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现代文学论文8000字声声慢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现代文学论文8000字声声慢

现代文学论文8000字《声声慢》
论文的选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查阅资料后才可以定下来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则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抓住根本。

下面是为各位同学准备的现代文学论文8000字,供阅读参考。

探析《声声慢》
一、引言
诗歌向来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结构,具体地和艺术地表达人类的心灵。

目前国内外的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诗歌,但都强调诗歌的特殊功能和文体特征:诗歌利用词汇的音乐美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心灵感受,强调想象性和完美性。

大部分学者对诗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利奇的变异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搭配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等方面解释和探讨诗歌的魅力。

虽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被用来尝试解读大量的英语视觉诗,但来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解读上还未曾涉足。

本文就从中国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挑选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位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的愁绪纠结所在《声声慢》来发掘和展现中国古代诗词诗歌所呈现的多种不同表现意义,感受古诗词给人们带来的特殊魅力。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传统的语篇分析一般只注重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分析,而忽略
了对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颜色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语篇分析的研究范
围扩展到除文字以外的其它领域,即把单模式的语篇分析法扩展
到多模式来分析多模态分析中,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
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多模态指的便是除
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符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
以上符合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绝对
单一模态的语篇是很少见的,而多模态语篇则是普遍存在的。


如人们交谈时常伴有手势和表情等,人们可以在一张网页上既看
到文字和图片,又听到背景音乐。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和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

Kress和Van Leeuween认为,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
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因此,区
分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关键在于有几种符号参与了语篇的构成。


曰国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

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
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

他认为区
分的关键在于有几种感官参与。

综上所述,多模态语篇应分为启
用单一感官的多符号语篇或启用多感官的多符号语篇。

三、《声声慢》中的多模态意义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
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所有符号资源都具有
社会意义,属于特定文化。

它们表示意义的潜力被设计者经过思
考的动作而被选择。

多模态符号(词语、文字、信件、色彩、字体)的复杂信息反映了设计者的兴趣。

诗歌的创作通常以新颖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来突出和强调其艺术性,以
此来刺激人的感官使读者得到享受和乐趣,给人以韵律美、意象
美和言辞美。

所以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意义。

张德禄也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最适合于研究多模态话语的理
论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关
心语言内部的运作机制,同时还研究语言外的环境和动因;(2)系
统功能语言学把话语的意义和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上;(3)意义的实
现是以多模态形式进行的,语言只是这些形式中最有效的一种。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晚年的作品,是她一生忧患经历的
总结。

除了朴素清新的语言紧扣悲秋之意,词人以铺叙的手法,
通过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表现秋日黄昏寂
寞愁苦的心境。

词中所写的愁,由于以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为背景,包含着深沉的内容,与一般无病呻吟的悲秋之作不可同日而语。

充分发挥声律音调的表现力,是这首词的一个突出特点。


头的七组叠字,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
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

全词字音的选择
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
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

相关主题