稀有小种积累得速度也越快,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就是抗病品种应用中最重要得问题。小麦得抗锈品种、抗白粉病品种,水稻得抗病品种,马铃薯得抗晚疫病品种等抗病性迅速丧失现象尤为严重。除少数品种抗病性可维持较长时间外,一般应用5年左右就会丧失其抗病性,不得不被淘汰。(3分) (3)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得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尽量应用多种类型得抗病性与使用抗病基因不同得优良抗源,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而单一得局面以外,最重要得就是搞好抗病品种得合理布局,在病害得不同流行区采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得品种,在同一个流行区内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种。(2分) (4)此外,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得抗病品种,选育与应用具有多个不同主效基因得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等也就是可行得措施。合理使用抗病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其抗病性得遗传潜能,防止品种退化,推迟抗病性丧失现象得发生,延长抗病品种得使用年限。(2分) (5)研究与推广适宜得栽培方法,使“良种”与“良法”配套,就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充分表达其抗病性得基本途径。在诸多健身栽培措施中,水肥管理就是中心,必须研究抗病品种得需肥需水规律,制定合理得施肥、灌水方案。(2分)

第3题 (1)侵染性病害得发生条件:要有感病植株,病原物与适宜发病得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得结果。(4分) (2)流行得基本条件:大量得强致病力强得病原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得感病寄主植物、有利于病原物发生与繁殖得环境条件。(4分) (3)区别:前者只论病害得发生,个体得、定性得;后者强调群体发病情况,定量得。(2分) 第4题 (1)定义:病害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得过程。(3分) (2)病害侵染循环主要牵涉到三个基本环节: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病原物得越冬与越夏;病原物得传染途径。(3分) (3)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可明确为何就是制定防治措施得主要依据。(4分)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霜霉属、柄锈菌属、单孢锈菌属、镰孢属、突脐蠕孢属、大茎点霉属。(写出每个拉丁名中文含义得1分,共10分) 检索表如下:(5分) A. 具有冬孢子阶段---------------------------------------------------------------B 不产生冬孢子---------------------------------------------------------------------C B. 孢子为双细胞,具短柄------------------------------------------------------柄锈菌属 冬孢子为单细胞,具短柄-------------------------------------------------------单孢锈菌属 C. 产生孢子囊梗与孢子囊---------------------------------------------------------D 产生闭囊壳,内有子囊与子囊孢子--------- ---------------------------------------- -E 产生分生孢子---------------------------------------------------------------------F D. 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钝-----------------------------------------------单轴霉属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顶端尖锐--------------------------------------------------霜霉属 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得二叉状锐角分枝------- ----- -- -- --假霜霉属 E. 闭囊壳表面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膨大呈半球形-----------------------------球针壳属 闭囊壳表面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或螺旋状------------------------------- ---------钩丝壳属 F.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器内,无色,单胞----------------- ---- ------- -----大茎点霉属 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孢子无色,呈镰刀形,多细胞--------------------------镰孢属 分生孢子梗散生,分生孢子梭形至圆筒形,褐色,多细胞,脐点强烈突出-------------凸脐蠕孢属 四、选择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A; 2、D; 3、A; 4、D; 5、C; 6、D; 7、B; 8、A; 9、B; 10、C。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选错者不得分也不扣分。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与半知菌亚门。 2、 有无子囊果、子囊果得类型及子囊得排列等。 3、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4、 田间病株、种子,苗木与其她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 5、 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